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相比虧錢,踏空才更難受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愛做夢的機器人
- 2050字
- 2025-06-07 07:00:00
高啟明最近有點慌!
高家的人在找他,他那些叔叔伯伯堂哥堂妹,都想從他這些打聽些玉石的消息。
高啟明哪里敢瞎說。
直言自己就是一個小商人,手里有點玉石罷了,如果大家需要,可以九折賣給大家一批。
最后高家人就從高啟明這里買了五百塊白玉石。
除了高家人,開封府的人也找到了他,盤問昌盛行的情況。
不過有高家這個大招牌在,開封府的官員也就只敢問問,暫時不敢拿高啟明怎樣。
但這也還是讓他感受到了壓力。
……
“那昌盛行是最先售賣玉石的?”
“沒錯,從去年開始的。”開封府判官鄒先恒,將高啟明的老底挖出來了一些。
“去年年末,他們賣的玉石大漲了一陣,今年初,那玉石茶樓就開了起來,并開始搶昌盛行的風頭。”
“這兩月昌盛行的買賣就偃旗息鼓了,只能跟著茶樓后面。”
“不過奇怪,這玉石茶樓只助商人交易,卻無一碗茶水買賣。”
“這玉石茶樓,查到這是誰的嗎?”呂公著問道。
“回稟呂相公,暫且還沒有找到。”鄒先恒搖了搖頭,“后面的人藏得很深。”
“不過,屬下以為,這高啟明肯定知曉。”
“高啟明?”呂公著搖了搖頭,這是高家的人,不能輕動。
高家不是一般的大族,這可是太后的娘家!
“呂相公,你說,官家怎么也有這么多白玉石。”鄒先恒說著,拿出了一個小木盒。
這是昨日五月初一大朝會上,官家賞賜給他的。
不僅僅是他,東京城中有一定品級的官員都有。
看著鄒先恒手中已經值九十貫的玉石,呂公著也沉默了,這玉石他也有。
現在官家拿出這么多玉石賞賜官員,這玉石從哪來的?
高啟明的?
那些大商人的?
“此事暫且罷止,先看看!”呂公著道。
“好!屬下明白!”鄒先恒點了點頭。
兩人最終決定先不要亂摻和進去,這里面水太渾了。
……
五月初三,玉石漲到了九十五貫,并繼續向一百貫沖刺。
初四,九十七。
初五,九十九。
初六,玉石價格突破一百貫,并且繼續穩步上漲。
“一百貫了!”
……
“一百零一了!”
……
“馬上就會漲到兩百!”
“兩百貫!”
“兩百貫!”
突破了一百貫之后,街市上便出現了更癲狂的呼聲。
一夜暴富的人們,堅信玉石價格會漲得更高。
那些在九十貫就拋出的人,又紛紛跑步返回,將剛剛拿走的錢緡又丟了進來。
那些一直在觀望的人,再也忍不住了。
相比虧錢,踏空才更難受!
……
朝堂之上,對這件事,其實還沒有人提及。
小小玉石生意,不值他們這些國家柱石在官家面前再提。
他們現在關注的,是王安石剛剛提出來的變革運輸之法!
這才是國家大事!
垂拱殿中,氣氛有些非同尋常。
準備了幾個月后,王安石終于揮出了第一刀。
宋朝運輸政策建在唐朝政策基礎上,主要就是對物資吸收、上供運輸、貯藏等。
不同于前朝是各州負責,大宋是轉運司發運司負責。
這是高于州的行政單元。
這也擴大和升級了物貨調配的范圍和程度,這都是前代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
有些政策在紙面上看得不錯,但落到實處的時候,就問題百出。
有些政策當下落實得沒問題,但隨著時間推移,問題就會出現,并逐漸蠶食掉整個政策體系。
而大宋的運輸政策,立朝之初的時候其實就有一些問題。
隨著時間流逝,問題越來越多,積到現在,大宋的運輸體系已經非常僵硬。
王安石上言,“今大宋運輸之法弊端叢生。”
“當變!”
“有何問題?”司馬光盯著王安石詢問道。
王安石準備了幾個月,當然胸有成竹。
“首先,就是諸路上供的數額。”
“這是固定的。”
“有何不妥?”曾公亮詢問道。
大宋立朝百年了,都是這樣的,怎么到這里就有問題。
“太過于呆板。”王安石搖了搖頭,“豐收的年份不敢增加,災年也不敢減少,朝廷和百姓都不得利。”
“另外,汴京的消耗也是變化的。”
“消耗多時,而入供少了,市面上就會生亂;消耗少時,而入供多了,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而三司、發運使現在也都是不了解汴京儲備庫的情況,他們也不關心汴京的需求,只是按章辦事,不知變化。”
說到這里,王安石的語氣嚴肅多了。
扭頭就朝著幾位大臣看去,其中就有三司使韓絳。
變法!變法!
變的是法,也是人!
王安石的刀砍在了朝堂官員身上。
“這是陳年舊疴了,當改!”
“也不怨得誰。”宰相富弼站了出來說道。
“那怎么改,王卿擬個章程就是。”趙頊道。
“臣已經擬好了!”說罷,就拿出了一份奏札遞給了內侍。
趙頊看完,抬起頭,看向王安石,“內容有些太多。”
“不過最后說的,需要朝廷撥付百萬錢緡,是何意思?”趙頊最關心的就是錢了。
“回稟官家,據臣所估,發運司購買物資,還需要大量的錢緡。”
“這么多錢買物資?都是供應汴京?”
“部分是的,另外還有錢緡是用來徒貴就賤,平抑物價,稍微也能為朝廷賺取錢緡!”
王安石的話鏗鏘有力,他也知道,風暴要來了。
因為他將運輸政策,升級到了均輸政策。
大宋朝是沒有均輸政策的,只有運輸政策。
均輸政策西漢桑弘羊曾也實行。
核心就在于“均”!
所謂“均”,就是均輸鹽鐵官也可以將朝廷用不著的供品運送到該物品缺乏的地區,互通有無,平抑物價。
并賺取差價,增加中央朝廷的財富。
“此為大宋均輸之法,既可以照顧民生,也可為朝廷開辟財源。”王安石繼續道。
趙頊聽到此,沒有立即說什么,而是緩緩地看向了群臣。
他也知道,風暴該是出現了。
果然,此時只見得司馬光臉色沉肅,越過身邊官員而出。
“官家!”
“朝廷萬萬不可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