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海上墳墓:可怕的海難(5)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災難記錄
- 李杰卿
- 5431字
- 2015-03-13 17:45:06
20分鐘后,“蘭開斯特里亞”號就徹底沉入海底。就在數千名英國士兵在海水中和命運搏斗的時候,其它英國船只和一些法國漁船陸續聞訊趕來救援,把許多生還者送往岸上,他們被當地的修女們清洗。到夜幕降臨時,在“蘭開斯特里亞”號沉沒災難中,共有至少3500名英軍士兵和平民死亡,僅有2500人幸運獲救生還。這起海難的死亡人數,比“泰坦尼克”號和一戰時被德國潛艇擊沉的英國輪船“盧西塔尼亞”號加起來還要多。
當時,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首相害怕英國人無法接受這樣慘痛的損失,下令禁止英國媒體報道這一事件。4500名犧牲的士兵被列入了軍事行動失蹤人員清單。6周后,許多家紐約的報紙報道了這一事件,秘密被公開。
美國“莫洛·卡斯”號郵輪起火沉沒
美國“莫洛·卡斯”號是美國伍德郵輪公司的雙煙囪班輪,建于1930年,在紐約和哈瓦那之間的航線上航行,是一艘非常豪華的遠洋客輪。1934年9月7日,一場莫名其妙的火災毀了它。9月8日上午,電臺和報紙發布了新聞:全美國最好的郵船“莫洛·卡斯”號失火,300多人下落不明!在這一次海難悲劇中,有135人失去生命,價值500萬美元的大郵輪被毀。
1934年9月5日下午6時,這艘客輪從古巴哈瓦那港出發,船上有乘客318名,前往美國紐約。航線要穿過佛羅里達海峽,然后,沿美國東北海岸北駛,總航程為1167海里,計劃在8日上午6時進港。
傍晚,由于機艙內一個鍋爐出了問題,無法正常供汽,船速也跟著降了下來。但是,由于其他鍋爐的供汽,船速度仍能以19節的速度繼續航行。
9月7日晚上9時,人們發現船長羅伯特·威爾門特死在自己房間的浴池房,他身體半裸,眼睛睜著。他被醫生診斷為心肌梗塞或中風而死。船長在海上生活了30多年,突然死去,這就給全船籠罩了一層灰色的陰影。
但是,船上的警官不同意醫生的結論,他認為船長是被報務員謀害了,警官準備到了紐約以后,向法院提出起訴。
船長由大副霍姆斯臨時代理了。8日凌晨3時,即大副代理船長后的6個小時,“莫洛·卡斯”號離紐約港只有50海里了,已經可以看到左舷8海里處葛拉斯堡羅地區岸上的燈火。此時,除了值班的船員外,人們都熟睡了。突然,一股強烈的氣味熏醒了一個女招待員,她看到甲板上一個通風筒中不斷冒出煙火。她大喊失火,喊聲驚動了全船,兩名船員立刻提起滅火機,向失火的閱覽室沖去。小小的滅火機哪能撲滅這熊熊大火,火勢迅速蔓延到客艙,全船處在極度慌亂之中。
代理船長霍姆斯發出了“發生火災,全船動員”的命令,可是由于“莫洛·卡斯”號幾乎沒有進行過消防訓練,大家都感到束手無措。當時船速約18.8節,火災發生后還在狂風中行駛了10分鐘,這就像用風箱吹火一樣,助長了火勢的蔓延,火光像龍一樣升騰在“莫格·卡斯”號的上空,把海面照得通明。
電報員三次走到駕駛室待命,但是代理船長對他置之不理。 想到應先立足于自救,船上有13只救生艇,每只可乘坐70人,另外還有救生筏,如果組織得好,全體船員和乘客都是可以得救的。可是,能乘坐70人的救生艇竟只上了七八人,18個救生筏和救生浮具也因大伙兒驚慌失措,無人去松開繩索,而無法放入海中。
“SOS”的求救電波傳到了新澤西州海岸警備隊,可是巡邏艇上的電報員是一個年輕的新手,接收信號遺漏很多,也看不懂電報的意思。十分奇怪的是,附近水域的巡邏艇中,無線電處于良好接收狀態的竟然一艘也沒有。
