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5這兩年有兩波下崗潮,同時這幾年物價上升極快。
工作沒了,錢又毛了,普通人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可以預見,當“元動力”這份招聘廣告見諸報端,在九衢市激起了何等劇烈的震蕩!
接下來的兩天,林薇的辦公桌堆滿了簡歷。
面對如此多的簡歷,她不得不設置了幾條硬性“過濾器”,快速篩掉明顯不符者,比如年齡……
最終,從一千多份簡歷中,林薇艱難地挑出80位候選人,參加周五的統一面試。
6月23日,周五。
陸言一身淺藍色挺括襯衫、筆挺的黑色西褲,腳蹬擦得锃亮的圓頭黑皮鞋,神采奕奕地踏入長青大廈。
走進公司,公共辦公區已坐了十幾位早到的應聘者。
陸言抬手瞥了一眼腕上父親的老手表,剛過八點。他神色沉穩地向眾人微微頷首致意,步履從容地走進了總經理辦公室。
辦公室門關上的瞬間,大廳里壓抑的討論聲才如漣漪般輕輕漾開:
“那就是老板?看著好年輕!”
“氣質倒是很沉穩……”
“你們……不覺得老板有點像那個演電影的誰嗎?”一位女應聘者小聲嘀咕著。
“……”
林薇見陸言進來,立刻抱起一摞整理好的資料跟了進去。
“陸總,外面已經到了18位,都按您的要求排好了編號,順序和資料一致。”她將應聘表和對應的簡歷遞給陸言。
陸言快速翻閱了一遍,心中大致有譜。
他再次抬腕看表:“林助理,通知大家,八點二十面試準時開始。每人嚴格限時八分鐘。”
說完,他抱起資料走向會議室。林薇緊隨其后,瞬間吸引了所有等待者探究的目光。
會議室陳設簡單,陸言在里側主位坐下。他注意到林薇并未跟進來,而是在外面忙碌地接待著陸續抵達的新應聘者,分發編號。
陸言略一思索,起身走到會議室門口:“林助理……”
林薇聞聲快步走近:“陸總,要開始了嗎?”
“這樣,”陸言指向門口區域,“讓他們搬張桌子放這兒。準備一份簽到表,規則寫清楚:先到者簽到,并由簽到者給下一位抵達者發放編號。
這樣形成鏈條,你只需統籌協調,不必一個個親自招呼。等簽到人數超過五個,你就按編號整理好他們的資料,統一拿進會議室給我。”他簡明扼要地傳授著高效管理的竅門。
很快,簽到處布置妥當,規則也清晰告知。陸言返回會議室,正襟危坐。
時針指向八點二十分,“元動力”公司的首次公開招聘面試,正式開始。
“林助理,請通知第一位面試者進來。”陸言沉穩地吩咐。
憑借前世的創業歷練,陸言早已積累了豐富的面試經驗和獨到的識人眼光。
他知道,選拔頂尖人才往往需要設計刁鉆的問題,考驗臨場反應和知識儲備。
比如“如何將一根舊繩子賣出100元?”
“遭遇客戶強硬拒絕如何破局?”
“如何向只認低價的客戶成功推銷高端產品?”
……
但今天這輪初試,陸言并未設置過高門檻,真正的大考還在后面。
他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基礎素質:執行力、吃苦精神、決斷魄力。當然家庭背景(收入),也是考察點之一,但非核心篩選標準。
第一位面試者走進會議室,略顯拘謹地在陸言和林薇對面坐下。
林薇面前攤開著筆記本和筆,準備記錄。
“你好,”陸言目光平和地直視對方,“請用三分鐘時間,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重點說明你的優勢以及為何適合你應聘的崗位。”
“大家好,我叫……”面試者開始陳述。
在對方回答時,陸言始終專注地看著對方的眼睛,捕捉著細微的眼神變化和情緒波動,檢測其隱藏的情緒。
隨后,幾個關鍵問題接連拋出:
“請描述一個你主動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并帶來積極結果的實例?”
“如果公司有緊急任務,需要你在周六、周日加班處理,你會如何考慮和安排?”
“你是否敢于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做出決策?你如何為決策的最終結果負責?”
“方便談談你父母從事什么工作嗎?他們的收入水平大概如何?這些對你的人生選擇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當第一位面試者回答完畢,陸言并未立刻宣布結果,而是誠懇地提供了反饋:
“雖然我們未來的合作機會尚不確定,但如果你不介意,我想就剛才的面試過程,給你幾點具體的觀察和建議。”
他語速平緩,帶著建設性的態度:
“自我介紹時略顯緊張,眼神不夠穩定,這會影響交流的信任感。”
“講述主動解決問題的案例時,描述有些模糊,缺乏具體細節(比如時間、數據、你的具體行動)。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關于信息不足時的決策,你沒有說明關鍵缺失信息是什么,以及你評估風險/收益的具體方法。記住,‘魄力’基于判斷,‘魯莽’源于沖動,兩者需要區分。”
“希望這些反饋對你今后的面試有所幫助。”
第一位面試者臉上并未流露太多尷尬,反而是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臨走時還鄭重地鞠了一躬。
林薇在一旁看著,眼中閃過不易察覺的欽佩。
陸言的每個問題都暗藏玄機:
自我介紹是基礎印象。
“主動解決問題”直指執行力內核。
“周末加班”考驗吃苦意愿和靈活性。
“信息不足決策”評估膽識與擔當。
“家庭背景”則驗證是否在家庭背景上說謊。
當然,考察點并非僵化不變。
比如“執行力”也可以用“當你接到一個復雜、多步驟的任務時,通常會如何分解和執行?”來切入。
陸言儲備了多種提問角度。
高效透明是陸言的風格。每位面試者談完,他都會當場明確告知結果:是直接淘汰,還是進入下一輪。
對于晉級者,他會清晰地通知:“恭喜你通過初試。請于本周日上午八點,準時到長青大廈集合,參加最后一輪篩選。”
經過一整天的密集面試,陸言從80人中篩選出了38人進入下一輪。
只要沒有明顯說謊或硬傷,他會在基礎素質達標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其他條件。對于表現特別亮眼的幾位,他則做了重點標記。
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貫穿始終:每位面試者進入會議室時,都手持著自己的編號牌。
陸言會極其自然地根據對方持牌的手來伸出對應的手與之握手,若對方左手持牌,他便伸出右手;若對方右手持牌,他便伸出左手。
這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實則是陸言設計的一個微妙的心理素質與臨場反應測試,簡單有效,不著痕跡。
整個面試過程中,陸言始終語氣沉穩,觀察入微,對每一場對話都展現出強大的掌控力與清晰的思路。
這種遠超時代標準的專業素養,給所有應聘者留下了極其深刻且正面的印象。
在1995年,絕大多數人仍習慣于“包分配”的就業模式,對所謂“面試”既陌生又忐忑。
陸言這套流程規范、提問犀利、反饋精準的選拔方式,無異于一股清流,深深折服了在場的每一位求職者。
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能進入這樣一家管理現代、重視能力的公司工作,將是多么難得的機會!
不得不提一句:
在1995年5月1日,國內正式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此時還沒有996007這些概念,大家普遍對“加班”抱有抵觸情緒。
正因如此,那些通過初試、獲得下一輪面試資格的38人,其反應才格外耐人尋味:
沒有一人因被占用寶貴的周末時間而面露不快。
相反,他們個個神色振奮,躍躍欲試,眼中閃爍著被認可的喜悅。
此刻,他們心中只剩下一個熾熱的共同期待——周日的最終考驗,以及加入“元動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