- 組織以管理負熵為食:管理熵學原理研究及應用
- 任佩瑜 范厚華 任競斐 盧璗 王俊 廖治學
- 4244字
- 2025-06-13 14:34:35
第二節 管理系統的能量
一、管理能量與管理熵學第一定律
企業及其管理系統遵循一定的規則、秩序和方法運行。這些規則、秩序和方法依靠什么維持和作用于管理的對象?顯然,企業及其管理系統的運行和作用也是靠能量推動。那么,什么是企業及管理能量?
任何運動、演化和發展的系統都存在著能量,沒有能量,系統就失去動力,就不能運動。組織系統存在著能量嗎?這種能量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存在?以什么方式發揮作用?組織能量可以量化嗎?怎樣高效率地利用組織能量?這些問題是管理學的基礎科學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將使管理學向量化的、更微觀更深刻更基礎的理論和應用方向發展。
在物理學的定義中,能量是物質在空間分布和轉換的度量。愛因斯坦的能量公式給出了能量、質量和運動的關系。根據這個關系式,我們可以精確地測量能量。這個公式就是
E=MC2
式中,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
企業是一個社會系統,而社會系統是由人組織起來的。更有效地組織生產和協同勞動需要相應的管理系統,所以研究企業或是社會系統的做功的能量和效率問題,實質上也就是研究和應用管理系統。社會系統是有能量的。就是因為能量,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社會能量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人。愛因斯坦證明,在自然界,能量和物質是相互轉換的,二者存在著本質的聯系。最基本的粒子可轉換成最基本的能量。愛因斯坦也證明了物質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質,靜態的物質就是靜態的能量(物質乘上速度,靜態能量就成為動量)。社會系統也有基本“粒子”,也可以轉換成基本能量。這個基本的“粒子”就是人,人具有基本能量,也可以轉換成基本能量。然而,個人在社會中是很分散的,個人的能量是很小很小的,就像一個粒子一樣,只有組織起來,才能實現聚變和裂變,釋放巨大的能量。在沒有組織的條件下,多個人呈現出離散的混亂狀態,就像熱力學平衡態一樣,是混亂的,不具有做功的能量。也就是說,無組織或混亂組織狀態下,多個人的能量相互抵消而形成平衡態,而平衡就失去做功的勢能,也就不能凝聚成完成組織任務的能量。
管理的能量實際上就是管理組織的能量。管理組織的能量從哪里來?來源于三個方面:首先,人的需要產生動能。人因需要產生欲望,欲望產生原動力,原動力產生動能,動能推動行為,行為作用于對象就是做功,最終通過做功成果滿足人的需要。這樣完成一個循環。由于需要不斷產生,因而能量也就不斷產生,循環不斷地進行下去,人的社會組織也就不斷地持續發展。只有組織起來的人的能量才能聚集和協同,并產生遠遠大于個人的能量。具體地講,人只有組織起來才有更大的能力獲得更多的食物和滿足更多、更高的需求,所以人類需要組織,并產生和獲得組織能量。這是管理組織的基礎的內生能量。其次,組織的運行和維持需要一定的物質資料。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物質資料可轉換為資金,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維持組織需要一定的資金,資金換來生產生活資料(能量),從而才有條件推動組織運轉并發揮組織能量。資金產生的能量能夠在再生產過程中不斷循環產生,不僅能夠補償消耗的勞動能量,還能再生產出擴大的勞動能量。這是管理組織的外引和再生能量。最后,多人組織在一起,必然產生協同的需要,而組織系統的自然過程充滿非合作的混亂,因而就需要組織凝聚力的干預。當然,在錯誤的管理政策或制度規范以及非良性組織文化的干擾下,組織就會出現無序和混亂,就會消耗和縮小組織能量。這是管理組織的凝聚、協同和巨漲落(放大或縮小)能量。
以上就構成了社會組織及其管理系統的三大基礎能量,即源能量、增值能量和凝聚放大能量。
將源能量、增值能量和凝聚放大能量有機地結合起來就產生了組織能量。產生組織能量的這三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條件下作用不同,也產生不同的影響的能量。以信仰能量為例,20世紀60年代建設大慶油田,當時我國資金短缺、裝備物資短缺,大慶油田的建設者憑借為國分憂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干勁,人拉肩扛,將一臺臺60余噸重的鉆井設備運到工地,組裝、生產,建成了世界級的大油田,擺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缺油的困境。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發,證實了陸相地層能夠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石油地質學理論,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落后的面貌,對中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然,不可否認,資金的能量也是巨大的,如一些現代大型企業集團擁有雄厚的資本優勢,推動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無論是信仰還是資金,歸根到底都是通過人的組織產生能量和發揮作用,有人的組織才能產生能量源,因此,人是組織能量的根本,當三者有機結合,將產生最大的組織能量和組織效應。
根據系統動力學的原理,我們可以看到組織能量運動的軌跡,這就是系統的組織需要和歷史經驗產生結構以及結構的相互關系、結構產生功能以及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此可以歸納出管理熵學第一定律,即管理能量定律。管理能量定律表述為:①一切人類組織,如軍隊、企業、社會組織等的管理系統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是一種組織能量,存在于有效的人的集體組織之中,由組織規模和結構決定,并且通過有效的組織秩序、組織文化的非線性放大、組織協同的凝聚,產生大于組織單元簡單相加的能量。②組織能量來源于人的需要、信仰和資金,其中人的需要產生基本能量源,信仰和資金是再生和支持能量。③沒有管理能量,則任何人類的組織都不能運行而崩塌。
