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的青春你做主——從小學會如何與人相處(4)
- 卡耐基寫給青少年的勵志書
- 卡耐基
- 5591字
- 2015-03-14 15:17:34
新墨西哥州阿布庫克市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布魯士·哈威,有一次批準向一位請病假的員工支付整月的工資。隨后,他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要在這位員工下次的工資中減去多發(fā)的金額。那位員工不同意,因為這樣會給自己造成嚴重的財務問題,他請求分期扣回他多領的錢。哈威必須先征求上級的同意才能決定。“如果直接去向老板請求的話,”哈威說,“一定會使他很不高興。要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應找到合適的方法。我意識到一切混亂都是我造成的,必須在老板面前作自我檢討。
“進了他的辦公室,我告訴他我辦了件錯事,然后說了事情經過。他開始發(fā)火,先說這應該由人事部門來負責,又大聲指責會計部門的疏忽,我一再地堅持這是我的錯誤,應該由我來負責。可他又開始批評辦公室的另外兩個同事,我還在解釋這是我的錯誤。終于他看了看我說:‘好吧,是你的錯,交給你解決吧。’錯誤被改過來了,也沒有造成其他的麻煩。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有勇氣不去找借口,妥當地處理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而且,我的老板對我更加器重了。”
傻子也知道為自己的過失辯護,但如果一個人能主動去承認錯誤,就會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歷史上流傳下一個佳話:南北戰(zhàn)爭時期的李將軍,曾要求一人承擔畢克德進攻蓋茨堡慘敗的責任。
西方最讓人心動的一場戰(zhàn)斗當屬畢克德那次進攻了。當時的畢克德長發(fā)披肩,十分浪漫,跟拿破侖在意大利戰(zhàn)役一樣,差不多天天都在戰(zhàn)場寫情書。那個不幸的7月的一個下午,他把軍帽斜戴在頭上,迅捷地放馬向北軍發(fā)起沖鋒,他的部隊緊緊地跟隨著他,為他吶喊。整齊的軍姿,高揚的軍旗,閃亮的刺刀,驍勇的士兵,就連北軍也忍不住發(fā)出聲聲贊嘆。
隊伍迅速地向前挺進,越過果園和玉米田,踏著山上的綠草和野花。雖然北軍大炮持續(xù)向他們轟擊,但他們士氣高昂,毫不畏懼。
就在這時,墓地山脊后面突然躥出一隊埋伏的步兵,畢克德的軍隊毫無準備,遭到了瘋狂的射擊。山上頓時硝煙彌漫,死尸遍野。就在幾分鐘之后,畢克德的旅長,除了一個,全都死了,5000士兵也損失了80%。
將領阿米士德領兵沖了上去,他爬上旁邊的石墻,用指揮刀頂著軍帽揮舞著叫道:“兄弟們,去殺他們!”士兵們沸騰了,他們異常勇猛,用槍把、刺刀和北軍進行肉搏,終于在墓地山脊的北方陣線上插上了自己的軍旗。這一刻,是南軍戰(zhàn)功的輝煌紀錄,但軍旗只在那兒飄揚了一會兒就倒下了。畢克德超乎尋常的勇敢,他最后的沖刺雖然光榮,但卻是失敗的開始。李將軍軍隊的這次失敗,使南軍無法突破北方的陣線,大局已定。李將軍悔恨不已,他將辭呈送到南方的戴維斯總統(tǒng)那兒,要求找個更能干的把他換下來。原本,李將軍可以找出幾十個理由來推脫責任,例如,有個別師長失職,騎兵沒有及時趕到等等。可李將軍胸懷寬廣,不責備別人。他親自迎接敗陣回來的軍隊,在眾人面前進行自我檢討:“都是我的錯,我一個人使整場戰(zhàn)斗失敗了。”統(tǒng)帥總是高高在上。能獨自承擔失敗責任的人,歷史上有幾個?在香港卡耐基課程任教的麥克·約翰說,中國有很多文化所帶來的特定的問題需要新的解決方式,這比遵守古老的傳統(tǒng)更有好處。他班上有一位中年學員,多年來他的兒子都不和他來往,因為這位父親從前抽過大煙,不過現(xiàn)在他已經戒掉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長輩不能夠先向晚輩認錯,所以他以前認為父子和好,必須由他的兒子先來找他。剛開始上課的時候,他說起他多么想和兒子和好,想抱抱從未見面的孫子孫女。班上的學員全是中國人,很理解他的想法和處境,可突破傳統(tǒng)畢竟是困難的。這位父親堅持認為他是對的,兒子應該先來找他,因為年輕人必須尊敬長輩。
