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趙頊抬出個“天下蒼生”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愛做夢的機器人
- 2087字
- 2025-06-07 07:01:00
“為何?”
御座之上,趙頊生冷地問道。
這個世界就很奇怪,很多事情上都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但到了經商,怎么就是只許百姓賺錢,不許朝廷下海。
我不理解!
我不明白!
“官家。”
“漢時董仲舒曾言,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為制,大夫之所當循以為行也。”
“安石之言,重利輕義。昔日桑弘羊欺漢武帝,以利為利也,乃害仁義、亂人倫而壞風俗,亦不可勝言矣!”
……
司馬光旁征博引,滔滔不絕說了一通,意思就是朝廷這樣經商是不對的,是不符合道義的。
從根本上說就是不符合儒家理念。
用現代時髦的話講,你王安石的均輸政策,就是政治不正確!
“司馬光,說得好啊!”
“說得好啊!”
司馬光說完,朝中許多大臣皆是躁動了起來,特別是那些反對變法的大臣。
雖然無聲,但心里的贊美已經直接掛到了臉上。
趙頊又看向了王安石。
王安石沉靜了一下,抬眼迎著周圍眾人審視的目光,“司馬翰林所言,看似體恤民情,實則困于舊制,亂于古制。”
殿內空氣有些凝固。
王安石踱步轉身,指向殿外:“何為仁義?空談禮樂經文,任由豪強兼并土地,百姓賣兒鬻女?”
“讓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這才是真正之仁義!”
“均輸法非與民爭利,而是取不仁之利,補天下萬民之不足。”
“實為真正之仁義。”
“王相此言差矣!”司馬光開始反駁。
“朝廷若貪商賈之利、奪百姓之財,看似充盈國庫,實則是竭澤而漁!民心一失,社稷根基動搖。”
“國家當務農桑、節用,不當言利!”
見趙頊眉頭微蹙,王安石趨前半步,“昔商鞅變法,秦人謗之;孝文改制,鮮卑怨之。”
“然變法非為一時之利,乃為萬世開太平。”
“好了!”趙頊攔住了王安石和司馬光。
“朕既然讓王相設制置三司條例司,讓王相主持變法,那此事就王相來做。”
“至于桑弘羊之論,不必再提!”趙頊看向了司馬光。
“這好與壞,就由天下蒼生來評判。”
趙頊抬出個“天下蒼生”,將所謂“董仲舒”“仁義”之流,統統掃了下去。
……
司馬光帶著失落下了朝,王安石則是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了。
朝中諸多大臣,則是左右迷茫。
“罷了!”
“先走著看!”富弼嘆息一聲。
這風暴吹起來了,后面怎樣,走著瞧好了,若有傾覆之威,他這個老宰相,再出來保駕護航。
曾公亮也搖著頭出了垂拱殿。
……
王安石行均輸法,先從江南東路、江南西路、淮南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兩浙路開始。
這是大宋的最富庶的“東南六路”。
王安石一紙命令,六路發運使齊奔汴京,聽從王安石的安排。
同時,在汴京城中,王安石成立了均輸物資信息溝通部門,總攬均屬物資的調動。
一切看起來都不錯,差的就是資金了。
王安石進宮朝著趙頊詢要,趙頊直接從內藏庫中撥付了一百萬緡。
不過,這錢是要還的。
這是內庫的錢,是趙頊小金庫的錢。
趙頊讓王安石最好三年內就還上。
聽到趙頊讓他還錢,王安石反而特別滿意。
如果他不賺錢,哪里來的三年還錢,官家此言,就是支持了他的“徒貴就賤”賺差價了。
給完錢,趙頊就讓王安石自己去操心,定期匯報即可。
……
“官家,大名府的新軍抵達南郊兵營了。”王安石離開后,皇城司都指揮使馮得盛閃進邇英殿向趙頊報告。
“好!”
“準備一下,下午朕要去看看。”趙頊等著新軍依舊很久。
去年他們是河北難民,東京的官爺容不得他們。
現在他們是大名新軍,披堅執銳,朝堂上沒有人再敢跳出來嚷嚷。
在東京城南郊,趙頊給這些新軍也建了一座新的軍營,按照設計,能容納兩萬人。
……
“這長長的銅管,是什么?”
“恐怕是什么了不得的武器。”
新軍南郊軍營中,五千新軍士兵正在校場上圍觀著四門銅炮,這東西他們以前從未見過。
四門銅炮也是剛剛從火炮院運輸過來的,跟著的還有十幾個工匠。
他們是負責操弄這四門銅炮。
下午時候,趙頊抵達南郊新軍軍營。
“參見陛下!”
“陛下萬歲!”
新軍在校場上列隊歡迎。
喊出的口號也是提前安排好的,不過為了彰顯皇帝的威嚴,并沒有使用“官家”這一稱呼。
“諸位將士,一路奔波,甚是辛苦了!”趙頊看著眼前這五千新軍,心中滿意。
這個操蛋的世界,沒有武力,真是不放心。
“為官家效命!”這里的口號,又稍微親近了些。
趙頊立在校場的高臺之上,看著這些士兵,拿起一些簡易的鐵皮喇叭。
然后開始他的演講!
沒錯,趙頊要開始演講了!
這種套路,后世好用,現在更好用!
“去年,河北地震,黃河泛濫,朕夙夜難寐……”
“百官欲在河北招募壯丁,充入廂軍……”
“朕不喜……”
“河北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朕想著,如此壯士,為何要入廂軍?”
“今時,契丹依舊虎視眈眈,西夏禍亂西北,禁軍獨木難支!”
“正是河北健兒為國效命之時……”
“朕何不在此招壯士,建新軍。”
……
“陛下萬歲!”
“官家萬歲!”
趙頊滔滔不絕,講完之后,校場上響起了震天的呼喊聲。
新軍士兵們都知道,他們本來就應該被安置在東京的,不過百官阻攔,以他們為河北災民為由,將他們拒之門外。
官家無奈,才將他們放在大名府。
演講之后,趙頊在高臺上親自給新軍授獎。
一共一百名優秀兵將,依次上臺,趙頊給他們準備了獎牌和獎品,以表彰他們這大半年的訓練成績。
這種野套路也是新軍從來沒見過的。
不管臺上還是臺下,所有將士皆是心潮澎湃,有種可以立即為趙頊赴死的沖動。
“很好!”趙頊也是心中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