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結局
- 夢游現代后回去的崇禎爆發了
- 叫天
- 6579字
- 2025-06-23 17:23:31
黃道周聽了之后,似乎是明白了,但是他轉眼又問出了下一個問題道:“陛下有透明水晶燒制之法,但戶部什么都沒有,又如何籌錢,做何等買賣?”
戶部尚書聽得非常認真,在聽到黃道周的話之后,立刻盯著皇帝,聽他怎么說?
崇禎皇帝聽了,想也沒想,立刻便回答道:“戶部這邊,暫時可以先對鹽鐵改制,設立官辦鹽廠,鹽鋪,煉鐵廠,鐵鋪等等。朝廷所需,同等條件下優先從官辦這邊購買。”
“朝廷所轄匠戶,分別編入對應官辦作坊,發俸祿,也分三級制,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匠戶也設品級,以識字為基礎,技能熟練為前提,對官辦作坊有重大貢獻或者發明創造出獨門技術,便可報朕升遷品級,進格致局進修等等。”
“另外,以后戶部官員,須要有官辦作坊做事的經歷,優先能賺錢,賺更多錢的官員升遷。”
“朕對戶部的要求就是一個,國庫要充盈!”
聽到皇帝如此出乎意料外的規劃,所有人都很詫異,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了皇帝表達出來的一個非常強烈的迫切,那就是國庫要充盈!
這些想都沒想到的措施,說起來,全都是圍繞朝廷怎么賺錢!
當今皇帝,想錢想瘋了!
說起來,確實也是,如今那么多的事情,都是朝廷沒錢鬧的。
但是,不但給匠戶薪水,還可以有品級,這待遇,就憑他們,真能讓國庫充盈?
他們正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聽崇禎皇帝還在那說道:“另外,朕會傳授格致局一些格致學問,可以賺大錢的那種。到時候,可以分干股給戶部,由朕和戶部共同持股。”
國庫是國庫的錢,皇帝的錢是皇帝的錢,這一點,一直以來都有區分的。
不過對大多數皇帝來說,一般都習慣從國庫拿錢去用,而很少有從皇帝的口袋中把錢拿出來國用。
如今,皇帝又主動說有賺大錢的法子,會分給戶部這邊,這讓殿內群臣立刻想起,皇帝自砍一刀,要向自己收稅的事情。
從這點來說,皇帝說不定是真有賺大錢的法子,要不然,不至于會這么做!
這么想著,他們不由得好奇起來,太祖皇帝到底傳授了當今皇帝多少學問,竟然變得如此不一樣了?
他們還在想著呢,崇禎皇帝的表情嚴肅,對他們說道:“如今饑民嗷嗷待哺,遼東建虜和流賊肆虐,因此這官辦作坊要做,但是不能馬上鋪開,就先從鹽鐵改制開始,內閣首輔按照朕的意思,先牽頭拿出具體的方略。“
”在此之前,朕先就透明水晶作坊為例子,給卿等一個示范。“
說到這里,崇禎皇帝掃視底下這些文官,嚴肅地強調道:”總之,國庫有錢了,朕今天所承諾的加俸祿這些,便都會兌現。要是改制不成功……“
他頓了頓,聲音變得嚴厲了一分,再道:”朕也不得不聽太祖皇帝的旨意,依舊是要嚴格吏治的。“
這就是威脅了,要是不好好配合做的話,按照太祖皇帝的意思,那可是要剝皮充草的。
皇帝之前就已經抓了那么多,不會只是說說而已。
崇禎皇帝說到這里,又和緩了下口氣,看向薛國觀說道:”內閣和司禮監一起,對于當下各品官員多少俸祿為宜,包括月俸,年終獎勵金以及告老金,都議個結果出來報于朕。”
薛國觀和曹化淳一聽,立刻一起出列領旨。
御前會議由此結束,文官這邊領了幾道旨意。
第一,鹽鐵改制,這個最復雜,涉及到設立官辦作坊,匠戶改制等一系列事情。
第二,廢除關稅,議定稅率和收稅措施。
第三,俸祿改制,拿出具體方略。
對于這三件事情,只有第三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沒有異議,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但是,第一和第二件事情,有的人就不爽了,因此觸及了他們的利益。
鹽鐵改制,這就動了巡鹽御史的利益了,還有那些鹽商背后的官員。
不過巡鹽御史不是固定的,又遇上了皇帝一口氣抓了七十三個御史,因此,御史就算反對估計也沒那個膽。
至于鹽商,大都和地方官府勾結,當然,朝中大佬也可能有受到他們的孝敬。
但是,如今皇帝尊太祖皇帝的意思嚴抓吏治,他們還都怕被廠衛獲悉這些事情。
官大官小,可都不是問題,皇帝六親不認,原兵部尚書抓了,現任刑部尚書說抓也抓了的。
按照皇帝目前做事的風格,誰辭職就抓誰,那誰反對這個革新,估計也會抓誰,散朝之前,不就是威脅么!
