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求仙問道,前塵因果
- 仙蠶
- 藍犁老魔
- 2173字
- 2025-05-28 17:02:18
只可惜宋清竹師兄妹三人,并沒多再做解釋,寬慰一番,便出言打發他離去。
李清河本有心再問幾句修行事,見狀又怕惹來對方不喜,只得悻悻離開。
他回到家中,惦念仙緣,亦有些魂不守舍。
連帶晚飯都沒胃口,便早早上了床。
輾轉反側一夜。
李清河帶著兩只黑眼圈,沒精打采的來到了白先生家。
白先生名作白景嚴,八年前才攜妻女搬到湖陽縣安住。
他頗有文學,聞說早年還在外州大官門下做過幕僚,來到湖陽縣后,開了間私塾討活。
經年久日,在縣城也有幾分名聲。
李清河父母則是貧寒人家,靠賣苦力為生,并無多少余錢,本供不起他讀書,按理也不該與白先生搭上關系。
可因李清河宿慧天生,幼時雖沒條件讀書,卻為了解這個世界,曾偷摸旁聽過白先生講學習字。
這才與白先生相識。
白先生看他頗有幾分靈慧,還免費收他入了私塾。
尤其李清河父母六年前意外過世之后,更沒少照顧吃穿,及至他大了幾歲,有了力氣自討生計,也未放下照料。
為此白先生夫婦,對李清河而言,實不亞于半個父母。
這兩三年來,李清河筋骨長成,漸有了力氣,憑著前世生活經驗,也有了賺錢的能力,倒是不忘時常回饋夫婦二人恩情。
這事兒在附近鄰里口中,算來還是一樁美談。
李清河一直都在白先生家讀書,除卻做工出船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白家。
直到年前考上生員,方才來得沒那么勤了。
但平日里若是捕到鮮美魚獲,或是入手了些好東西,也都不忘送來白家。
前幾日他師娘徐氏染了風寒,身子剛恢復,李清河這幾日都會出船捕魚,本就是想著撈些肥美湖魚,供師娘調養身體。
不料昨日遭逢那般變故。
他自來知恩,心知昨日先生讓小玉瓏來提醒自己,滿滿皆是關切。
雖無魚獲,今日也得登門拜訪,免得先生、師娘掛念。
到了白家,見過師娘與小玉瓏,便也如往常一般到書房聽先生考校起了功課。
他考取了生員,是不打算繼續走科場之路的,先生對此也挺認同。
但總說‘學問’二字,無論日后走哪條路子,多些鉆研,都有好處。
為此他這段時間,也未放下學習。
他年紀不大,但二世為人,通曉事理,知道好壞,往日隨同先生讀書,自然學得極為認真,可昨日遭逢驚變,心思不免難落紙面。
白先生見他模樣,便叫他先放下了手頭書冊,問道:“清河,我看你心神不寧,可是這兩日遇著了什么變故?”
李清河抬頭看向先生。
白先生成親生子的時間有些晚,為此小玉瓏雖才十四年華,先生已是四十有余。
他中年文士打扮,頭戴方巾,內襯長衫,披著一身略略泛白的青色褙子。
模樣雖說不上俊朗,五官毓秀端正,尤其一對眼睛十分深邃,頗有幾分儒雅氣。
李清河雖是二世為人,兩輩子年紀加起來不比白先生小,但白先生智慧通達,經歷不少,人情世故比李清河通透不知多少。
加之李清河這些年受到照料,心中早將先生認作了半個父親。
每每在先生跟前,都是十分規矩。
眼見先生眸中關切,他有些慚愧。
但昨日遭遇,乃是險些殞命的危情,他也怕自己說了,反讓先生憂心。
何況他聽了宋清竹所提道正司一事,已有幾分追尋之心,不定哪日便會離開湖陽縣,卻還沒整理好思緒,不知道該如何與先生道別。
只得含糊道:“只是昨日淋了場大雨,受了些寒氣,夜間不曾睡好罷了,并無什么大礙。”
白景嚴打量了李清河片刻,搖了搖頭:“我看著你長大,你有什么想法,如何卻想瞞得了我。”
“以你性子,若非見著了什么驚人之事,想必不至如此失魂落魄。”
“這幾日縣中來了一些僧道,皆非俗類,若說能叫你落得這般模樣的,想來也只有他們了,你可是與彼輩撞過面,遇著了什么奇異?”
李清河驚訝看向先生。
“果然。”白景嚴見他如此,沉吟道:“我看你模樣,顯然滿身心思都落在了所遭之事上,若不得個妥帖處置,還不知衍生多少憂思。”
“一時煩擾倒也還罷,只是那些僧道,來歷并不尋常,若你因此沖動行事,說不得便有惡果。我知你具體有何經歷,可若是還信先生,不妨與我分解一二。”
李清河把白景嚴當成半個父親,自然不會不信任自家先生。
可昨日遭遇太過玄奇,他也不知從何說起。
念轉之間,他忽然想起先生曾在外州大官門下做過幕僚的事情來。
昨日宋清竹師兄妹三人,曾提到宋國道正司有求仙門路。
這道正司乃是宋國朝廷所設,自家先生既在州郡之地做過大官幕僚,不定有所了解。
再尋思先生方才言語之間,似乎頗為篤定宋清竹等外來僧道不是凡類,保不齊便有相關見聞,一時叫他想法不少。
琢磨先生經歷不少,對此世見識遠超自己,也不會害了他。
微微一頓,還是放開雜念,將昨日種種遭遇,一一道來。
“……先生,來龍去脈便是這般……清河也知‘君子不立于危墻’的道理,只是昨日在鏡湖撞見仙家斗法后,也不知怎的,對這神仙事的探究之念,便在腦海揮之不去了。回城后乍聞外來僧道之說,也耐不住心頭沖動,方才前去拜訪。”
李清河慚愧道:“實在有負先生教誨。”
“原來如此。”白景嚴聽完,不知想起什么,莫名一嘆:“我初來此地時,你年紀尚幼,父母都是下力之人,無人教你道理,你卻知道來旁聽學字,我那時便知道你是個不安平凡的。”
“這些年你隨我學文,時常探問江湖武林之事,翻閱各地異說志聞書籍,我便料算你早晚有一日要與這些事情牽扯,而今果然應驗。”
“只是仙道之事,并非你想的那般逍遙,其中因果繁重,比之凡世,更像樊籠。我看著你長大,本不希望你牽涉此類玄奇之中,只盼著你與瓏兒能安平一世,未料終究世事無常。”
李清河心中驚奇萬分。
自家先生這般模樣,分明對仙道之事頗為了解。
只是他這些年來,從不曾在先生口中有過半分耳聞。
他遲疑片刻,問道:“先生,莫非您也曾尋過仙,問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