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孟子與孔子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學界一般認為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但把儒學發揚光大,傳承濟世,并且集大成者卻是孟子,所以后人尊孔子為“至圣”,孟子為“亞圣”,兩人的學說合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對于孔子推崇至極,孟子自言“私淑”孔子,就是說想做其弟子而未能。孟子被稱為“亞圣”,屬于孔子學說的真傳,因而后人將其與孔子合稱,將他們的學說稱為“孔孟之道”。這種合稱時間較晚,大約是在朱熹合《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之后。孟子對孔子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

第一,由“仁”到“仁政”。“仁”是孔子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則和治國之道。他主張的“仁”可以理解為關愛一切人,但關愛人有一個起點,對父母的孝順,對兄弟的敬愛,這是為仁的基礎,推而廣之,愛親人師友,乃至于泛愛眾。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學,提出了“仁政”的思想,這是孟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張。所謂“仁政”就是要求統治者要寬以待民,要親民,要任用賢良,要有同情心,要用仁慈的政策對待百姓,如此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穩固,世間才能太平。孟子的“仁政”思想實際上是將孔子的“仁”從個人層面上升到了國家層面,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仁”,他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將“仁”發展成為一種治國的理念,這是對孔子“仁”的一種極大的發展。孟子的仁政思想,展現了較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具有歷史性進步意義,也為后世君主治國理政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二,“性善論”。在對人性的論述上,孟子認為人性本善,這也是呼應孔子“性相近,習相遠”之說。孔子曾經提到并承認人性,但始終未回答什么是人性,孟子的“性善論”便是完善了孔子之說。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在這其中,孟子正視了人的欲望,并認為人的本性中有善的種子,人們應該充分認識自己,并大力發揚本性中善的部分,造福社會,這是對孔子思想的一種繼承與發展。

第三,民本思想。孔子強調社會等級秩序,強調“禮”,通過“禮”,通過對社會尊卑的劃分,來維護周朝的禮樂制度,維護社會秩序。而與孔子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的思想不同的是,孟子主張以民為本,認為人民才是社會的根本,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到第一位,并鮮明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徹底顛倒儒家傳統的上尊下卑的思想,所以說“民本”思想是一種先進的思想,實際上是對傳統儒家思想的一種沖擊,也是對孔子思想的超越,同時也為“仁政”思想奠定了基礎。

第四,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堅持“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而孟子繼承了這一理念,同時在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礎上,對教育進行了拓展,在教育對象、目的、內容、方式上都有創新。從教育對象來看,從普通的百姓發展到了君主,孟子重視對君主的教育,告誡他們要施仁政;從教育內容、方式來看,孟子在教學中融入思辨精神,大大提高了教育質量;從教育目的來看,孟子不僅重視傳授知識和道理,還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增強了教育的社會功能。

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多方面的,繼承中有進步,發展中有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磐石市| 怀安县| 盐城市| 黑水县| 阿克陶县| 昌邑市| 嘉祥县| 华池县| 杂多县| 东乡族自治县| 潮安县| 个旧市| 易门县| 射洪县| 修水县| 河东区| 贵州省| 沈丘县| 万山特区| 蓝山县| 灵丘县| 五指山市| 界首市| 巴马| 开平市| 宁陕县| 濮阳县| 都安| 桐庐县| 都匀市| 定南县| 同心县| 莱西市| 来宾市| 理塘县| 青川县| 习水县| 察隅县| 长阳|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