在附近航行的貨船“勒肯伯哈”號收到了遇難求救信號,它全速開赴失事現場,迅速組織營救工作。但由于加勒比海季風產生的大波浪,以及雷雨和濃霧,使救助工作變得困難起來。不一會兒,其它船只也聞訊趕來搶救落水者。經過共同努力,414人得救,135人死亡。
上層建筑全被燒毀的“莫洛·卡斯”號隨波逐流,最后擱淺在淺灘上。船上到處是尸體,海面上也漂浮著被淹死的旅客。可憐的郵船被一場沒有來頭的火災斷送了。
當天,電臺和報紙就廣播和刊登了新聞:全美國最好的郵船“莫洛·卡斯”號失火,300多人失蹤。
為了查清“莫洛·卡斯”號火災的原因,美國商業部船舶局副局長柯柏于9月10日到達紐約,組織了事故調查委員會。當時對失火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意見認為,船上的避雷針有問題,船開到紐約附近時正巧碰上一場大雷雨,電流經船上的導體引下,在油艙或其它地方放電時引起火災;持另一種看法的人以代理船長為代表,他們認為有人在閱覽室及一些地方放了火,因為在前一個航次中貨艙里也發現過怪火。
經過調查,委員會認為放火的說法缺乏充分的證據,因此以雷電引起火災來處理。馬六甲海峽和非洲東海岸是世界上有名的雷雨區,曾經有不少商船在這些地區遭雷擊而失火,近年來,雖然船上已采取嚴格的避雷措施,但仍有船遭雷擊而失火。
不管哪種說法代理船長、輪機長等人對此次海難事故都負有直接責任。法院通過審理,分別給予不同的刑事處分。電報員羅加因有重大嫌疑而被開除。羅加被開除后,自己開設了一個無線電修理商店。過了五個月,他的店鋪被人放火燒毀。后來,他又設法當了警察。一年后,他無意中說出曾在“莫洛·卡斯”號閱覽室的柜子中放了鋼筆燃燒彈的話。1958年,即在“莫洛·卡斯”號遇難后的第24年,羅加被捕入獄,后來死在牢中。經查實,“莫洛·卡斯”號遇難的原因還是電報員羅加的縱火。
1959年1月12日,“莫洛·卡斯”號火災的原因似乎真相大白了。那天,一個美籍富翁蓋爾泰在委內瑞拉去世,臨死前自稱,他就是“莫洛·卡斯”號上的神秘人物,也是乘客之一,是他搶劫了富孀蓋特琳的財寶,被船長威爾門特發現了,他就下了毒手,把他毒死,并縱火毀尸滅跡。
“威望”號油輪沉沒
2002年11月13日,巴哈馬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省海域擱淺;19日油輪燃料油泄漏并隨之斷裂成兩半,然后逐漸下沉,以致船頭沉入大海。這艘船上共裝有 7.7萬噸燃料油,幾乎全部泄露,生態學家稱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燃油泄露事件之一。
加利西亞海岸一直是西班牙度假勝地,不僅風光秀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而且漁業資源豐富,盛產各種魚類。可是這片美麗的海域卻被人稱為“死亡海岸”,原因就是近幾年海上氣候多變,沉船事故連年不斷。2002年11月13日,這艘裝載了7.7萬噸燃料油的巴哈馬籍油輪“威望”號正行駛在西班牙加利西亞省的海域,它由拉脫維亞出發,計劃開往直布羅陀。這次旅途非常順利,再過一個晚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油船上,無論是船長還是船員們都興高采烈,有些人談論著上了岸后到哪里去喝酒慶祝,還有些人盤算著該買什么東西帶回家。但是很快,他們一切的美好愿望都灰飛煙滅。
11月13日夜里,白天還是微微泛浪的大海上變得波濤洶涌,烏云密布,狂風驟起,這些都預示著一場大風暴即將到來。船長立即叫全體船員各就各位做好抵御暴風雨的準備。不久之后,海風愈加地猛烈起來,大風掀起了高過船頭的大浪,海水在甲板上翻涌。這是一次高達8級的大風暴,狂風如同閃電般沖擊著海面,達到每秒鐘28米的風速,掀起高達十余米的巨浪。漂泊在海中的“威望”號孤單得像一艘單薄的紙船任憑風浪擺布,一會兒停留于浪尖,一會兒被打入浪底。很快“威望號”就處于可怕的失控狀態了。
