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鹽井驚變
- 隴右耕策:從荒村到天下共主
- 渡劫失敗的散仙
- 1903字
- 2025-05-28 07:24:49
雞叫頭遍時,陳牧蹲在鹽井邊的草垛上打了個盹。
后半夜的風裹著鹽粒往領口鉆,他剛摸出火折子想烤烤手,就聽見村道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是劉二,跑得草鞋都快掉了,褲腿沾著露水,手里攥著個油皮紙包。
“牧哥!“劉二在井邊剎住腳,油皮紙窸窣作響,“昨兒查鹽倉賬冊,發現少了三十石粗鹽!
我翻了三遍,入庫單上記著是上個月十五運的,可地窖里只剩半墻鹽磚,地上還有新鮮的車轍印子。“
陳牧的手指在井沿的鹽漬上一扣,黏糊糊的觸感讓他想起昨夜那張紙條。
他接過油皮紙,里面是疊泛黃的賬頁,最后一頁的“三十石“被墨點洇得模糊,像是有人急著改數字卻沒蓋嚴。“去把朱秀才請來。“他聲音沉得像壓了塊石頭,“再讓張石村的人來一趟——昨兒他說李文博舊部在鄰村酒肆扎堆,現在該有信兒了。“
劉二剛跑遠,東邊的天色就泛了魚肚白。
朱秀才披著青布衫趕來時,袖管還沾著墨汁:“陳郎君,張石村的王二蛋天沒亮就來敲我門,說李文博的親衛周三虎帶著五個漢子,昨兒后半夜在'醉仙樓'灌了兩壇燒刀子,罵罵咧咧說'那鹽井該姓周不姓陳'。“
陳牧把賬冊往桌上一摔,松木桌面發出悶響。
李文博是隴西李氏旁支,上月因私通突厥被陳牧抓了現行,可他在隴右經營二十年,爪牙哪能清干凈?
鹽井是青禾村的命根子,每月產鹽百石,換糧食換鐵料,養著三十鄉兵,斷了鹽脈,整個村子都得散架。
“誘敵。“他突然開口,指節敲著賬冊,“放出話去,說三日后要在祠堂開鹽價調整會,把各村的里正、鹽商、貨郎都請來。
就說...新鹽要漲價三成,得跟大伙商量。“
朱秀才推了推破眼鏡:“這是引蛇出洞?“
“他們要的是鹽,要的是亂。“陳牧盯著窗外搖晃的老槐樹,“我讓他們以為有機可乘。
劉二,你去村口貼告示,要寫得急些,像真要吵架似的。
朱先生,麻煩你去鹽倉轉一圈,把缺鹽的事漏給常來收鹽的馬販子——要讓他們覺得我陳牧也慌了神。“
劉二領命跑出去時,草鞋底子拍得青石板“啪啪“響。
朱秀才摸著胡子笑:“陳郎君這招,是要讓內鬼自己往網里鉆。“
三日后的祠堂擠得像煮餃子。
陳牧站在供桌前,身后掛著隴右道地圖,燭火把他的影子投在墻上,像座山。
臺下坐著各村里正,還有七八個裹著粗布頭巾的“鹽商“——陳牧掃了眼,其中三個的手磨得不像拿秤桿的,倒像握刀把子。
“各位都知道,青禾的鹽是活計。“陳牧拍了拍供桌上的算盤,“可上月突厥人燒了北山口的鹽道,運鹽車被劫了三車,現在存鹽只夠支應半月。
我琢磨著...“他故意頓了頓,“要不把鹽價漲三成,等新鹽井挖出來再降。“
臺下炸開了鍋。
張石村的老里正拍著桌子喊:“漲三成?
那我們村的娃要喝西北風了!“角落里的“鹽商“卻悶聲不響,其中一個摸向腰間——那里鼓囊囊的,不是錢袋。
陳牧的目光掃過人群,在那“鹽商“手上頓了頓。
他抬手敲了敲銅鈴:“靜一靜!
我知道大伙有意見,不如派個代表來說——“
話音未落,那“鹽商“突然抽刀撲來!
刀光映著燭火,直取陳牧咽喉。
可他剛跨出兩步,就被從梁上躍下的身影撞翻在地——是李大牛,玄甲衛的教頭,手里的樸刀壓在刺客脖子上:“動一下,你脖子比豆腐還軟。“
祠堂里瞬間亂作一團。
陳牧卻穩如泰山,彎腰撿起刺客掉在地上的腰牌——李文博的私印刻在背面,紅漆還沒干。“各位看看。“他舉著腰牌繞場走了一圈,“這是李文博的親衛周三虎的人。
他們偷鹽,劫道,現在還想殺我——為的是斷了咱們的活路!“
人群里有人喊:“狗日的!
上個月我家鹽車就是被他們劫的!“另一個里正踹了刺客一腳:“難怪我村的鹽總不夠,合著被這幫狼崽子偷去賣突厥人了!“
審訊是在村尾的老磨坊里進行的。
刺客的刀傷滲著血,疼得直抽抽:“是...是周管家!
李文博被抓前,讓他潛伏在村里,說等鹽井亂了,就把鹽運給突厥人換馬!“
陳牧捏著審訊筆錄,指節發白。
周管家是青禾村的老賬房,幫陳三叔管了十年村賬,誰能想到他是李文博安的釘子?“押去祠堂。“他對李大牛說,“當眾判。“
祠堂的香案前,周管家跪得直打擺子。
陳牧舉著賬冊,把偷鹽的記錄、與突厥人的密信一一念給村民聽。
末了他說:“青禾村不養吃里扒外的狼。
周管家,流放三年,家產充公。
誰再敢學他——“他掃過人群,“玄甲衛的刀不認人。“
散場時,暮色漫上了鹽井。
陳牧站在井邊,看著工人們重新封好鹽窖,朱秀才抱著新賬冊從遠處跑來:“陳郎君,我按你說的,設了鹽務總管,每日核對出入,還貼了告示,舉報偷鹽的賞五貫錢。“
“好。“陳牧摸了摸井沿的鹽漬,這次是干爽的顆粒感,“下一步,得把周邊的鹽井、鐵鋪、糧棧都串起來。
咱們青禾的鹽,要讓隴右的百姓都吃得上,讓突厥人搶不走。“
夜風卷著槐葉掠過他腳邊,遠處李氏府邸的飛檐在暮色里若隱若現。
陳牧正要回村,就見一道黑影翻上李府的圍墻,月光照在他手里的密信上,落款的朱砂印子閃著冷光——“隴西李氏·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