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別為人有己無而埋怨,因為你不可能擁有一切——關于心靈的修行(1)
書名: 18歲以后要上的人生覺醒課作者名: 李問渠本章字數: 5526字更新時間: 2015-03-13 15:45:23
心靈修行,不是為了成仙得道,而是為了讓自我生存得更健康,很清楚地覺察到自我的限制,讓自我與超我平衡相處,這就是心靈修行的真諦。
真正的心靈修行者,一定是一個美麗的人,這種美麗是和諧寧靜之美,與五官的樣子無關,與衣著是否華麗或簡樸無關,只與他們的內在修為息息相關。
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你曾經的下級或兄弟伙伴成了你的上司,對你公事公辦,你是不是感到心理不平衡?看到別人關系網龐大,找工作時不費力,你是不是感到嫉妒?看到別人功成名就,而自己還一事無成,你是不是感到自卑?
不要心理不平衡,不要嫉妒,也不要自卑。其實,機遇就在每個人身邊,只是看你是否能抓住了。每個人都是金子,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罷了。在抱怨不公平時,那些已經看穿這所謂的公平與否的人,早已變成價值不菲的金子,而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只能等著被人發現。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不要氣餒。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波峰,也有波谷。波峰就是波谷的開始,波谷也是波峰的前夜。身處波峰時,你要謙虛一些,低調一些;身處波谷時也不要垂頭喪氣,要振作起來,也許意外的驚喜就在轉角處美目盼兮等你靠近。不要否認,上帝在給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又給你開了一扇窗。
下面是一個發生在韓國的故事:
有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會柔道。
最終,小男孩拜一位韓國柔道能手為師,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三個月,師傅卻只教他一招,小男孩有點弄不懂了。
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的招數?”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只會一招,但你只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于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
幾個月后,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松松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順利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一開始,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還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后,對手放松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對手。最終,小男孩贏了比賽,獲得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每一個細節,小男孩鼓起勇氣道出了心里的疑問:“師傅,我怎么僅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據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就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此時,小男孩最大的劣勢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
的確,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所以,當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千萬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發現并強化自己的優點。
蘇格拉底的長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矮胖的身材,還有些禿頂。但是,在當時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與他的睿智同樣享有盛名。人們都知道雅典有一個長相丑陋的蘇格拉底,同時更知道蘇格拉底無與倫比的智慧。
面對蘇格拉底,人們容易想到這樣一句話: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給了他無比丑陋的外貌,同時又給了他超凡絕倫的智慧。當他出現在城市街頭的時候,人們關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還是他的智慧?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只對他的智慧津津樂道,沒有人因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學。
一個人的長相并不是最緊要的,如果一個人把長相看成人生的關鍵,就可能會與幸福背道而馳。漂亮的外表是上帝在這一個方面對你的厚愛,但是,容貌是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會衰老的,只有智慧。
在天堂里,一位果農遇到了牛頓。他憤憤不平地對牛頓訴苦道:“我每天都辛苦地耕耘著果園,無數次看見蘋果落地,卻怎么也發現不了萬有引力現象。現在到了天堂,也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果農。而你僅躺在蘋果樹下睡了一覺,上帝就賜予你一個萬能的蘋果,讓你在瞬間就發現了萬有引力現象,讓你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名人,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牛頓笑著回答道:“你每天辛苦地耕耘著果園,想的是如何收獲更多的果實,所以得到了收獲果實的喜悅;而我每天想的是如何解開萬有引力之謎,所以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其實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一門心思想著什么,他就讓你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是的,有什么樣的付出就有什么樣的收獲。誰要付出辛苦的勞動,誰就得到豐收的喜悅;誰要使出奸詐的手段,誰就會得到絕收的懲罰;誰糟蹋糧食,誰得到饑荒;誰珍惜糧食,誰得到溫飽;誰糟蹋財物,誰喪失財富;誰珍惜財富和資源,誰擁有世界;誰糟蹋身體,誰得到疾病并失去生命;誰愛惜身體,誰得到健康和快樂;誰糟蹋信譽,誰得到報應并失去市場;誰珍惜信譽,誰得到朋友以及客戶……如此而已。
其實,世上本無公平與不公平,所謂的公平與否都是人心妄生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要一味地抱怨。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魅力,只要我們去努力培養和塑造自己的心靈。
當下的覺醒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十全十美的事情。你不能同時得到鮮花和碩果;不能同時擁有太陽和月亮;不能同時收獲冬梅和夏荷……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處都占盡,為什么呢?因為上帝是公平的,你既然擁有了一個,就可能得不到另一個。所以,不用埋怨,我們不可能擁有一切,如果你埋怨上帝給得太少或認為上帝不公平的話,那,只是你的借口。
幸福和擁有并不成正比
幸福是什么?富有與貧乏有何差異?為什么有些人能沖出極兇險的逆境,高奏人生凱歌?為什么有些人,雖環境優越、才華橫溢,人生卻變成一場災難?為什么有的人能把考驗化為助力,使自己前進,有的人卻通不過這個考驗,以致困頓終生?是何種差異使人生如此懸殊?