與風浪搏斗的“威望號”駛至加利西亞大區9公里的海域時,船員們忽然感到一陣天搖地動,他們很快發現整個油輪開始向右邊傾斜。觸礁?船員們惴惴不安。結果的確如此。在這一片近海的水域里,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礁石,而且特別接近水面。油輪處于在大風暴的影響下看不清海面的情況,船體的右邊與海里的礁石發生劇烈碰撞,船體立刻被礁石撕開一個長達35米的口子,油船的一個油艙也被穿破,艙內近5000噸油料順著口子往外泄露,在距加利西亞海岸線約7公里的海面上形成一條長長的油膜帶。同時,不停地往船里涌的海水正在加劇油輪的分裂,使這艘多災多難的油輪慢慢地斷成兩截,27名船員的生命岌岌可危,而即將傾瀉而出的7萬多噸燃料油所造成的后果更是讓人不敢想象。
接到“威望號”的求救信號后,西班牙政府迅速派來了直升機和海上救援船營救,他們用直升機將船上的27名船員救到安全地帶。但由于當時風浪過大,不可能對“威望號”進行進一步的搶救,只好用4艘拖船將“威望號”拖到離出事海域104公里之外的公海海域,以此減少泄油危害。雖然“威望號”被拖到遠離海岸的海域,但是油料仍然不斷泄露污染著海面,而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下,要對油輪做任何補救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為了避免“威望號”在風浪里船體斷裂,西班牙政府專門動用了拖船、水泵、海面撇油機及水上堤壩等裝備在“威望號”旁邊進行搶救,甚至封鎖了128公里的海域,并下達了禁漁令。但是,令人們失望的是,油輪救援行動失敗了。在當地時間11月19日8時,“威望號”被大風吹往葡萄牙海域方向,在離葡海域約50海里處斷為兩裁并下沉到3600米的深海里。
由于該海域盛產珊瑚、海綿以及魚類,大量涌入的油污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在“威望號”下沉時,7.7萬噸燃油沉船后漏出數萬噸,大量的燃油漂浮在海面上,形成一層厚厚的油膜,在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泄漏的原油有
38
.1厘米深,一眼看去海面上黑壓壓的一片。燃油是一種密度大、有毒性的混合物,它比原油更具毒性。
據環境學家估計,這將成為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原油泄漏事件,將對附近海域造成無法估量的環境破壞。幾十萬只鳥受到威脅,其中包括一些稀有的海雀科鳥類。據當地一位正在參與救援的官員稱,在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泄漏的燃油有
38
.1厘米厚,一眼看去海面上一片黑,偶爾還可以在海灘上看到幾只垂死的鳥。由于數十萬鳥類都在事發海域過冬,生態學家擔心燃油的泄漏將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打擊,一些珍貴物種可能會從此不復存在。
事后檢、調查人員在調查中發現,這艘20世紀70年代由日本用劣質鋼材建造的單殼油輪競然是一艘航行了26年的危船。在沉沒前的最近一次檢查時,它曾被發現船身有缺口而要維修。但2002年6月,該船在直布羅陀海峽和希臘停留時,當地官員均末再檢查便批準放行,再加上單殼油輪的失事率比雙殼油輪高5倍。各國早己開始強迫日制單殼油輪退役,但國際油商為牟取暴利,不僅繼續使用此類船只運油,而且還阻撓各國強制舊船報廢。
