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暗潮再涌
- 隴右耕策:從荒村到天下共主
- 渡劫失敗的散仙
- 1958字
- 2025-05-29 20:13:39
晨霧未散時,青禾村的曬谷場上已響起整齊的腳步聲。
裴三娘踩著露水走來,腰間狼首短刀換成了陳牧送的青銅環首刀,刀穗上那朵野菊被她用紅繩系得結實。
三十七個護商隊員正排成三列,趙虎扯著嗓子喊口號,幾個昨日還扛著柴刀的山民,此刻腰板挺得比寨子里的老槐樹還直。
“劉三,你那刀鞘歪了。“裴三娘走到隊列前,指尖叩了叩最末排漢子的腰,“護商隊不是打家劫舍,刀要隨時能拔,鞘得正。“那漢子慌忙扶正,額角的汗珠子砸在泥地上,濺起細小的土花。
陳牧站在村口老槐樹下,手里攥著半塊冷饃。
他望著裴三娘訓隊時緊繃的下頜線,又掃過隊列里幾個總往山坳里瞄的身影——那個左眼皮總跳的瘦高個,昨夜子時三刻摸出了村;還有右耳缺了塊的絡腮胡,今早往懷里塞了包鹽巴。
“里正。“陳七從后山密道鉆出來,草葉掛在他獵戶服的補丁上,“那倆小子又去了鷹嘴崖,跟個戴斗笠的碰頭。
斗笠人走時,我瞅見他靴底沾著隴西李氏的云紋泥——隴右城的官道才有的。“
陳牧的指節捏得發白。
他想起昨夜后山那道黑影,腰間晃動的李氏家徽,想起張叔養傷時說的“黑風寨劫商隊“,原來有些根須,早扎進了泥里。
“劉二。“他喊來正往墻上貼護商隊條規的青年,“去藥鋪拿兩貼狗皮膏藥,就說給李屠戶他娘治腰疼。“劉二應了聲跑開,陳牧又轉頭對陳七道:“今晚繼續盯,別打草驚蛇。“
日頭爬到樹梢時,劉二喘著氣沖回曬谷場,手里的膏藥沒拿穩,骨碌碌滾到裴三娘腳邊。“里正!“他抹了把汗,聲音壓得低,“我在村外山徑撿著片碎布,是刀疤臉的!“他攤開掌心,半塊染血的青布上,歪歪扭扭縫著個“風“字——黑風寨的標記。
裴三娘的刀穗突然繃直。
她記得刀疤臉,那個跟著她闖了五年山的二當家,上個月還拍著胸脯說“生死都跟著姐“,如今卻像條陰溝里的蛇。
“去議事堂。“陳牧扯了扯她的衣袖,聲音輕得像片葉子,“我讓人查了,他昨日晌午進了隴右城,進的是李府西院——李氏三房的宅子。“
議事堂的木門“吱呀“一聲關上。
裴三娘的指甲掐進掌心,刀疤臉的臉在她腦子里翻涌:他總說“搶夠了錢就回山東娶媳婦“,總在她罰人時悄悄塞塊糖給被打的小崽子。
可現在,那個說“姐你指哪我打哪“的人,正舉著刀往她后心捅。
“你信我?“她突然問,聲音啞得像破了的陶碗。
陳牧從案底抽出一卷密報,是陳七這半月畫的路線圖,每個可疑的腳印都標著紅圈:“我信你砍了狼頭旗的那天。“他推過茶盞,茶煙里浮著他的眼睛,“但我更信,要護得住商路,得先護得住人心。“
裴三娘“唰“地抽出刀,刀鋒壓在陳牧面前的案幾上,木渣簌簌往下掉:“給我三個時辰。“
日頭偏西時,護商隊的柴房里點起了火把。
兩個被捆成粽子的漢子跪在草堆上,瘦高個的褲腳還沾著鷹嘴崖的青苔,絡腮胡的鹽包滾在腳邊,泛著白花花的光。
“是刀疤臉給的錢。“瘦高個抖得像篩糠,“他說只要在商隊過青石峽時放響箭,引吐蕃馬匪來劫,再把咱們的腰牌塞馬匪兜里......“
絡腮胡突然啐了口:“放屁!你收了五兩銀子時怎么不說?“
裴三娘的刀抵上瘦高個的脖子:“李氏給了多少?“
“十、十兩!“瘦高個哭出聲,“他們說青禾村擋了商路財,要讓陳里正背黑鍋,讓咱們護商隊......“
“夠了。“陳牧按住裴三娘的手腕,轉頭對擠在柴房外的護商隊員道,“都進來。“
三十七個漢子擠在門口,趙虎的肩膀撞翻了火把,火星子濺在草堆上,被李大牛趕緊踩滅。
陳牧指著地上的鹽包和碎布:“這是要把咱們的命,賣給姓李的換錢。“他又看向裴三娘,“你說怎么辦?“
裴三娘的刀在兩人頭頂轉了個花:“按護商隊規矩,通敵者——“
“流放三年。“陳牧打斷她,“沒收家產,家人由村學養著。“他掃過眾人緊繃的臉,“殺了他們,姓李的會說咱們殘暴;關著他們,咱們得費口糧。
不如讓他們去西邊墾荒,等三年后回來,看青禾村是更窮,還是更富。“
瘦高個突然磕頭,額頭撞在青石板上“咚咚“響:“我去!
我帶著婆娘孩子,保證把地種得比誰都好!“
絡腮胡梗著脖子:“憑啥聽你的?“
“憑青禾村的地,是咱們自己種出來的。“裴三娘蹲下來,刀尖挑起他的下巴,“你要是敢跑,我裴三娘的刀,能從隴西追到西域。“
暮色漫進村子時,曬谷場的老槐樹上掛起了新的護商隊旗,狼頭換成了麥穗。
裴三娘把兩杯酒遞給陳牧,一杯潑在地上,一杯仰頭喝干:“你信我,我才敢信自己。“她抹了抹嘴,“往后誰再動歪心思,先過我這把刀。“
陳牧望著她刀穗上的野菊,在晚風里輕輕搖晃。
山那邊的晚霞燒得正紅,他卻聽見了馬蹄聲,細碎的,像雨前的螞蟻在爬。
“里正!“
一聲喊刺破暮色。
陳牧轉頭,就見個斥候從村外沖進來,甲片上沾著血,馬韁繩纏在手腕上,馬屁股上還插著支斷箭。“隴右城方向......“他踉蹌著栽倒,被李大牛扶住時,嘴里還在嘟囔,“有大軍......“
陳牧的手按在腰間的木印上。
木印的棱角硌得他生疼,像塊燒紅的炭。
他望著漸暗的天色,忽然想起張叔說的那句話:“跟著陳里正,準沒錯。“
可現在,要護得住這份“準沒錯“,怕是要再磨快些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