車禍發生時,米切爾正騎著一輛摩托車以100公里以上的時速飛馳在公路上,他只偏頭看了路邊一眼,就恢復了原來的坐姿。沒想到就在米切爾偏頭之際,原先在前頭的大卡車意外地剎住了。米切爾只有一秒鐘的時間應變,情況萬分危急。為了保命,米切爾閃電似的壓下摩托車把手,側倒滑進卡車之下。此刻,油箱蓋蹦跳開來,悲劇就此發生——箱里的汽油濺出來并被火花引燃。待米切爾蘇醒過來,已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全身灼痛不能動彈,呼吸困難,四分之三的皮膚被灼傷。但米切爾沒有放棄求生意志,而是掙扎著活過來并重振自己的事業。不久,米切爾又遭到另一次打擊:他所搭的飛機失事,自腰部以下終身癱瘓。
約翰·貝路希是一位腰纏萬金、才華洋溢的藝人,擁有眾多的崇拜者。22歲時,貝路希就躋身于著名的紐約第二市立劇團,是最年輕的成員。沒多久,他就成為劇團中的臺柱。很快,貝路希在紐約一次重要的演出里一炮而紅,成為20世紀70年代最偉大的電視演員之一,進而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電影紅星。同時,貝路希又跨入歌唱界,也同享盛名。他有成打的名人朋友,美滿的婚姻,華麗的住宅……幾乎人所要的,他一樣都不缺。
試問,上面這兩個人讓你挑,你想做哪一個?很難想象會有人舍棄后者而選前者。可后來怎樣呢?
當米切爾得知自己遭到嚴重的灼傷時,他深知這傷可能使他致命或是痛苦一生。然而他決定告訴自己,這個事件的發生是有其目的的,并且在未來能助他邁向成功。在這個想法的支持下,他建立了信心和信念,從不悲觀、妥協,終于把一場人生悲劇扭轉過來。
米切爾目前還活得好好的,他住在科羅拉多州。自從那次車禍之后,他體驗到的成功與喜悅遠超過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經歷。如今,他結交了許多在美國很有影響力的人士。事業的成功使他成為百萬富翁,他甚至不顧臉上的恐怖疤痕,去角逐國會席位。他的競選口號是:“把我送入國會,我不會是另一張俊臉!”
后者是一位當代著名的紅星。他豐富了無數人的生活,但卻不包括自己。在36歲時,他死于“古柯鹼和海洛因的急性中毒”。當噩耗傳來,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已變成一個浮腫、藥物濫用到無法自拔的人,老得跟他的年齡毫不相稱。的確,約翰·貝路希在物質上是應有盡有;但在內心里,已經空虛多年。
什么是幸福?詩人說,幸福是心靈的絢麗彩霞。心理學家則說,幸福是一種感覺,是對生活滿意的積極情感。在我們看來,幸福歸根到底是人們心靈的自我感知,是心情的一種愉悅狀態。或者說,幸福是人生怡然的體驗,是生命歡暢的旋律,是心中快樂的火花。難怪著名作家、諾貝爾獎得主羅曼·羅蘭說:“幸福是靈魂的一種香味,是一顆歌唱的心和聲。”
正如音樂家貝多芬所說:“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人在進取狀態時,自信、堅強、快樂、興奮,能力源源涌出,無疑是幸福的。人在“癱瘓”狀態時,多疑、沮喪、恐懼、焦慮、悲傷、受挫,渾身無力……就是這樣,每個人在好壞狀態之間進進出出。如果你能改變心境,就能改變自己的幸福感。
調查和實驗證明,幸福雖然因人而異,沒有標準,卻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獲得或增加。因此,一些心理學專家曾為尋找幸福積極支招:
一是熱愛生活才能感受幸福。要懷著真誠的心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學會在學業、事業的追求中享受生活,呵護生活,千萬不能因名利而疏于生活、損害生活。
二是緩減壓力才能體驗幸福。每當有壓力時,我們就要及時找親朋好友交流情感,放松心情,以減釋自己身上的重負。
三是家庭溫暖,它是幸福的重要源泉。因為,幸福的感覺很大部分是由家庭的和睦程度決定的。人們常說:“祝你闔家幸福!”如果一個人在融洽、溫馨、和諧的家庭中生活,那么他在社會上出現心理不適或心理健康滑坡的可能性就少得多。因此,要為幸福“加分”,最重要的是要使家人互敬互愛,相扶相攜,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人人期盼幸福,艷羨幸福。幸福是一種喜人的愿望,是一種喜氣的向往,更是一種喜心的憧憬。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貧富貴賤,只憑大家自己去實踐,去爭取,去創造。思想家培根說過,“人人都可以成為幸福的建筑師。”幸福要靠感知、靠品嘗、靠發現、靠敏悟。尤其要用豁達寬宏、洞明世事的心胸去品味人生,駕馭境遇,酷愛生活,才能得到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說,你要想“福星高照”,就應做到胸襟坦蕩,磊落大度。清清白白為人,勤勤懇懇做事,實實在在生活,淡淡泊泊處世,這才是幸福的真諦。
當下的覺醒
