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宋代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

唐宋之際,中國歷史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學界稱之為“唐宋變革”(the Tang—Song transformation)唐宋變革論的說法最是早由日本京都學派鼻祖內(nèi)藤湖南(1866—1934)提出,他認為中國歷史從中古轉(zhuǎn)變?yōu)榻朗前l(fā)生在唐宋之交時期,后來他的弟子宮崎市定(1901—1995)在此基礎上對這一說法做了進一步闡釋補充。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可唐宋之際中國封建社會曾發(fā)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變化,中國歷史從中古轉(zhuǎn)變?yōu)榻馈5顷P于其起止時間,學界仍存在一定的爭論。唐宋變革的起點,一般認為始于中唐(8世紀),陳寅恪則認為“唐代之史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結(jié)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后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于政治社會經(jīng)濟者如此,關于文化學術(shù)者亦莫不如此”,所謂的“唐宋變革”就是“中唐變革”(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6) 。費正清也認為中唐是中國古代和近代的分界點,“六朝與初唐在許多方面都說得上是中國古代史的最后一個階段,晚唐與宋則屬于近代中國歷史的第一階段”(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134) 。張國剛則認為這種變化并非社會性質(zhì)的變革,唐宋時期的社會變革應看做中國“前近代時期這個完整歷史階段之內(nèi)的變化”(張國剛.論“唐宋變革”的時代特征[J].江漢論壇,2006 (3):89-93) 。至于迄止時間,因研究主題不同,出現(xiàn)了諸多說法;一是下迄北宋初年開始,這是最早的說法,即近世從宋初開始;二是下迄北宋中葉,如歐陽修古文運動的勝利,近世則從北宋中葉開始;三是下迄北宋末年,認為近世從南宋初年開始。(柳立言.何謂“唐宋變革”?[J].中華文史論叢,2006(1):125-171.)。反映在婚姻領域,其具體表現(xiàn)為人們的婚姻觀念、婚姻形式的變化——魏晉隋唐門閥婚姻的衰落以及財婚的流行。正如陳東原所說,“宋代實在是婦女生活的轉(zhuǎn)變時代”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臺北:商業(yè)出版社,1980:139.,與唐代重視貴族門第的名望主義婚姻轉(zhuǎn)型至宋代重視政治前景的實力主義婚姻的大背景有關Patricia Ebrey.Women and the Family in Chinese History[M].London:Routledge,2003:62-88;張邦煒.宋代婚姻家族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9-61.。明代陳邦瞻在《宋史紀事本末·敘》中就指出宋代社會較之前代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宇宙風氣,其變之大者有三:鴻荒一變而為唐、虞,以至于周,七國為極;再變而為漢,以至于唐,五季為極;宋其三變,而吾未睹其極也”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91.。故本書分別從宋代的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及社會觀念等方面的變化著手,分析了這些變化與財婚的關系。

從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封建社會在唐宋時期進入了其鼎盛階段,生產(chǎn)力得到了極大提高,整個社會經(jīng)濟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而宋代較之唐代,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突出表現(xiàn)為商業(yè)活動由單純的商品買賣和互通有無上升為專業(yè)化的產(chǎn)業(yè)體系,從而促進了經(jīng)濟領域商品化、市場化水平的顯著提升。與此相聯(lián)系,土地的交易也更加頻繁,魏晉和隋唐時期的均田制到宋代已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趙宋王朝采取的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新土地政策,私人占有的土地已遠遠超過國家占有的土地宋代經(jīng)濟史學家漆俠所認為,宋代“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繼續(xù)衰落,而土地私有制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并居于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漆俠.中國經(jīng)濟通史(宋代經(jīng)濟卷.上冊)[M].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99:382.],這就促進了以土地交易為核心的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宋人稱“千年田換八百主”辛棄疾.辛棄疾編年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5:1312.,東京“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144.。土地交換的頻繁,貨幣流通的加快,都使得個體私權(quán)觀念進一步膨脹,金錢、土地、資產(chǎn)等成為了世人汲汲追求的東西。這些變化反映在婚姻領域中,即婦女也逐漸商品化、市場化,使婚姻深深打上了商品經(jīng)濟的烙印,完全撕破了“聘娶”形式的外衣,男女婚嫁變成了討價還價的商品交易、市場買賣,娶婦嫁女如同“駔儈鬻奴賣婢”司馬光.書儀[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76.。另外,在人們的經(jīng)濟活動中,契約關系是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交往形式,而這種關系也逐漸滲透到婚姻關系中,故而在議婚之初,在交換草帖、定帖時就必須詳細列出聘禮、妝奩的數(shù)目,以作為締結(jié)婚約的重要依據(jù)。然而一旦成婚,則公開地“計較裝橐,要約束縛,如訴牒”司馬光.書儀[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76.。