到了快培訓完的時候,這位父親的想法變了。他說:“戴爾·卡耐基告訴我們,當你錯了,你就應該立刻坦誠地承認。仔細想想不無道理,我早就該認錯了,我現(xiàn)在要坦白地承認:我錯怪了兒子,他不見我是有道理的。假如我主動請求晚輩的諒解,也許很沒面子,但是我自己犯的錯誤,我就應該承認錯誤。”聽了他的話,全班鼓掌支持他這么做。在下一節(jié)課上,他給大家講了他是如何去他兒子家里請求諒解的。
現(xiàn)在他和他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又和好了。
艾柏·赫巴,這位怪異的作家常常因為尖酸的文章鬧得一片嘩然,激起人們強烈的不滿和爭議。但赫巴很會和人打交道,很多他的對頭因此成為他的朋友。舉個例子,有些生氣的讀者給他寫信,說他的某篇文章不好,再罵他一頓,赫巴這樣給他們回信:
仔細想想,我也不很認同自己。我也不一定都滿意自己以前寫的東西。很高興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如你路過寒舍,歡迎來訪,我們可以交流一下。謝謝你的誠意!
赫巴
面對這樣的態(tài)度,你自然就沒話可說了。
當我們確信自己正確,就要委婉地、友好地使對方認同我們的看法;當我們錯了,請對自己誠實一些,馬上真誠地承認吧。信和不信是你的問題,這種技巧不但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非常有趣。
有句老話說得好:“爭辯絕不會使你得到滿意的結果,退一步海闊天空,會有更多的收獲。”
傾聽他人,謙虛待己
如果你想故意在別人面前顯能,你將得罪人;如果你讓他在你面前顯能,你將得到友誼。
大部分人要使別人認同自己時,總是說得過多。推銷員更是這樣,往往得不償失。盡量讓對方表現(xiàn)吧,對他自己的事,他比你更清楚。請教他,讓他來說。
不要打斷別人,因為那樣很危險。當一個人有很多話要說時,他是不會注意你的,要耐心地、開放地對待他,誠懇地讓對方說出他的話。
這個辦法在商業(yè)領域有用嗎?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一個例子,一個人因偶然的機會,實踐了這種方法。
就在幾年前,美國一家大汽車制造公司,計劃采購全年所需的汽車坐墊用布。有三家廠商做的樣品通過了那家汽車公司高級職員的檢驗。并通知他們,將在某一天確定把合同給誰。
羅先生是其中一家廠商的代表,來參加商談時,因患嚴重的喉炎幾乎不能說話,而對方的工程師、經理和董事長們正等待他的發(fā)言。他站起來想說卻說不了。他們都坐在桌旁看著羅先生,于是他就在一張紙上寫道:“抱歉,我的嗓子不好,不能說話。”于是對方的董事長幫他展示了他的樣品,并夸獎了它好的地方,接著大家熱情地針對好的地方議論起來。那位董事長因為要代他介紹,議論時很自然地就偏向于羅先生。羅先生一言不發(fā),只是微笑著點頭做手勢。
羅先生說:
“結果,我得到總值160萬美元的訂單,這是我所得到的一筆最大的合同。我意識到我原來準備應付整個情況的想法是錯誤的。很偶然地,我發(fā)現(xiàn)讓對方來講話,可以讓結果更好。”
費拉達爾菲亞電器公司的約瑟夫·韋伯,有一次去考察賓州一個富有的荷蘭裔農民地區(qū)。他經過一家管理良好的農家時,問那里的代表,為什么他們不使用電器。