第二件事情的關稅,也和鹽鐵改制一樣,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如今這種局勢下,也沒人會反對。
崇禎皇帝可不管這些文官怎么想,要不配合的,回頭他還真會派廠衛抓人。
都要亡國的人了,還會顧忌什么?
此時的他,又單獨召見了右都御史解學龍,詢問有關五城兵馬司的情況。
解學龍以為皇帝是記得刑部尚書的告狀,便急忙把情況說了下道:“目前五城兵馬司的情況差不多都一樣,兵員已從難民中招齊,正在安置其家眷,臣計劃接下來,讓禁衛操練他們,至少讓他們能有個樣子。”
說到這里,他看皇帝表情沒有生氣的樣子,就立刻又補充說道:“城外難民,因為微臣招收了九百軍卒,連帶他們的家眷,便等于是一下解決了四五千難民,城外的難民,因此減少了大概三成,算是緩解了下賑災的壓力。”
“不過微臣以為,這消息傳開之后,各地的難民會蜂擁而來,到時候京師這邊的災民,不減反增,那時候,京師這邊的壓力反而會更大!”
這一點,崇禎皇帝其實早就想到了,這也是他要召見解學龍的原因。
因此,他聽完了解學龍的奏對之后,便嚴肅地說道:“災情之嚴重,怕到時候聚集京師的災民,會超卿之預料。因此,五城兵馬司沒有時間去訓練,朕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給卿去做。”
解學龍一聽皇帝說得如此鄭重,便立刻嚴肅起來,躬身聆聽。
只聽崇禎皇帝對他說道:”如今京師的糧價一直在漲,連朕禁衛中的總旗都難以承受高漲的糧價。如果放任不管的話,等接下來災情更為嚴重的情況下,糧價會漲破天去,到時候,不知道多少人會買不起糧,引發動亂。”
“因此,朕絕不允許糧價如此上漲,目前正在讓廠衛摸排京師糧商和糧倉所在。到時候,朕決定管控糧價,所有糧食,全都由五城兵馬司來負責,每人每戶定量買糧,王侯公爵都不例外。”
解學龍聽了,不由得吃了一驚,王侯公爵都不例外的話,這管控之嚴,就是前所未見了。
他正在想著,崇禎皇帝還在說道:“另外,朕已經去職漕運總督朱大典,嚴令他保證漕運通暢,盡量從南方運糧過來。如果漕運無法保證的話,就通過海運。”
解學龍聽到這話,立刻想起了皇帝下旨給福建那邊的旨意,重中之重也是糧食的事情。
是啊,饑荒之年,還有什么是比糧食更重要的呢?
心中這么想著,他便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此事怕是不好辦。各個衙門,必須配合起來才好。微臣還擔心的是,就算京師糧食管控,怕也架不住京畿之地聞風而來的災民!”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嘆了口氣說道:“是啊,今年之饑荒,遠超任何一年,朕也只能未雨綢繆,多活一些百姓就多活一些百姓了。”
“卿之憂,朕亦想到了。朕的想法,是把百姓往天津衛疏散。另外,京畿之地靠南的百姓,包括河南等地,都往南方疏散,但朕對地方官府不放心,因此,在解決京師事情之后會領軍南巡,嚴查地方賑災情況。”
“秦、晉、豫、魯和京畿之地是重災區,朕都想去看看。”崇禎皇帝說到這里,眉頭緊鎖道,“朕還得給地方去旨,讓各地統計上報災情下不能安置的人數,要盡快想出安置之法。”
他說到這里,感覺這個事情很難,因為他對地方官府就信不過,因此便不再往下說,而是看向解學龍道:“總之,今年之饑荒,如何去想都不過份。朕的決心很大,五城兵馬司回頭動起來的時候,也是要堅決,不能猶豫。估計時間,也就在這兩天了,卿回去準備下,但是不能透露這個消息。”
解學龍聽完,立刻明白那些新招的軍卒,確實沒時間訓練。不過讓他們在禁衛的帶領下做這個糧食管控的事情,該是沒問題的。