“威望號”事件只是一個縮影,而全球各地航行的近干艘同類單殼老油輪,正在成為威脅全球海洋生態的“流動定時炸彈”。我們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故和即將來臨的災難,是否應該仔細思考自己的行為,人類在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的時候,究竟該如何保護脆弱不堪的環境。
“江亞輪”海難事件
解放前夕的1948年12月3日,在中國發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海難事件。事件慘烈悲壯,與1912年4月12日發生在大西洋上的冰海沉船事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共有3100人葬身魚腹,極具悲劇性。
“江亞輪”,是一艘由上海開至寧波的近海客輪。輪船的排水量達3000余噸,設備先進且完善,定員為1236人。
1948年冬,國內時局發生急劇變化,淮海戰役正打得激烈。滬、寧、杭等地人心浮動。特別是旅滬寧波人,紛紛逃離上海,返回寧波。因戰時鐵路受阻,人們多乘船取道水路離滬。
1948年12月3日下午3時,“江亞輪”滿載著4000余人從上海十六鋪碼頭出發開往寧波,乘客中有2207人持有當日船票。因乘客太多,船主已顧不得乘客安危,售出票數大大超過定員人數。非法搶搭“霸王船”的人不計其數。據估計,當日上了“江亞輪”的人數遠遠超過4000人。
下午6時45分,吳淞口外橫沙西南白龍港海面水道,“江亞輪”駛出吳淞口,進入波濤洶涌的銅沙洋面(白龍港)。誰也不曾想到,巨大的災難正在朝著這片漂移的陸地逼近。
此時“江亞輪”右舷后部,驟然傳出炸雷似的一聲巨響,船體隨之發生劇烈震動,所有燈火傾刻熄滅。與爆炸處緊挨的電報房瞬時坍塌,報務員被炸得血肉橫飛,收發報機損毀,與外界聯絡中斷。船頭駕駛倉內,求援汽笛僅僅象征性地鳴響一聲,就再也發不出音來。
這一聲巨響,打破了幕色籠罩下的洋面的死寂,“江亞輪”燈火驟然熄滅,很快,左舷迅速傾斜。旋即,船上秩序大亂。呼救聲、驚懼聲、腳步聲響成一片,不到4分鐘光景,“江亞輪”已深入海底。船上乘客大多數隨船沉入海中。僅有千余人逃離沉船,在茫茫的海面上掙扎,等待救援。
因沉船水城靠近內海,最先有幾只近海作業的小漁船投入搶救,但因漁船載重量小,只救了幾百人。
約半小時后,一艘由浙江開來的滿載柑桔的客輪“茂利”號,又救起300余人。最后,一艘由從寧波開往上海的“江靜”號客輪救起226人。
據善后統計,這次沉船事件,總共獲救人數1000余人,罹難人數3100人左右。失事后派出90多名潛水員和十幾艘船只前往失事地點打撈尸體,大多數已不知所蹤,僅撈起尸體1336具,其中1齡童34人,2齡童41人,3齡童18人,4齡童38人。海難之慘烈、救難之悲壯、遇難人數之巨大,在中外海運史上都是空前的,遠遠超過“泰坦尼克”號事件。
翌日,上海、南京、寧波等地各大報刊,都以頭版頭條冠以大號黑體字標題發稿,報道了這一慘烈事件。消息傳出,舉國震驚!
半個世紀以來,“江亞輪”沉沒的真正原因仍然撲朔迷離。
當時社會上盛傳的說法大致有這么幾種:
輪船上放有定時爆炸物。但據事后“蛙人”探查,發現爆炸點在輪船右舷后部位,且鍋爐的配套設施未受爆炸波及;也有人說是國民黨軍機上的炸彈意外脫鉤,誤炸“江亞輪”。這一說法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反響,且有人言之鑿鑿;但更多人說這是輪船公司施放“金蟬脫殼”計,為了推卸責任而散布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