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教育改革和廣東提督
- 大清:九子奪嫡,草包老十贏了?
- 始源直至終焉
- 2660字
- 2025-06-15 16:01:02
康熙四十七年的冬雪,簌簌地落在敦親王府的琉璃瓦上,積了厚厚一層。暖閣內炭火燒得正旺,驅散了窗外的嚴寒。
胤?端坐于紫檀大書案前,眉頭微鎖,手中捏著一頁墨跡尚新的紙稿。紙上的內容,迥異于尋常書房里的經史子集,盡是些奇形怪狀的符號與線條:1、2、3、4……+、-、×、÷,還有方、圓、三角之形,旁綴以蠅頭小楷的注解。
窗外西廂書房的方向,隱隱傳來孩童們跟著老學究拖長腔調的誦讀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抑揚頓挫、陳腐僵化的腔調,聽得胤?一陣心煩意亂。
他無聲地嘆了口氣,將手中紙稿放下。弘旭、弘宇兩個親生子,一個虛歲七歲,一個六歲,連同七歲的魏葉,每日大半光陰便耗在這之乎者也的圣賢書里。
請來的這位先生,學問是有的,滿口仁義道德、微言大義,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卻盡是些不著邊際的夸夸其談,于實際處毫無裨益。
胤?深知,在這大清天下,四書五經、程朱理學,乃是士子晉身、博取功名的通天大道,更是皇子皇孫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若他日汗阿瑪心血來潮,召見皇孫考校學問,自家這兩個懵懂小子若是連幾句《論語》都背不全,丟的可不只是他敦親王的臉面,更可能被視為“不堪教化”,禍及前程。這祖宗成法,他不得不妥協。
然則,胤?心中所求,豈止于此?他來自數百年后,深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先聲,更明白自然科學方是洞悉天地萬物運行至理、富國強兵的真正鑰匙!
他不愿自己的骨血、以及寄予厚望的魏葉,成為只知尋章摘句、不通世務、甚至視西洋奇技為“淫巧”的冬烘先生。
他要他們成為真正理解這世界底層邏輯的人,成為未來撬動這古老帝國沉疴的第一批覺醒者!他要他們睜眼看世界!
一股豪情在胤?胸中激蕩。他憑借前世扎實的理工功底與今生所學,開始潛心編纂一套前所未見的“算學”啟蒙教材。
他深知華夏算學源遠流長,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皆是不朽杰作,然其表述多依賴繁復文字,一道簡單算題,用文言鋪陳,便如天書,徒增理解之難。
欲破此局,必先立其“器”——那便是后世證明通行全球、簡潔高效的數學符號!
于是,阿拉伯數字(胤?稱其為泰西碼子)、加減乘除符號、等號、小數點,以及各種幾何圖形符號,被他大刀闊斧地引入教材。
他先是從最基礎的識數、數位講起,接著便是十以內、二十以內的加減法,著重傳授那“湊十法”、“破十法”的心算竅門,更引入了清晰明了的豎式計算方法,每一步驟都力求直觀。
再輔以認識方形、矩形、圓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講解其邊角特征,周長概念。
胤?還存了一份深遠的思量:康熙,對泰西歷法、算學頗有涉獵,南懷仁、湯若望等傳教士都曾得他器重,雖不知其造詣究竟多深,但總歸是識貨的。
若哪日機緣巧合,自己的兒子能在御前展露這“泰西碼子”算學的便捷與奧妙,解幾道精巧算題,說不定便能一鳴驚人。
在康熙心中烙下“此子聰穎,迥異常人”的印象,這對他們未來,或許是一份意想不到的助力。
自此,每日午后,待那老學究搖頭晃腦的經義課畢,胤?那寬敞明亮的書房便成了另一番氣象。
他屏退閑雜人等,親自坐鎮,鋪開特制的大幅“算紙”,手持炭筆,對著三個小蘿卜頭,開始了“新學”的啟蒙。