但是,不管如何,基本的聽令而行,還是要做的。
感覺到時間緊迫,解學龍也不敢耽擱,當即向皇帝辭別,趕回去做事了。
………………
接下來的幾天,各方都在忙碌著。
皇帝在忙,文官在忙,廠衛也在忙,甚至后宮都在忙。
鹽鐵改制,按照皇帝旨意,沒有先例,得摸索著如何做。這還涉及了戶部的不少事情,一個字,難。
俸祿革新,要揣摩圣意,不敢定高了,但是定低了又虧,也要琢磨商量。
皇帝雖然當眾一把火燒了那些官員行賄受賄的供狀,但是已經抓了的官員,都有一百多人,廠衛要抄家,都有點忙不過來。
孫傳庭這邊,安排人解送秦地的軍屯糧冊出京,要交給那邊的幾個巡撫去執行清屯追糧的國策。
都察院這邊,新晉御史一個個的工作熱情都非常高漲,配合兵部那邊也派出了巡查御史,監督清屯追糧國策的執行。
崇禎皇帝這邊,正式下了旨意給北方各省地方衙門,要求他們為即將到來的饑荒做準備,評估本地還有多少人會餓肚子的情況,全都要上報。
早朝上,崇禎皇帝也拿出了他給內閣等文官們示范的募集資金的例子,就是他抄自夢中的招股說明書。
這不,曹化淳就在當眾念著這份計劃書。
當前玻璃制品的市價,玻璃廠造好之后每日的產量,甚至包括會雇傭災民多少人,薪水多少等等,也全都有提及。
他重點闡述了這個玻璃廠所生產的玻璃制品種類,包括普通類型的玻璃制品,比如各類酒具等,還有平板玻璃用來當窗戶,天窗等等,凸透鏡,凹透鏡做的近視眼和老花眼鏡,望遠鏡,顯微鏡,以及格致局做學問會用到的各類玻璃制品等等。
曹化淳沒想到會有那么多的內容,以至于念到后面,嗓子都有點啞了,不得不換人接著念。
殿內的所有人,除了崇禎皇帝自己之外,全都是非常詫異。
他們萬萬沒想到,皇帝這個透明水晶,在這份計劃書中稱之為玻璃的東西,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用處。
如果說只是酒具之類的器皿,買了是享受,是闊綽,可有可無;但是,其他東西,那是真的實用的。
比如那個當窗戶紙用的,就比窗戶紙要好很多,誰聽了不稀罕,要是有錢,這肯定要買啊!
還有,能治年輕人看書看壞了眼睛的眼鏡,還有老人看不清的眼鏡,這也是必須的,真要像皇帝所說那樣,那是必買的。
那望遠鏡、顯微鏡什么的,聽著也是個好東西,有錢,肯定要買。
如此之多的好東西,一旦做出來了,絕對受人歡迎。
換句話說,這個所謂的玻璃廠,絕對賺錢。
皇帝要拿出四成干股來拍賣,誰能不心動?唯一要擔心地,就是皇帝會不會說話算話!
此時,崇禎皇帝等到念完,臉上帶著一絲得意說道:“朕這玻璃廠,是絕對賺錢的,不過朕一是為了給諸卿示范,二是想一下就修個大的玻璃廠,如此能多雇傭一些難民做工,順便可以解決一部分難民問題,因此,愿意拿四成干股出來拍賣,價高者得。”
他說到這里,掃視了下底下群臣,見他們一個個都很震驚地,便又補充說道:“還有,朕讓皇后貴妃在牽頭的紡織廠,就是朕之前說過的,主要雇傭禁衛、五城兵馬司以及京營軍卒家眷的紡織廠,如今也在準備了,到時候也可以招股擴建,爭取安置更多的軍眷,讓她們能補貼家用。”
………………
成國公朱純臣聽到朝堂上的消息,非常震驚皇帝似乎搞定了文官,并且話里話外透露出要像整合禁衛和五城兵馬司一樣整頓京營,就坐不住了。
這個時候,俊俏書生也趕回京師,向朱純臣稟告說押送去中都的宦官宮女失蹤,很可能是皇帝發現了什么,這讓朱純臣非常驚懼。
洪承疇和曹變蛟趕到京師,立刻覲見。
崇禎皇帝還召見了孫傳庭和解學龍等人一起商議。
第一,揭開皇五子死的真相,決定只誅殺成國公主家,不牽扯其他。
第二,等勇衛營回京休整之后出關,用雷霆之勢協同現有軍隊把遼西走廊的軍民撤回關內,安置在薊鎮和天津衛一帶,挑選其中的精銳之軍組件京營,孫傳庭負責整頓京營。