從政治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宋代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化以及科舉制度的發(fā)展為財婚風氣的流行帶來新的契機。一方面,隋末農(nóng)民起義時,“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殺之”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5715.。再經(jīng)唐末農(nóng)民大起義,“故唐公卿之族,遭亂喪亡且盡”歐陽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301。而到宋朝,唐朝崔、盧、李、鄭及城南韋、杜等顯著大族,已“絕無聞人”王明清.宋元筆記小說大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587.。許多豪門舊族在戰(zhàn)亂中被摧毀,魏晉和隋唐以來的門閥制度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宋朝科舉制度進一步發(fā)展,使大批出身于庶族的孤寒之士經(jīng)由科舉走向仕途。宋人稱:“本朝人尚科舉,顯人魁士皆出寒畯。”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M].北京:中華書局,1996:116.科舉制的發(fā)展,使得出身庶族的中小地主階級有了入仕從政的機會,使其社會地位可以大幅提高,人們不再以攀附豪門望族為榮,而是以“子為進士,而女嫁士大夫”最為滿足王令.廣陵集[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550.。另一方面,進入宋代后,伴隨著經(jīng)濟的繁榮,以工商人員為主體的市民階層發(fā)展壯大起來,改變了傳統(tǒng)士、農(nóng)、工、商身份等級差別為城鄉(xiāng)居民的職業(yè)區(qū)分,宋政府將編戶齊民劃分為坊郭戶和鄉(xiāng)村戶,便反映了這種社會變動。因此,唐末五代干戈紛亂,沉重打擊了魏晉隋唐的門閥制度,宋代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對門閥士族形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沖擊,并為庶族士人的興起提供了條件,而伴隨商業(yè)繁榮,以工商人員為主體的市民階層發(fā)展壯大起來。這些新的變化反映在婚姻領域,即門閥婚姻的衰落,人們不再以攀附門第、族望為榮,而是轉(zhuǎn)向了資財、功名等更為實際的因素,這就為宋代財婚的流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從思想文化的角度來看,宋代實利主義思想盛行,其中以葉適、陳亮為代表的事功學派與理學派形成對壘之勢,他們公然言利,反對理學家空談義理,他們疾呼:“功到成處便是德,事到濟處便是理?!?img alt="陳傅良.止齋文集[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81-78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7CB7/3284202060775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07222-A3ZymGEHcsyhgH81jTDtndTAb7RoPXsz-0-4b1afc538272220aaba75d84f9affa65">“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葉適.習學記言序目(漢書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7:324.,他們“明確反對傳統(tǒng)儒學所強調(diào)的重義輕利觀點,主張承認人們逐利求富欲望和行為的合理性”方如金,方同義,陳國燦.陳亮與南宋浙東學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7.。南宋詩人張端義從歷史演進的角度,通過比較得出了宋人貪圖名利的性格特征,他認為漢朝人尚氣好博,晉代人尚曠好醉,唐朝人尚文學好女色,宋朝人則崇尚名利貪圖富貴張端義.貴耳集[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59.。宋人這種好名利的思想遭到了一些士大夫的嚴厲斥責,北宋理學家游酢批評道:“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無恥。士大夫至于無恥,則見利而已,不復知有他,如入市而攫金,不復見有人也?!?img alt="呂祖謙.宋文鑒[M].北京:中華書局,1992:91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7CB7/3284202060775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07222-A3ZymGEHcsyhgH81jTDtndTAb7RoPXsz-0-4b1afc538272220aaba75d84f9affa65">北宋的蔡襄指出,“貪人非獨不知羞恥,而又自號材能,世人耳目既熟,不以為怪”蔡襄.端明集[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510.。這些說明了宋人好貪好利的思想在宋代已經(jīng)不足為怪了。嚴復也認為,歷史上人心政俗的變化,“趙宋一代最宜究心”王拭.嚴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668.。這種“好功利”的思想在婚姻領域,直接表現(xiàn)為唯財是婚的行為逐漸增多,財婚風氣滋生。

