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中世紀的重新闡述:慷慨的基督教化

古代世界步入中世紀后,古代的慷慨觀并未因此亡軼,而是在基督教化后由安波羅修(Saint Ambrose)[1]等天主教早期教父[2]繼續傳播。安波羅修特意以西塞羅的《論義務》為范本寫了一本書,重新闡述了西塞羅的主要思想和原則。他寫道,真正的共同體基于正義和善意,正是慷慨和仁慈將社會凝聚在了一起。[3]

慷慨這一概念因此在中世紀被附加了愛、慈悲,特別是慈善心(charity)等基督教價值。人們認為這些價值不僅對共和政體是必要的,對君主政體也是如此。基督教徒被告知,上帝的悲憫和耶穌的愛都是慷慨的。基督教徒應當通過愛和給予來模仿上帝。從中世紀開始,無論是法語、德語還是英語詞典,都將“自由”定義為“樂于給予”者的品質,并將“慷慨”定義為“自由給予或支出的品質”。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等知名的中世紀神學家都通過自己的著作傳播了這種觀念。[4]

中世紀教會繼續將博雅教育視為培養社會領袖的理想教育方案。博雅之藝常常被拿來與“奴仆技藝”(servile arts)或者“工匠技藝”(mechanical arts)作對比,后者主要是滿足縫紉、紡織和鍛造等人類較低級的需求,前者則有助于培養優秀的智力和品德。博雅教育為年輕人投身公共事業并為國效力打好了基礎。和古代世界的情形一樣,博雅教育是區分精英和大眾的身份標簽。基督教徒無論貧富都被要求踐行慷慨,但人們繼續認為慷慨對“社會地位崇高”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注釋

[1]這里當然有大量的歪曲。參見Hans Baron,"Cicero and the Roman Civic Spirit in the Middle Ages and Early Renaissance," Journal of the John Rylands Library 22(1938):73—97。

[2]Early Church Fathers,也譯作教父或早期教父,指天主教會早期的宗教作家和宣教師。他們的著作被認定為具有權威性,可以作為教義的指引或例證。——譯者注。

[3]參見St.Ambrose,On the Duties of the Clergy,chap.28,para.130.文中有多個段落提到了慷慨。

[4]中世紀對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的重新發現也有助于傳播古代的慷慨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玉环县| 卢湾区| 北辰区| 五大连池市| 德保县| 久治县| 孙吴县| 固镇县| 石泉县| 顺义区| 太湖县| 启东市| 方山县| 蒙城县| 临海市| 长丰县| 冀州市| 葵青区| 宜兰市| 河池市| 抚远县| 阳城县| 正安县| 三亚市| 金溪县| 包头市| 松滋市| 锡林郭勒盟| 囊谦县| 南阳市| 疏附县| 汾西县| 长葛市| 玛纳斯县| 雅江县| 富阳市| 吉首市| 若羌县| 静海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