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省里派車來接人
- 重生1979:從萬元戶開始
- 養魚不養貓
- 2443字
- 2025-05-27 08:24:44
陳振生一下班車,村民們看他的眼神閃躲,帶著不好意思。
顯然,李建華他們已經證實了他的翻譯員的身份。
果然,不久李建華和張國強就來請他去公社辦公室。
公社辦公室坐滿了人,趙書記坐在首位,村長陳大柱坐在下手,還有一些圍觀的村民堵住了門口。
王福順吧嗒著腦袋站在一旁接受趙書記的批評,“王福順同志,作為村里的飼養組的組長,你不經調查就傳播謠言,誣陷同志,這種行為是極其惡劣的!“
趙書記嚴肅地說道,“經研究決定,因為情節嚴重,革除你飼養組長的職位,變為普通飼養員,同時扣除半年公分。“
王福順臉色煞白,連連點頭:“書記,我知道錯了,我真的知道錯了。“
陳振生看了看站在人群中的劉銘,他正低著頭,偶爾抬眼瞥一下王福順,嘴角似乎想要上揚卻又強忍著。
劉銘明明是造謠的始作俑者,為什么只處罰王福順?
陳振生心里覺得不忿,直截了當點名:“劉銘,我聽說你一直對別人說我在縣里行騙?”
劉銘一副無辜的樣子:“陳同志,我也是聽信書店的人說起有人行騙,且一個養豬的突然會翻譯,也很難讓人信服。而且我就是怕你走歪路,讓大家都幫著勸勸你。”
說完,劉銘轉向趙書記,臉上立刻換上了謙遜而自豪的表情:“趙書記,還有個好消息要向您匯報。我寫的那篇關于現代化教育的教案,在縣教育局又得到了嘉獎,縣里說很可能要推薦到省報上發表呢。“
趙書記的臉色緩和了一點,雖然知道這事兒八成是劉銘在背后挑唆,但眼下劉銘正是和平鄉公社的文化招牌,這些年寫的那些文案屢次受到縣里的嘉獎,為公社爭了不少榮譽,點點頭:“劉同志確實為咱們公社爭了光。“
然后看了看陳振生,語氣變得平和:“今天這事就算了結了,大家都要引以為戒,以后不要再傳播沒有根據的話了。“
陳振生冷眼看著這一切,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劉銘有文化,會寫教案,為公社帶來不少榮譽,而自己才剛剛取得一點成績,之前還是養豬的。在趙書記眼里,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你...“陳振生剛要反駁,突然聽到一陣汽車聲響。
村民們都好奇地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只見一輛黑色的小轎車緩緩停在門口。
這年頭,汽車可是稀罕物,尤其是這種看起來就很高級的小轎車,村民們都伸長了脖子看熱鬧。
“我的媽呀,這是什么車?這么亮堂!“
“看著就值不少錢,比公社那輛破吉普強多了!“
“誰家來這么大的官啊?“
車門打開,下來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男子,正是陳振生認識的徐建國。
徐建國一眼就看到了陳振生,激動地小跑過來,“小陳同志!小陳同志!”
公社書記趙建設隨后也從車上下來,滿臉陪笑地站在旁邊。
“徐同志,您怎么來了?”陳振生有些意外。
徐建國更加激動,拉著陳振生的就往車走,“我問人說你在這里,你必須跟我走,省里的領導要見你!”
“省里的領導?“不僅陳振生愣住了,連圍觀的村民和公社干部都傻眼了。
村民們竊竊私語,看向陳振生的眼神完全變了。
“這...這是怎么回事??“
“省里啊!那可是大官!“
“陳振生真的這么厲害?“
徐建國這才注意到周圍的環境,皺眉問道:“這是怎么了?“
“他們是在處理我的事情的。“陳振生簡單地解釋了一下。
“處理?處理什么?“徐建國一臉不解。
李建華硬著頭皮說把事情說了一遍。
“什么?這么惡劣?“徐建國臉色一變,。
趙書記見情況不對,趕緊打圓場:“徐店長,我們一定會嚴肅處理。“
“嗯!嚴懲,必須嚴懲!”徐建國嚴肅地對趙書記說,然后轉向陳振生:“小陳,你知道輕重緩急,跟我走吧,省里的領導等著呢。“
陳振生點點頭,跟林思慧說:“林同志,麻煩你跟我媽說一聲,很快就回來。“
林思慧點點頭,“陳同志,你放心!”
陳振生又看冷冷地了一眼王福順和劉銘。
汽車啟動,揚長而去。
劉銘陰狠地盯著遠去的汽車,心里充滿了不甘。
他就是打聽到徐建國不在書店,剛好聽到書店的店員說起近來用工作證明拿書不還的事,收買了王富順,想趁這個機會給陳振生安個罪名,掩飾自己被陳振生在書店實力碾壓的事。
原本想著,就算之后在派出所澄清了,消息也不會傳回村里,陳振生被帶走是事實,而且還在派出所呆過,他再繼續煽風點火,陳振生在村里的名聲就徹底完了。
誰知道這是什么狗屎運,徐建國竟然來接人!
上了汽車,徐建國迫不及待地向陳振生解釋情況:
“振生,真是對不起,讓你受委屈了。事情是這樣的,我前幾天把你翻譯的那些資料送到省里去了。“
陳振生不知可否地點點頭。
“省里的領導看到你的翻譯和那些批注,簡直震驚了!“徐建國激動地說,“他們把我留下來討論了好幾天,所以才沒能及時回來為你證明。“
陳振生心中一動:“您是說,他們對我的批注很感興趣?“
“何止是感興趣!“徐建國說,“省里馬上把你的翻譯和批注交給了農科院,院長李惠民看完后非常重視。他說你的那些建議非常有價值,有些觀點很有見地,想跟你深入討論。因為要盡快推進農業生產技術改革,所以省里決定馬上組織專家研討會,確定技術推廣方案。你的意見很重要,他們特別想聽聽你的想法。“
陳振生聽了,腦海中迅速閃過上輩子的記憶。
他想起了后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到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再到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而現在正是關鍵的起步階段。
那些批注中,他根據對大華夏地形地貌的了解,提出了因地制宜的農機推廣策略;根據對土壤特性的認識,建議了合適的施肥方案;還有對傳統農業智慧的重新審視和現代技術的結合。這些在當時看來超前的觀點,如果能被采納,將會大大加速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僅能證明自己,更能為國家的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徐同志,我會盡我所能。“陳振生鄭重地說道。
車子一路顛簸,等到了省城已經是晚上了。
徐建國把陳振生帶到省政府招待所,兩人就在招待所的餐廳簡單吃飯。
正吃著,旁邊桌突然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這些數據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紙上談兵有什么用?”
陳振生抬頭一看,心中一震。說話的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戴著眼鏡,一臉嚴肅,正是他上輩子在清北大學的同學——宋志遠。
宋志遠出身書香門第,為人清高孤傲,但確實有真才實學,是農業機械方面的專家,上輩子兩人交際雖然不多,但是配合研究挺不錯了。
沒想到在這里能遇到他,陳振生心里一陣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