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完全堅定地率領整個蒙氏一族站在扶蘇身后,這給了扶蘇莫大的支持和信心。
解決這一個問題,可是其他的問題也接踵而來。
有了蒙恬的支持,這大秦的三十萬精兵也就被自己收入囊中。
接下來就是如何去計劃并且執行這次的沙丘政變了,乃至沙丘政變之后的事情。
從扶蘇決定造反開始,他就很明確自己的路徑,他不是要僅僅活命那么簡單,造反失敗了也就是死路一條,但是失敗是不可能失敗的。
因為最壞的結局也不過是扶蘇遲了一步,趙高的偽造詔書送達自己的手中,到時候自己帶著三十萬兵馬,能把趙高踏成齏粉。
他還是能夠繼位。
問題在于,他造反之后,就要去做皇帝了。
做皇帝,那可一定得注意自己的名聲。
得位要正啊,不能在歷史上弄個什么子殺父的戲碼,不僅僅給后人開濫觴,而且很容易給敵人造成攻擊自己的借口。
而大秦的現狀是如此內憂外患,扶蘇明白自己繼位之后,非但不能懷柔,反而要把秦始皇曾經做過的事情再做一遍,把六國再次踏平。
想到這些,扶蘇就感到前路漫漫。
但是一想到,自己就要當上皇帝了,他將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扶蘇就感到興奮。
當皇帝的動力牽引著他推動他釀造新的沙丘政變。
關于新的沙丘政變,扶蘇也早就謀劃好了。
次日,蒙恬再次被扶蘇召見。
扶蘇聽了蒙恬的計劃,眼中也閃著光。
“清君側?”
“那是自然。趙高這個豎子,仗著君父的寵愛一貫在宮中橫行霸道、在宮外斂財受賄,宮內宮外,人人恨其暴行,人人得而誅之。”
“如今,我和大將軍在外,他勢必在君父面前巧言令色。這次君父東巡,道路上還帶著十八弟,恐怕又是他的手筆。”
“此人用心之險惡,堪比毒婦之十倍。”
“朝中多少清臣想要誅除此人。”
蒙恬順勢道,“公子所言極是。趙高此人一貫陽奉陰違,通過獻媚討好的齷齪手段取悅陛下,為了得到權力,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多次殘害忠良,讓陛下陷入迷亂美色之中,非但不加以規勸,反而變本加厲助長歪風邪氣。”
“如果我們能夠誅殺此人,那就是替天行道,是為義舉。咸陽的百姓,乃至天下人都會認為公子這樣做的義舉。”
扶蘇則不管什么忠臣奸臣、清流宵小什么的,“我想要誅殺趙高,為的倒不是這個。我是在想,趙高這樣的小人被君父留在身邊,就好像是養虎為患。”
“一旦君父有什么差池,他恐怕就會出來興風作浪。”
“想到君父辛苦一生,這才為我們這些子孫后輩創造這些基業。”
“若是被這個小人得到機會,恐怕天下就要毀在他的手里了。”
“君父一生的心血也將毀于一旦。”
“為了君父,為了大秦,我們必須誅殺此人。”
“我決定,在他們返回咸陽的道路上動手。”
蒙恬呆住了。
他是支持扶蘇,可是他的支持是幫助扶蘇爭奪皇帝的位置。
他萬萬沒想到,扶蘇的意思讓他跟著自己去造反秦始皇。
傻子都聽的出來,扶蘇所謂的清君側只不過是造反的借口。
表面上要去清理趙高,實際上是要謀反。
造自己老爹的反。
蒙恬做夢都沒想過扶蘇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這位指揮了無數戰役的大將軍,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在聽到這樣的事情后,也是錯愕不已。
他望著扶蘇,久久不敢開口說話。
這一刻,蒙恬感覺眼前這位公子是那么陌生,他的心比他手中的劍還要冰冷,他的腸比昆侖山上萬年不化的冰雪還要硬。
蒙恬失態了。
“臣……沒有聽錯吧?”
扶蘇則是望著蒙恬,“我沒有說錯什么啊。事到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哪里有更改的余地呢?”
蒙恬搖頭,“這可是殺頭的大罪。”
“清君側,為民除害的義舉,何來殺頭之說?”扶蘇堅持自己的主張,干掉趙高,幽禁秦始皇,他做皇帝。
蒙恬吞了吞喉哽,不再說話。
扶蘇望著蒙恬,這才意識到為什么昨天蒙恬答應的那么快,今天卻又是這副表情。
不是吧,昨天才剛答應,今天這就變卦了?
扶蘇表示他的內心承受不起這樣的傷害,扶蘇堅決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扶蘇很委屈地問,“大將軍日前說,此事在我,蒙氏一族都會全力支持我,怎么能夠今日變卦呢?”
蒙恬黑著臉,“我以為公子是想和十八世子爭,誰知道……”
扶蘇明白了。
原來在蒙恬的眼里,自己昨日的那番話意思僅僅是自己想要和他捆綁利益關系和其他皇子去爭取皇位而已。
而實際上,扶蘇是想和秦始皇爭奪皇帝的位置,這件事,蒙恬內心深處是非常抵觸的。
都是爭皇帝,但是是和兄弟爭還是和老皇帝爭,那意義和難度可是天差地別啊。
估計扶蘇的這種想法,只有秦始皇本人會樂于見到吧。
因為扶蘇終于跳出了那個框架。
不過,蒙恬可就不好受了。
受秦始皇的命令輔佐他的兒子,讓他成長起來,結果卻讓他感到不安。
秦始皇的兒子是成長起來了,可是現在他的兒子要帶著自己去造他的反。
蒙恬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他都不知道怎么面見秦始皇。
不過氣氛都到這了,扶蘇可不想蒙恬退縮什么的。
“大將軍,我們先先不談這個了。聊點別的吧。”
“不知大將軍以為,方今朝中,誰足以稱得上是朝中柱石呢?”扶蘇笑問。
蒙恬身在軍中,這些年來一直忙著對抗胡人,軍功甚高,但是他也非常了解大秦內政的情況。
帝國雖然名義上馮去疾是臣中第一,但是實際上李斯才是秦始皇之下第一人。
秦始皇非常器重李斯,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地方郡守。
帝國沒有了李斯,朝廷就會崩潰,會陷入無序的狀態。
然而沒有了他蒙恬,影響卻并不大。
因為帝國最不缺的就是軍人。
隴西還有個李信,一直巴巴地怨恨自己奪走了他的無限風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