邁向卓越的關鍵就在于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態,你的行為往往就緣于你的心境。當你感到事事如意時,一切都會做得很好。想想看,如果你能很輕松地進入生龍活虎的進取狀態——你興奮、充滿信心、全身煥發著活力、心智敏銳……你會如何?答案是,你將無所不能。
適度控制自己的欲望
欲望,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好像說得有點夸張,不過欲望的確是每個人奮斗的動力。欲望是無止境的,是對現狀、現在位置的下一個目標的設定。比如,當你剛參加工作,工資只有1千元的時候,你想,我要賺2千元;當你賺到2千元的時候,你會有賺3千元的想法。當你到了月薪3千元的時候,你會想,什么時候月薪過萬就可以很幸福地生活了。當然,這種欲望會促進你的努力。聰明的人總是會量化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地靠近目標,在實現之后再制訂新的目標。
適度的欲望可以增強人們的斗志、勇氣、熱情、活力和意志力。適度的欲望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原動力。
人不能沒有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欲,因為,貪欲是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它,貪欲只會給你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麻煩。
據說上帝在創造蜈蚣時,并沒有為它造腳,但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樣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多,當然跑得快。”于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只一只地往身體上粘,從頭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軀體,心中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開始要跑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各走各的,它只有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所以說,貪婪是一切禍亂的根源,不論做人處世,都必須控制貪欲。
一間蜂蜜工廠的倉庫里灑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許多蒼蠅,因為蜂蜜太香了,它們都舍不得離開。很快,這些貪吃的蒼蠅都因腳被蜂蜜粘住而飛不了了。當它們快死時,很難過地說:“我們真是太貪心了,為了短暫的快樂卻賠上了寶貴的生命。”
從上述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克制貪欲的最好辦法就是學會放棄。真正的富有不在于擁有最多,而在于貪欲最少。減少私欲,適度地滿足于當下,能使我們從欲念的無底深淵中得到釋放與自由,這正是快樂的始發站。
與人相處,若好貪便宜,必將被人唾棄;經營事業,若見利忘義,貪財成性,事業也難以長久。從整個社會來看,人們的欲望是推進社會前進的動力之一;從家庭和個人來看,有所欲望是正常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欲望大都是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滿足自己的愛好,能身體健康,一輩子無憂。
欲望有時是幸福的分母,與幸福成反比。因此,處理好幸福與欲望的關系應有一個度,即欲望要合理,有節制,因為知足者常樂。還要防止欲壑難填,很多時候,欲望無限增大會使幸福無限減少。
以下是一些滿足合理欲望的小方法:
設定小目標,從馬上能實現的愿望開始做起。
要激勵自己,避談虛幻、空想,追求事實和真理,挑起責任,接受挑戰。
要認真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要告別悲觀,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就能繼續走下去。
要增強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只要有自信,就能為成功添磚加瓦。
擺脫過去,不要總是想著過往的失意。要相信,光明就在前方。
當下的覺醒
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擁有某種強烈的欲望,諸如財富、權力、快樂、聲望、平靜、喜悅、愛、受尊敬、被贊賞……只要你發現并找到你想要的合理欲愿,就能以積極的態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機遇會在你抱怨時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