若社會沒有組織起來,也就是個人的離散能量不能集中起來,就不能形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能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沒有組織能量,就會被有組織能量的另一個國家或社會侵略、欺辱。孫中山曾經痛心疾首地講:“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數比較起來,我們人數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應該和歐美各國并駕齊驅。但是中國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教的團體,沒有民族的精神,所以雖有四萬萬人結合成一個中國,實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貧弱的國家,在國際中最低下的地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的地位在此時最為危險。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義,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中國便有亡國滅種之憂。我們要挽救這種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義,用民族精神來救國。”孫中山先生的理想,由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艱苦奮斗不屈不撓地把這片“散沙”組織起來了,凝聚起來了,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力量,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毛澤東洞察和認識到社會組織能量的規律,并在其一生的革命活動中堅持運用此規律,帶領中國共產黨人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從無到有,以弱勝強,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
可見,組織起來的人是具有強大的能量的。可以說,大到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組織,小到一個企業組織,甚至小到企業的班組、農村的村組等,都具有組織能量。但是,組織是有程度的,這個程度決定于組織的嚴密性(結構邏輯性)程度、規范性(高度紀律性)程度和有序性(分工協同科學性)程度。組織程度的高低決定了組織能量的大小。在高度組織起來的人的基礎上,社會或者管理能量才能形成令人生畏的力量。同時,我們知道,在不同的精神作用下,人的能量發揮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而組織是人的集合,在不同的組織文化和精神的作用下,組織能量的發揮程度是不同的。組織的能量,還同該組織所應用的工具有關,即應用的工具的科技水平越高,則組織迸發出的能量就越大。特別地,組織能量還與信息有關,因為,組織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則組織的不確定性就越小,其有序度和協同度就越高,在一定的時空中所發揮的能量就越大。
集體的組織能量可以分解為可量化的五個方面:①組織的規模,這是能量的基礎。②組織的裝備(科學技術)水平,這是人類能量的物理性擴展和放大的條件。③組織信仰、文化和精神,這是人類能量精神性非線性擴展和放大的激勵機制與催化機制。④組織程度和組織序度,由組織的制度、秩序、紀律,分工的科學性,協同程度有機結合形成,這是組織的勢能和協同能量的轉化載體與基本條件。⑤組織信息的獲得和利用程度,這是組織的預測、決策和控制所具有的能量的程度。
企業組織的能量同物理學的能量一樣,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必然存在。為了計算和反映能量,我們必須找到一個直接相關的東西來反映,就像用水銀溫度計來測量溫度一樣。我們知道,企業里一切能做功(作用于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東西都可以以能量消耗的形態表現出來。由于企業的一切能量消耗都可以轉換成價值消耗,而消耗的能量或價值形態都可以轉換成企業成本,因此,企業的能量運動可用成本運動的規模和速度表示。
那么,企業的成本是什么?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用管理熵學原理對企業的成本下定義:成本就是在一定時空內,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消耗或轉換的企業能量(資源)。由此可知,成本是企業全部能量中已經被消耗或者已經被轉化為生產經營成果的那一部分。
根據企業成本和其在生產經營管理中做功的特點,我們可以歸納出管理能量的定義。管理能量,是指管理的有效信息、裝備科技、人力資源、組織狀態、信仰文化等成本要素,在組織的集成下所形成的、在某時空條件下作用和轉化的成本的度量。
如果我們用定量的方式來描述管理學第一定律,那么,在一定的時空中,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定義管理能量:
ME=in·kn·Psb·MO
式中,ME是一定時空中管理組織系統的能量;i是信息能量,以企業信息成本計量;k是技術能量,以企業的裝備技術成本計量;Ps是人數規模能量,這是系統的基本能量,以人力資源成本計量;b是人數規模能量的指數,由企業文化、信仰能量等構成,以企業文化宣傳和組織的文化活動成本與同期利潤增加值的比例計量(其他組織則用文化宣傳消耗與成果增加值的比例計算);MO是組織制度、秩序、協同能量,以企業管理成本計量并受組織效率制約,MO=MC·Mη(式中,MC是管理成本,Mη是管理效率);指數n是放大或縮小的變量。
以上公式就是管理熵學第一定律,可表述為:人通過有效組織和協同,并在良性文化和激勵放大,以及資金、科技和信息的加持條件下,具有強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就是管理組織能量。管理組織能量的大小決定了企業及其管理系統生命力的強弱。
我們定義:管理能量是組織系統生命力在時空中分布和做功轉化的度量,是推動組織資源在相互作用中轉化,實現預期目標而表現出來的人力、物質、信息、組織與精神作用力量的有機集成和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