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自由的含義——從西塞羅到拉法耶特》:共和時期的起源:一種道德和公民理想

自由:(1)并非出身卑賤的;(2)成為紳士;(3)慷慨、大方、物質豐富的。

——《約翰遜字典》,1768年

問問今天的人們什么是自由主義,你會得到各式各樣的回答。自由主義是一種思想傳統、一種政府形式、一種價值體系、一種態度或者一種心態。然而,不變的一點是:人們公認自由主義的核心議題是保護個人的權利和利益,政府的作用也是保護這些權利和利益。每個人都應當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來作出各自的人生選擇,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實踐。

然而,聚焦于個人和個人利益實際上是一個相當晚近的現象。就連“自由主義”一詞也是19世紀初才出現的,在此前的幾百年中,自由一詞的含義截然不同。在近兩千年中,自由意味著展現公民的德行,表現出對共同利益的熱忱以及尊重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性。

——

我們可以從古羅馬政治家、作家馬庫斯·圖留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講起。西塞羅是西方思想史中讀者最多和被引用最多的作家之一,他雄辯地闡述了自由(liberal)的重要性。這個詞源于拉丁文的liber(有“自由”和“慷慨”的雙重含義)以及liberalis(“與生而自由的人相稱的”)。這兩個詞的名詞形式是liberalitas,即英文的liberality(“慷慨”)[1]。

這里首要的一點是:在古羅馬,自由意味著當事人具有公民身份,不是奴隸,不受主人專斷意志的制約,也不屈從于任何人。羅馬人認為,只有在法治和共和憲法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這種自由狀態。需要法律和政治上的安排以確保政府致力于共同利益,即res publica[2]。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個人才有希望獲得自由。

但是對古羅馬人而言,一部共和憲法并不足以確保自由;還需要公民踐行慷慨,也就是在對待其他公民時需秉持高尚而大方的態度和行為方式。自由的對立面是自私,羅馬人稱之為“奴隸性”——那是一種只從自己的需要、利益和享樂出發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慷慨最寬泛的含義是指合乎倫理并且寬宏的態度,古人認為這對自由社會的團結和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英文中這個詞譯為liberality。

西塞羅在《論義務》(On Duties,前44年)中對慷慨的闡述雖已跨越千年,依然鏗鏘有力。他寫道,慷慨是“人類社會的紐帶”;自私不僅在道德上可憎,還會摧毀社會;“互助”是人類文明的基礎;自由人在道德上有義務慷慨待人;自由的狀態意味著在“給予和獲得”時必須有利于共同利益。

西塞羅認為,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出生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他人,他寫道:

我們出生不只為了自己……人類是為了人類而出生,為了人類之間能夠互相幫助,由此,我們應該遵從自然作為指導者,為公共利益服務,互相盡義務、給予和得到,或用技藝,或用勞動,或盡自己的能力使人們相互更緊密地聯系起來。[3]

西塞羅之后一個世紀,另一位著名且影響深遠的羅馬思想家魯齊烏斯·安奈烏斯·塞內加(Lucius Annaeus Seneca,約前4—65)在《論恩惠》(On Benefits,63)這部長篇著作中詳細闡述了慷慨的原則。他詳細解釋了如何以合乎道德和有利于形成社會紐帶的方式給予、接受和返還他人的饋贈、幫助和服務。塞內加和西塞羅都認為,無論是給予者還是接受者都要有慷慨的態度,才能使以交換為基礎的體系正常運作,換言之,需要無私、大方和感恩的態度。塞內加借用希臘斯多葛派哲學家克利西波斯(Chryssippus,約前280-前207)的比喻來形容慷慨的美德:給予、接受和返還恩惠就如同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4]的繞圈起舞。對西塞羅和塞內加這樣的古代思想家來說,慷慨基本上就是凝聚世界并使其正常運行的力量。

踐行慷慨并非易事。西塞羅和塞內加用大量篇幅闡述了給予和獲得需要遵循的原則。和人身自由(freedom)[5]一樣,慷慨也需要正確的推理、道德堅持、自律和自控。慷慨很明顯也是一種貴族精神,是人身自由、富有、社會關系優越的人設計出來并約束自己的。在古羅馬,也只有他們才有能力給予并接受恩惠。對貴族階級和統治者而言,慷慨是特別值得褒揚的品質,屢見于古代碑文、官方題詞和文獻。

如果說慷慨是貴族和統治者應有的美德,那么培養他們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6]也是如此,這種教育需要大量的財富,還需要閑暇時間以供學習。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提供職業培訓或者教導學生如何獲取財富,而在于培養學生成為態度積極、富有美德的社會成員。博雅教育旨在教導未來的社會領袖如何在公共場合思想恰當、談吐清晰,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參與公民生活。公民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養成的。西塞羅常常主張博雅教育應當培養人文精神(humanitas),即對待其他公民時應有的合乎人道的態度。生活在羅馬時期的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46—120)認為,自由教育能夠滋養高貴的靈魂,改善統治者的道德,使他們不受私欲影響并具有公共精神。[7]換言之,這對培養慷慨的情操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注釋

[1]Liberal作形容詞時具有多重詞義,由古代的“慷慨”引申為“寬宏”,直到近代演變為“自由”,因此很難用一個中文詞語來概括。本章中“慷慨”作形容詞時皆指原文中的liberal一詞,名詞形式對應liberality。Liberal作名詞時根據語境譯為“自由派”或“自由主義者”。——譯者注。

[2]拉丁文的res publica既可以指公共利益,也可以指公共事務。作者此處強調的是公共利益的詞義。——譯者注。

[3]Cicero,On Duties,bk.1.

[4]即希臘神話中的卡里忒斯,是代表人生所有美好事物的三位女神,常在諸神的聚會上載歌載舞,是大自然賜予的快樂和多彩生活的人格化。希臘社會建立在給予和回饋的基礎上,美惠三女神也是這種價值體系的化身。——譯者注。

[5]英語中的freedom和liberty都譯為自由,區別在于freedom源于古日耳曼語,主要強調個人的自主、人身自由和免于他人干涉,較少包含源于拉丁文的liberty所包含的額外含義。——譯者注。

[6]也譯作通識教育,字面意思是自由技藝教育。在現代語境中,一般指文學、哲學、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在古代語境中,指成為貴族所需的“七藝”,即語法、邏輯、修辭、算數、幾何、音律和天文,這與中國古代貴族教育體系要求君子掌握的“六藝”不無相似之處。本書將liberal arts education譯為博雅教育,將liberal education譯為自由教育。——譯者注。

[7]Plutarch's Lives,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Greek:With Notes,Critical and Historical by John Langhorne and William Langhorne,6 vols.(London,1770),2:156—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呼玛县| 北辰区| 密山市| 苏州市| 大洼县| 漾濞| 响水县| 饶河县| 双辽市| 鄂尔多斯市| 拉萨市| 海南省| 贵溪市| 太保市| 肇庆市| 铁岭县| 田东县| 康平县| 大方县| 石狮市| 九龙坡区| 寿光市| 垣曲县| 昭觉县| 微博| 铜鼓县| 郁南县| 唐海县| 巢湖市| 绵阳市| 苗栗县| 临漳县| 会东县| 宣汉县| 新源县| 新绛县| 余江县| 镇远县| 平昌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