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教
“君子之國”的另一面卻又糟糕至極。
衛人善于經商,民眾的經濟狀況普遍較好,這也促成了俗文化的盛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鄭衛新聲”的出現。所謂“鄭衛新聲”,是指當時流行于衛國和鄭國的世俗民間音樂。眾所周知,西周周公制禮作樂,旨在幫助人們修身齊家,但“鄭衛新聲”卻以娛樂性過強甚至不雅而著稱。《論語》《禮記》等文獻均稱“鄭衛新聲”為“亂世之音”“亡國之音”,可是偏偏衛國君主又大多對此沉迷不已。
殷商留給衛人的遺產,除了經商傳統,還有逸酒即過度飲酒的風氣。周滅商后,周人總結歷史教訓,認為正是商王不分晝夜地酗酒,導致荒廢了政事,因此,他們把商人逸酒視為造成商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引以為戒,并加以嚴格限制。
可是另一方面,周朝在衛國又實施特殊政策,允許衛人繼承商人的逸酒之風。周朝這么做,既是考慮到殷商遺俗根深蒂固,出于有利于衛地社會穩定的需要,不應強行禁止衛人逸酒,同時暗地里卻也有放縱作為殷商后代的衛人,削弱他們反對周朝能力的意圖。
周朝的良苦用心顯然沒有白費,衛國社會就像商朝一樣,酒文化很發達,而從衛國國君們的表現來看,他們顯然也都沒有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酒照喝,舞照跳。
一個國家的腐化,往往從上層貴族開始,而上層貴族中最容易墮落的自然是國君。衛國歷代國君,除第一代的康叔等少數人外,多數為胸無大志、耽于享樂的昏亂之君,凡是聲色犬馬、玩物喪志等誤國之道,他們樣樣俱全。
衛國民眾富裕,但缺乏禮教的必要引導,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國人過于注重自己的個人利益,為此甚至可以忽視和不顧國家利益。春秋時晉齊兩大國爭奪衛國,在晉軍的攻擊下,衛都外城被攻破,衛國國人為了免受戰亂之苦,竟然驅逐了親齊的國君,接納了新君。
還有一個衛國國君,把鶴當寶貝,讓鶴和他一同乘車。后來狄族入侵衛國,國君準備發兵抵御狄寇,國人均持消極態度,并諷刺道:“讓鶴出征吧,鶴可是有爵位的。”
由于國人拒絕出戰,國君只好率少量部隊御駕親征,結果戰敗身死,衛國亦一度破滅。這就是歷史上“好鶴失國”的故事。平心而論,衛國國君雖有錯在先,但衛國國人面對大敵仍不分輕重緩急的態度和做法,更令人無言以對。
國君昏亂荒唐,國人自私狹隘,這樣的衛國想不衰弱都難。衛國之所以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甚至在滅國后還能恢復,正如季札所指出的,是因為這個“君子之國”的士人們在努力維持,否則可能早就和諸多不幸的小國、弱國一起,被歷史的滾滾車輪碾得粉碎了。
在吳起出生前的春秋時代,各國政治舞臺上已經開始發生“高山為谷,深岸為陵”般的巨大變遷,出現了大國稱霸的局面。這些霸主“大魚吃小魚”,通過兼并戰爭,使得其周圍的小國紛紛被吞并,因此這一時期也被錢穆先生稱為“霸政時期”。
到了吳起生活的戰國時代,社會變遷更是驟然加劇,各國進行戰爭的唯一目的,就是搶地盤和吞并對方,而不再是稱霸。除了大國繼續吞并小國外,大國、強國之間也開始相互廝殺、兼并,“大魚吃中魚”甚至“大魚吃大魚”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南方的越國,本是從春秋時期霸主地位沿襲下來的大國,但隨著國力的衰退,它先是由大國淪為小國,繼而又被楚國一口吞噬。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一旦落后,關系的已經不是能不能保持國際地位,甚至都不是挨不挨打的問題,而是還能不能活下來。國與國之間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由此變得空前激烈,小國渴望變強,大國、強國則追求更強,錢穆稱這段時期為“軍國時期”。
“軍國時期”的衛國,如果還是停留在現有狀態,不思進取,那么它的覆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年輕的吳起看到了這一挑戰,也看到了挑戰背后的機遇。
功名由事功和聲名組成,事功是得到聲名的基礎,而得到聲名又是創建事功的必然結果。吳起渴望沖破“富而不貴”對自己造成的桎梏,通過在仕途中創建事功,以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可是,他很快就遭遇了挫折,而這次挫折又與他的婚姻密切相關。
在商朝及之前的時代,同姓通婚是不受限的,但到了周朝,開始實行婚娶以禮的原則,其中一項重要規定就是同姓不得通婚。同姓不婚的背后,是當時的周人已經產生了同姓同血統的認識,意識到如果同姓婚配會影響后代的生育。還有一種說法,是周人有一個傳統觀念,認為同姓人通婚會帶來災難。
衛國的第一代國君康叔,在立國之初便嚴格遵循周朝規制,在婚姻方面,明確禁止同姓通婚。如此一來,衛人主要就需到外族去尋找婚配對象,進行聘娶。吳起的妻子,便是來自齊國的一個異姓女子。
據說有一天,吳起讓妻子為他織一條絲帶,并事先規定了長、寬的尺寸。可是織完后一量,發現絲帶的寬度比規定尺寸要窄,吳起讓妻子重新織。妻子點頭答應,不料這次織完后再一量,還是不達標。
吳起大怒。面對丈夫的怒火,妻子辯解道:“我開始織的時候,織機的經線就已經固定好了,你叫改的時候已經沒法改了。”
吳起斷然決定休妻,將妻子趕出了家門。妻子趕緊求助于自己的兄長。兄長很為難,他分析說:“吳起是一個注重法治的人。他以制定和推行法制為己任,并想借此建功立業。現在他還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會先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做試驗,然后再進行推廣。據我對他的了解,他一旦做出決定,就不可能反悔。你回吳家無望了!”
話雖這么說,妻兄終究還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妹妹被休,只得托人打招呼。然而結果正如他所料,最后甚至都找到衛國國君出面說情,卻仍無法使吳起收回成命。這就是吳起故事中的“休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