弘旭、弘宇兩個親生子,面對這些從未見過的“鬼畫符”和全新的思維方式,常常是面面相覷,小臉皺得像包子。
弘旭掰著手指頭數了半天,在豎式上寫寫擦擦,好不容易算出個“7+5=12”,下一題“9+6”又卡了殼。
弘宇更懵懂些,看著那代表“等于”的兩條橫線,不解地問:“阿瑪,為什么畫兩根棍子就一樣了?”胤?看得是哭笑不得,心中不免暗嘆:這“原身”老十那草包的腦子和坐不住的性子,看來是結結實實遺傳下來了。
好在兩個孩子心性純良,雖然學得慢,倒也知道用功,只是那份對數字的遲鈍,讓胤?頗感無力。
反觀魏葉,在面對這些邏輯清晰、結構分明的符號與圖形時,驟然迸發出驚人的光亮!他理解之快,舉一反三之敏捷,常令胤?驚喜不已。
胤?準備的啟蒙題目,魏葉往往掃一眼便知其意,運算更是又快又準。簡單的加減乘除很快便無法滿足他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本能。
胤?見此,索性將教學方式調整。弘旭、弘宇繼續夯實基礎算術,進度放緩,胤?安排了府中心算好的管事協助輔導。而魏葉,則被引入了更廣闊深邃、也更契合他天賦的領域——幾何。
當胤?用炭筆在雪白的紙上畫出清晰銳利的三角形、穩定對稱的梯形、完美無瑕的圓形,并講解如何計算其周長、面積時,魏葉的眼中燃起了近乎癡迷的火焰!
他尤其著迷于那些圖形本身蘊含的秩序之美,以及公式推導背后嚴絲合縫的邏輯鏈條。胤?便尋了些稍復雜的題目給他:
“有一直角三角形,其兩直角邊分別為三寸與四寸,問其斜邊幾何?”
“今有梯形田一塊,上底五丈,下底八丈,高四丈,問其積幾何?”
“一圓環,外圓徑一尺,內圓徑六寸,求環之面積?”
“有一地,形如方缺一角,所缺者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方形邊長十丈,三角形直角邊均為三丈,求此地實積?”
這些題目,在胤?看來是后世小學高年級或初中的水平,但在此刻,已屬相當艱深。
魏葉得了這些題目,便如獲至寶。常常是胤?布置下去,他便一頭扎進書房角落那張專屬的小案幾上,鋪開胤?特制的“草稿紙”,手握炭筆,時而凝神靜思,時而奮筆疾書,沉浸其中,物我兩忘。
若非柳晴時常叫他休息吃飯,魏葉竟想不起肚子餓來。
轉眼間,康熙四十七年的歲末已至,府中各處張燈結彩,開始灑掃庭除,預備年節。
這一日午后,胤?正在書房,耐著性子看弘旭、弘宇兄弟倆吭哧吭哧地演算“27 + 38”的豎式,胤?正待糾正,門外忽報:
“稟王爺!廣東提督尹德尹大人求見!言道奉旨回京述職,特來拜會王爺!”
胤?聞言,精神陡然一振,尹德在江南因差事辦得漂亮,深得圣心,早被康熙破格擢升為廣東提督,手握重兵,鎮守東南海疆門戶。
此番奉旨回京述職,定有涉及軍國要務。更重要的是,尹德身處福建這消息集散之地,又是皇帝親信,其帶來的消息,分量必然極重!
“快請!引至東暖閣,上好茶!本王即刻便到!”胤?霍然起身,迅速吩咐完,又轉頭對兩個眼巴巴望著他的兒子道,“今日的功課先到這里,把方才的題再演算五遍,務必弄懂進位之理。”
東暖閣內,炭火融融。尹德臉上帶著長途跋涉的疲憊。見到胤?進來,他立刻起身離座,欲行庭參大禮:“奴才尹德,叩見敦親王,王爺金安!”
“起來吧,你現在也是封疆大吏了,沒有外人,咱們就不用這些虛禮了。”胤?說著,端起茶碗遞給尹德。
“王爺說的哪里的話,奴才這一官半職也多虧了王爺,奴才定然不忘王爺厚恩。”
尹德雙手接過茶盞,謝過恩典繼續說道:“托王爺洪福,仰仗皇上天威,廣東沿海,目下尚算平靜,紅毛夷商船亦遵約束。
但荷蘭和葡萄牙派使多次要求開放更多的口岸通商,并要進京面見皇上,我此次進京便是為這事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