從社會觀念的角度來看,進入宋代后社會觀念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一是門閥觀念的薄弱,在婚姻領域,表現(xiàn)為“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鄭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華書局,1995:1.。從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崇尚門閥的時代,建立在門閥制度下的門閥婚姻一直持續(xù)到唐代。甚至唐朝后期,民間婚嫁仍“不計官品而上閥閱”宋祁,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205-5206.。但唐末五代的農(nóng)民起義,對門閥大族給予了沉重的打擊,五代以降,伴隨著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庶族士人紛紛興起,門閥制度逐漸被削弱乃至被摧毀,植根于門閥制度下的門閥婚姻也逐漸被瓦解,尚閥閱的婚姻觀念逐漸淡薄。五代后期,“士庶婚姻寖成風俗”龍袞.江南野史[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114.。 正如南宋人趙彥衛(wèi)在《云麓漫鈔》中所指:“唐人推崔、盧等姓為甲族,雖子孫貧賤,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復以氏族為事,王公之女,荀貧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閭閻富室,便可以婚侯門、婿甲科。”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M].北京:中華書局,1996:51.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更有一段精辟的敘述和分析: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歷代并有圖譜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譜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狀者則上之,官為考訂詳實,藏于秘閣,副在左戶。若私書有濫,則糾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則稽之以私書。此近古之制,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踐有等戚者也。所以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鄭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華書局,1995:1.

至宋代,隨著科舉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完善,宋代社會各階級、各階層變動加劇,門望與閥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婚姻選擇已經(jīng)不再注重對方先世的閥閱,門閥婚姻作為一種婚姻制度,從此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婚姻不問閥閱”在歷史上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說“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是門閥政治的重要支柱之一,那么,“婚姻不問閥閱”便是官僚政治的一個有力杠桿。宋代“婚姻不問閥閱”代替“必由譜系”,顯示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邁過嚴格的門閥政治時期,進入了典型的官僚政治階段。封建婚姻制史上的這一變革,無疑是個歷史性的重要進步張邦煒.試論宋代婚姻不問閥閱[J].歷史研究,1985(6):26-41.。

