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財婚現象的日益增加

一、宋代婚姻論財現象的流行

伴隨著宋代城市經濟的繁榮、門閥制度的瓦解、門第觀念的淡薄、奢靡之風的興起,人們的擇偶觀念從“重閥閱”向“重資財”轉變,宋代婚姻論財之風愈演愈烈,聘財的多少和妝奩的厚薄成了人們締結婚姻的重要條件。關于宋代婚姻論財風氣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其一,從婚姻締結的過程來看,宋代締結婚姻,往往在議婚時,雙方先要交換草帖,各自卜吉,再交換定帖。陳元靚的《事林廣記》和劉應李的《翰墨全書》載有這種草帖和定帖的格式,如圖1-1所示。

圖1-1 穴代婚姻草帖和定帖格式

從圖1-1知,在草帖、定帖上,男女雙方要注明年齡、生辰、父母官職,此外男方還要標明聘禮內容及數目,女方則要列舉隨嫁妝奩明細,這與《夢粱錄》中關于草帖、定貼的格式記載大致相同。“婚娶之禮,先憑媒氏,以草帖通于男家”,男方以女方的草帖問卜或者禱簽,得吉無克,亦出草帖,回復女方。再相互交換定帖,“帖中序男家三代官品職位名諱,議親第幾位男,及官職年甲月日吉時生……將帶金銀、田土、財產、宅舍、房廊、山園俱列帖子內”,女方的回帖應“具列房奩、首飾、金銀、珠翠、寶器、動用、帳幔等物,以及隨嫁田土、屋業、山園等”吳自牧.夢粱錄[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413.。此外,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記載,官府規定婚娶兩家在行聘禮時,必須“書名畫字,寫立合同文約,具列往回聘禮”。可見,行定聘禮如同締結合同文約,應詳細列舉聘禮嫁妝的明細,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以此作為雙方締結婚姻的參考和依據,可見婚娶資財在當時人們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其二,從婚姻的主要構成要素——聘財和妝奩的數量和內容上來看,較之前代,宋代婚姻中聘財和妝奩的數量大大超過前代,聘財和妝奩的形式由以前的實物不斷向貨幣轉化,金錢財物在聘禮嫁妝所占的比重增大。《夢粱錄》中有關于聘財內容的詳細記載,主要包括日用器具、衣服首飾,牲畜食品,以及大量的金銀錢幣吳自牧.夢粱錄[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413.,可見,宋代聘財的內容十分豐富且貨幣金銀充當聘財的現象較多。至于聘財的具體數目,可以從歷朝典律中對士大夫及庶民娶妻聘財數量的條例規定分析得出(見表1-2)。

表1-2 唐、宋、金、元典章中有關聘財、妝奩的內容和數量的規定

表1-2(續)

表1-2反映了唐、宋、金及元初的法律對品官和庶民娶婦聘財數目的規定。宋代聘財的具體數目,正史里尚未發現,但在范仲淹的《義莊規矩》及南宋宰相趙鼎的《家訓筆錄》中對家族子孫娶婦聘財的規定,分別能代表兩宋時期普通庶民及品官之家娶婦聘財的數量。由表1-2不難發現,金元時期朝廷對各品第官員規定的聘財顯然比唐代多,而金朝與元初相比,品官聘財數目大致持平,金朝略高;至于庶民聘財,《金史》與《元典章》中的規定基本相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宋代品官與庶民聘財的情況,因為聘財的增加有一個由低到高的變化過程。再根據北宋范仲淹的《義莊規矩》和南宋趙鼎的《家訓筆錄》中的記載,南宋丞相趙鼎規定子孫婚嫁各給五百貫,這與元初朝廷對一二品官員聘財五百貫的規定相符。而范仲淹對族中貧困子弟娶婦聘財的資助先是二十貫,后在重修義莊時規定為三十貫,與《金史》中下等庶民的聘財大致相符。但這只是資助聘財的費用,實際上的開銷是不止這些的。當然,這些只是國家法律或大家族的規定,并不能直接地等同于當時社會中實際的聘財數目,而朝廷的詔令則對當時婚聘數目有著直接的引導或規范作用。因此,與前代相比,可以明顯看出宋代的聘財數量大大增加,聘財內容也由唐代的絹布等實物逐漸向貨幣、實物混合轉變。

至于妝奩,南宋時,法律規定婦女的奩產為:“未嫁均給有定法。諸分財產,未娶者與聘財,姑姊妹在室及歸宗者給嫁資,未及嫁者則別給財產,不得過嫁資之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名公書判清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217.而在實際婚姻生活中,出嫁女子攜帶的奩產更為豐厚。從《夢粱錄》 《事文類聚》等文獻記載可知,宋代不僅妝奩內容十分豐富,數目也十分可觀,金銀器皿及錢財在整個嫁妝中所占份額較大,部分富貴人家奩產還包括奩田、房屋等不動產。《事文類聚》中記載:“世俗未聘之先議親定帖,已先具奩房禮數,大數田畝若干,妾使若干,絲緞、金銀匹兩若干,謂之細數。”吳自牧在《夢粱錄》卷二十《嫁娶》中,詳細列舉了奩產的情況:“女家回定帖,亦如前開寫,及議親第幾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時生,具列房奩、首飾、銀、珠翠、寶器、動用、帳幔等物,及隨嫁田土、屋山園等。”吳自牧.夢粱錄[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413.宋人楊和王第六女改嫁向子豐時,楊和王“厚以金繒花果以遺其女,且撥吳門良田千畝以為粥米,逮今向氏家有昆山粥米莊云”周密.齊東野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3:108.。南宋法官王留耕在判詞中說:“照得虞艾存日,娶陳氏,得妻家標撥田一百二十種,與之隨嫁。”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名公書判清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248.景定元年(1260年),鄭太師的長女慶一娘與潘少卿宅知縣萬八新恩為親,鄭大師送給女兒“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十七界。締姻五千貫,十七界”葉盛.水東日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87.。宋代著名學者孫介,“初,有田三十畝,娶同縣張氏,得奩資十畝”曾棗莊,劉琳.宋文[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297.。宋人吳貢士“前室既亡”“再娶王氏”,王氏“原有自隨田二十三種”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名公書判清明集[M].1987:365-366.。學人邢鐵認為,宋代較為富庶民戶一般給予女兒的奩田數在60~70畝(1畝≈666.7平方米)邢鐵.宋代的奩田和墓田[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3(4):36-53.。這些都是不同于前代的一些新變化,也是導致宋代婚姻論財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高要市| 西安市| 施甸县| 盐城市| 湛江市| 西峡县| 龙门县| 英德市| 彰化市| 温泉县| 辽阳县| 襄汾县| 桐梓县| 伊宁市| 沿河| 永靖县| 工布江达县| 昔阳县| 恭城| 潍坊市| 沙河市| 易门县| 巴彦县| 阜康市| 利津县| 巴里| 突泉县| 丰顺县| 玉门市| 徐汇区| 防城港市| 吉林省| 寻乌县| 渭南市| 远安县| 磐石市| 西峡县| 林州市| 子长县|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