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心理學(彩色圖解版)
- (英)戈登·D. A.布朗等主編
- 777字
- 2025-05-19 16:11:56
心靈機器
人腦遠比一些簡單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要復雜,但類比兩者確實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通過計算機來解釋人腦的功能。心理學家們也有了描述行為和解釋數(shù)據(jù)的新方法。例如,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人腦和計算機相似,它們在加工信息時都以任務為導向,目的明確,有條不紊。而行為心理學家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的理論中,人類是十分被動的,思想和行為主要是環(huán)境影響的結(jié)果。認知心理學家還會以通過實驗來揭示思考的過程。行為心理學家卻認為思考能力是不可觀察或度量的。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大腦和計算機同為符號處理器。計算機使用二進制數(shù)0和1來指代所有信息。這些數(shù)字經(jīng)程序處理,在計算機內(nèi)發(fā)出微小的電脈沖。人類也用符號來表述信息。心靈就等同于計算機程序,負責處理這些符號。最終,它們化作數(shù)百萬的神經(jīng)沖動信號穿梭在大腦通路上。不同的計算機程序讓你能執(zhí)行許多不同的任務。例如,你能通過字處理程序來寫信,也能在游戲程序搭建的幻想世界里打敗邪惡生物。 相應的,人腦中固有的程序可以處理各種信息,幫你做出決定、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和運用語言。
認知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的程序和符號都是有形的,但也可以不用實體來描述。換句話說,信息加工的闡釋可以是抽象的。在視覺的例子中,生理學家可能會談論信息的加工過程,從眼睛到視神經(jīng)再到視覺皮質(zhì)。但是認知心理學家用A、B和C也能把這三處闡釋得很好。事實上,認知心理學家常常可以不運用任何生理學知識,就能把視覺處理中一切重要的東西闡述清楚。當然,視覺系統(tǒng)的一端需要能收集光線的物體,比如眼睛或者攝像機。另一端則需要一系列程序來完成視皮質(zhì)的工作,拼起所有加工過的信息。這樣的處理過程通常需要計算機來完成,但是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任何通用的計算裝置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這是真的,那所有通用計算裝置應該都可以復制大腦的功能,我們可能只需要輸入相同的程序,即心理學家使用信息加工方法發(fā)現(xiàn)的人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