宋代重商、重財、重生的觀念日益流行。就重商觀念而言,它顛覆了“農(nóng)本商末”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觀,將商業(yè)視為社會經(jīng)濟不可或缺的部分,認為“官民一家也,農(nóng)商一事,上下相恤,有無相通”陳亮.陳亮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140.。于是,經(jīng)商成為人們謀求富裕的常規(guī)途徑。“今世積居潤屋者,所不足非財也,而方命其子若孫,倚市門,坐賈區(qū),俯取仰給,爭雉刀之末,以滋貯儲”范浚.范浚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214.,這種觀念使得男娶女嫁成為一種商品交易活動,“明立要約,有同鬻賣”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6627.。就重財觀念而言,它顛覆了“重義輕利”的傳統(tǒng)倫理觀,將逐利求財視為改變身份和地位的有效途徑。為了追逐財利,許多人甚至可以罔顧倫理,不擇手段。“父子兄弟不相孝友,鄉(xiāng)黨鄰里不相存恤,惟爭財競利為事,以至身冒刑憲、鞭笞流血而不知止?!?img alt="陳耆卿.嘉定赤城志[M]//中華書局編輯部.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7572."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7CB7/3284202060775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07222-A3ZymGEHcsyhgH81jTDtndTAb7RoPXsz-0-4b1afc538272220aaba75d84f9affa65">在這種觀念下,為財而婚也就成為一種自然的現(xiàn)象?!耙鹿谥译S所厚薄,則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棄而之它;市井駔儈出捐千金,則貿(mào)貿(mào)然而來,安以就之?!?img alt="呂祖謙.宋文鑒[M].北京:中華書局,1992:905."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7CB7/3284202060775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07222-A3ZymGEHcsyhgH81jTDtndTAb7RoPXsz-0-4b1afc538272220aaba75d84f9affa65">就重生觀念而言,它顛覆了“節(jié)儉安貧”的傳統(tǒng)生活觀,講求生活的富足和物欲享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臺州臨海知縣彭仲剛在《續(xù)喻俗五篇》中感嘆道:“今世之人,不知以儉為美德,而反以儉相鄙笑,往往縱目下之欲而不恤后來,飾一時之觀而不顧實惠……見利忘義,茍求妄取,兼并爭奪,放僻邪侈,無所不為?!?img alt="陳耆卿.嘉定赤城志[M]//中華書局編輯部.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7579."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7CB7/3284202060775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07222-A3ZymGEHcsyhgH81jTDtndTAb7RoPXsz-0-4b1afc538272220aaba75d84f9affa65">這種競奢享樂風氣彌漫于社會各階層,不惟素官為之,而初仕亦效其尤;不惟巨室為之,而中產(chǎn)亦強仿之”王邁.臞軒集[M]//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50.。這種思想反映在婚姻領域,為夫者“視娶妻如買雞豚”,為妻者“視夫家如過傳舍”,“偶然而合,忽爾而離,淫奔誘略之風久而愈熾”陳耆卿.嘉定赤城志[M]//中華書局編輯部.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7577.。

需要指出的是,宋代“婚姻不問閥閱,直取資財”,絕不是說宋代締結(jié)婚姻已不重視門第。方建新在《宋代婚姻論財》一文中曾指出:“我們說宋代締結(jié)婚姻,‘不顧門戶,只求資財’,這是同前代比較而言,絕不是說宋代男女婚嫁已根本不講門第。事實上,在宋代各個不同的時期,各個不同的階級、階層擇偶的標準雖然不都相同,可總的還是要求‘門當戶對’,而當時的法律也規(guī)定‘良賤不婚’。但是,宋代在婚姻問題上表現(xiàn)出來的門第觀念的相對淡薄,更加注重聘財嫁妝的風氣盛行,的確是一種不同于前代的新情況。它使在聘娶形式外衣掩蓋下的封建買賣婚姻,不但日趨嚴重化,而且表現(xiàn)得更加表面化、公開化,以致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從而說明,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宋代以后,人們的婚姻觀念有了較明顯的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宋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結(jié)果?!?img alt="方建新.宋代婚姻論財[J].歷史研究,1986(3):178-190."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1F7CB7/32842020607759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07222-A3ZymGEHcsyhgH81jTDtndTAb7RoPXsz-0-4b1afc538272220aaba75d84f9affa6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乐至县| 中西区| 交城县| 繁峙县| 萍乡市| 盐城市| 建平县| 安庆市| 三门县| 长乐市| 磐安县| 乐安县| 连州市| 长汀县| 丰宁| 阿坝县| 福鼎市| 黔西县| 胶南市| 云林县| 柳州市| 邳州市| 万全县| 平顶山市| 建水县| 常山县| 镇康县| 克什克腾旗| 阿鲁科尔沁旗| 精河县| 松溪县| 汉川市| 广昌县| 剑阁县| 康乐县| 手游| 新乡县| 叶城县| 保定市|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