“他們太小氣了,不但做不成生意,”那位代表厭惡地說,“他們還經常對公司很有意見。我看是沒救了。”但韋伯決定一定要試一下,他敲了敲那家農戶的門,門開了,老尤根博格夫人出來了。“可她一看到公司代表,”韋伯先生說,“馬上就把門又關上了。我再次敲門,她把門開了一道縫,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對我們公司的意見。“‘尤根博格夫人,不好意思,’我說,‘你誤會了,我們不是來這兒賣電器的,我是來買雞蛋的。’“她有些不相信地望著我們。“‘瞧你那些多米尼克雞,’我說,‘我想買些新鮮的雞蛋。’“門多開了一些,‘你憑什么說我的雞是多米尼克雞?’她驚奇地問。“‘我也養(yǎng)雞,我還沒見過這么漂亮的多米尼克雞呢。’“‘你自己家里不是也有雞蛋嗎?’她仍然有些不相信。“‘因為我家的雞下的蛋是白皮的。做蛋糕的時候,最好是用紅皮的,
而我太太很喜歡做蛋糕。’“尤根博格太太這才放心地出來,態(tài)度好起來。這時我向四周看了看,看到有一個牛棚非常漂亮。“于是我說:‘我猜想,你養(yǎng)雞所掙的錢,一定比你先生養(yǎng)乳牛掙的更多。’她這下樂了!我說到了點上,雖然她那位固執(zhí)的丈夫對此并不認同。
“隨后,她領著我們看了她的雞棚,我發(fā)現(xiàn)她裝了各種小機械裝置,我對此大為稱贊,還對她講起飼料和溫度的話題,并請教了她幾個問題。很快,我們就在這種交流中都變得很愉快。
“過了一會兒,她告訴我,她有些鄰居在雞棚安了電器,聽說效果不錯。她希望得到我的建議,是否有必要裝電器。“兩周后,尤根博格夫人家里的多米尼克雞,就有了專門的燈光照明裝置。這樣一來,我賣了電器,她的雞也更能下蛋了,實現(xiàn)了雙贏。
“但這兒有個要點:只有那位太太自己說服自己,才能把電器賣給她。
“遇到這種人時,你絕不能主動進行推銷,必須讓他們自己決定來買。”
讓別人說,也有助于解決家庭矛盾。芭貝拉·韋爾森和她的女兒洛瑞鬧僵了。可洛瑞過去一直對她很溫順,現(xiàn)在十幾歲了,卻常和她作對,她甚至覺得自己比母親還有理。韋爾森太太用盡了一切辦法,對她就是不管用。
韋爾森太太說:“有一天,洛瑞沒有做完家務,就出門去找她的朋友。她回來時,我原想對她大吵一通,但我已經失望了。我只是看著她傷心地問她為什么要這樣。
“洛瑞看了看我,平靜地問我是否真想知道,我對她點了點頭,洛瑞終于說了她的心里話,開始還有些支吾,接著索性痛快地說出了一切。這是我第一次聽她如此向我傾訴,我以前總是用命令和吩咐的態(tài)度對待她。每當她要和我談心時,我不等她把話說完,就吩咐她該如何。我開始了解到,她希望我是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而不是一個只管吩咐做事的母親。她需要把成長的煩惱說出來,而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從此,我總是盡量地傾聽。她把心里話都對我說,我們又變得親密起來。她再度成為一個聽話的乖孩子。”
近來,紐約先鋒論壇報的經濟版上登出了一個篇幅很大的廣告,招聘一個有突出才干的人。查爾斯·克比決定試一試。于是,他寫了一封信,并很快收到了回信,邀他去面試。在面試之前,他費了不少力氣在華爾街了解和那家公司老板有關的事情。面試時,他對那個老板說:“我將十分榮幸,如果能為你們這樣的公司效勞的話。我知道28年前,公司成立的時候除了一個小辦公室和一位打字員以外,什么都沒有。”
沒有一個成功人士不愛回憶他的奮斗史。那公司的老板開始講述他是怎樣憑著450美元和一個新想法開始打江山的。他曾被人看不起,但他堅持著,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都在加班,每天干16個小時,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難。現(xiàn)在,華爾街最著名的商人也要征求他的意見。他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驕傲。接著,他問了問克比的經歷,然后把一位副董事長叫進來說:“我想我們所要找的人就是他了。”
克比先生事先了解對方,然后引導對方說他最自豪的事情,并且注意傾聽,這讓對方對他的印象非常好。
加州圣克拉蒙多的路易·布萊德雷,正好遇到一個相反的情形。他要聘用一個很適合擔任推銷工作的人,來擔任布萊德雷公司的一項職務,但前提是對方能把自己說服。路易說:
“理查·普約爾干過這種類似的活。他在和我的助理面談時,知道了一些這項工作的不利之處,所以當他見到我的時候,有點打退堂鼓。我只告訴他在我們公司工作有一個好處,即我們是一個獨立承包商,所以,一旦他干,他就說了算。
“就是這一點,讓他把以前的疑慮慢慢打消了,我看得出他的思想還是有點斗爭,有時他甚至在自言自語,好幾次,我忍不住插話。但面談完畢后,我認為是他自己說服了自己,來接我們公司這個活。
“因為我做了一名好的傾聽者,盡量讓理查說,他就自己考慮利弊,并且做出了一個積極的決定。他選擇了挑戰(zhàn)。后來他在公司干得非常出色。”
事實上,縱然是朋友也更喜歡說他自己的成績,不喜歡傾聽我們的成績。
法國哲學家羅西費戈說:“如果你在別人面前顯能,你將得罪人;但如果你讓他在你面前顯能,你將會得到友誼。”
這句話的道理在于,當我們的朋友在我們面前顯能時,他就覺得被人重視而高興;當我們在他的面前顯能時,他就會感到壓抑,甚至產生嫉妒的心理。
亨瑞塔現(xiàn)在是紐約市中區(qū)人事局最受歡迎的工作咨詢專員,但她以前也曾經搞不好人際關系。她剛剛進人事局時,竟然沒有一個同事喜歡她。原因是什么呢?那時的她成天忙著吹牛皮,說自己在介紹工作方面干得多么出色,自己又新開了一個銀行賬戶,存了多少錢,簡直是喋喋不休。
亨瑞塔談道:“我自我感覺好極了,覺得自己的工作做得棒得很。但是,這卻讓同事們很不快,他們居然不覺得我干出了成績是好事。我為此很迷惑,因為,我希望能和他們做朋友,讓他們接受我,和我分享一切。當學習了卡耐基的課程后,我總算開了竅,明白應該多聽別人說話,而不要光顧自己說。我的同事們也會有很多話要說,夸耀一下他們自己的成績,比光聽我吹來吹去會讓他們高興得多。于是空閑下來的時候,我就和他們聊聊天,但如今我很少吹噓自己了不起,多數是聽他們訴說,分享他們的快活事。”
“一直幸運的人總算倒霉了,這真讓人樂呵。”這是德國的流行諺語。是呀,最讓人高興的事,莫過于聽到別人的倒霉事。
或許,你工作不順心更讓周圍的人舒坦些,而你一直春風得意卻讓人有些悻悻然。
所以說,要盡量不提自己取得的輝煌戰(zhàn)績,要盡量顯得謙虛,這樣就會讓別人能接受你。爾溫·考博就深諳此道。一次在法庭上,證人席上的一位律師問考博:“你是聞名全美的大作家,是這樣嗎,考博先生?”
考博卻答道:“我其實是浪得虛名。”
要記住,我們都很平凡,沒什么好驕傲的。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終都留不下多少痕跡。多傾聽別人,多感受別人,不要得意揚揚地吹噓自己,讓人不勝其煩。說實話,我們也真的沒啥好吹牛的,我們都只是地球上的生物而已。為什么我們不是白癡瘋子呢?也就只是因為我們的甲狀腺中不缺碘——這玩意兒也就值5美分而已。想象一下,要是有一個醫(yī)生劃開了你的脖子,切開了你的甲狀腺,取出一丁點兒的碘,你就完蛋了。呵呵,你所以沒有進瘋人院,也就是因為5美分的碘!就這么簡單,有什么好吹噓的呢?
經常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嘗試著理解別人,從他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能給你帶來和諧與成功,減少摩擦和困難。
人有時即使真的錯了,他也不一定承認。這時,責備他是沒用的,甚至會起相反的作用。如果你夠聰明的話,就要先去理解他。
不但要知道別人是這樣的,還要搞清楚他為什么會是這樣。了解他的個性,這才是解答他的鑰匙。
把自己放在別人的情況下,認真地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