第三,洪承疇加大學士,依舊擔任薊遼總督,丘民仰也升一品,依舊擔任遼東巡撫,完成遼西走廊軍民的內遷安置。
崇禎皇帝用誅殺成國公的錢財,加上之前抄家幾百貪官的錢,勉強完成以上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盧象升的弟弟,幕僚等人趕到京師覲見。被封為吏科給事中,監察百官。其中幕僚協助崇禎皇帝設立軍校,改幕僚為參謀,設文武天子門生。
鄭芝龍收到旨意后驚疑不定,并沒有立刻遵旨而行,而是觀察朝廷動靜再說。
等到抄家成國公,重整京營,擺脫建虜糾纏的事情傳到福建之后,鄭芝龍決定先做事,邊做邊看。
而遼東這邊,生病中的皇太極聽到明軍先是雷霆攻勢,卻不想全部軍民撤回關內,非常震驚這個做法,立刻派人聯系晉商,探聽關內消息。他并沒有為滿清完全占據關內外而沾沾自喜。
崇禎皇帝這邊,領勇衛營一部出京巡查賑災,京師則由太子監國,薛國觀、黃道周、解學龍和孫傳庭輔佐。
崇禎皇帝對地方鄉紳軟硬兼施,迫使他們拿出家底賑災。不聽話,或者陽奉陰違的,立刻走太祖流程,治罪抄家。
途中,還收復了原本因為活不下去要造反的袁時中。也遇到了危險,地方官紳和李自成勾結,試圖伏擊皇帝。
但是消息走漏,且御林軍的戰力遠超李自成想象,大敗而走。
崇禎皇帝親自領軍,打出威名,震驚天下,原來皇帝真有太祖之風。
隨后,革左五營原本就在這個時代想要被招安,在皇帝威名下,他們最終也接受招安。
崇禎皇帝所到之處,各路賊寇,除了張獻忠和李自成之外,紛紛投降朝廷。
崇禎皇帝通過親自賑災和招安流賊,穩住了崇禎十三年的局勢。
在這個過程中,晉商消息傳到遼東,讓病重的皇太極大驚,立刻商議對策,絕不能讓崇禎皇帝能平定關內局勢,于是,派出多爾袞為統帥,繞道宣府破關,再次肆虐關內,并且兵鋒直指崇禎皇帝所部。
崇禎十三年年底,崇禎皇帝被圍開封,但軍民上下一心,包括周王也拿出全部家財,洪承疇、孫傳庭也領兵勤王。
崇禎十四年初,重兵囤積開封周邊進行決戰。
這時候,官紳反撲,斷朝廷官軍的錢糧,試圖讓皇帝斷送在開封。
但在皇帝的激勵下,親自領勇衛營以及開封守軍陳永富等將領,在孫傳庭,革左五營等的齊心協力之下,和滿清軍隊打了五五開。
滿清軍隊最終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傷亡,加上沒有足夠的糧草,終于撤軍劫掠出關。
這一戰,沒有沒有徹底擊敗滿清軍隊,卻進一步加強了當今皇帝有太祖之風的風傳。
緩過來之后的崇禎皇帝,開始清算這一戰中暴露出來的那些官紳。
同時,京師的火器試驗成功,開始打造線膛遂發槍,線膛火炮,拉開和滿清軍隊的火器差距。
崇禎皇帝進一步促進國企的發展,并且大力推行股份制,加大商業發展。稅制革新正式推出,以農為主,大力發展工商業的國策方針。
天花的防治,開始全國推廣。
重新組建東江軍,以吳三桂為總兵,牽制滿清軍隊。
洪承疇調任宣大總督,重建宣大防線,同時暗查晉商;丘民仰接任薊遼總督,還兼遼東巡撫一職,負責薊鎮防線。
因為崇禎十三年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死太多人,因此,崇禎十四年的災情依舊很嚴峻。崇禎皇帝全力賑災,用抄家晉商的錢,穩住了崇禎十四年的關內局勢。
遼東這邊,皇太極做出預判,氣急攻心之下病重而亡,滿清因此爆發了內訌,爭奪皇位。
但有朝廷官軍的壓力之下,內訌很快解決,還是以歷史上的方式解決。
遼東同樣遭災,沒了晉商的支援,打不進關內,就只有去找朝鮮要糧草物資,朝鮮不堪忍受便聯系大明朝。
鄭芝龍這邊,先是借口臺風遲緩進度,后聽說了崇禎皇帝的打仗能力之后,便加快了速度,聯合荷蘭一起,進攻呂宋,在運首批糧食回國時,派兒子帶立功名單覲見,得到承諾的兌現。
楊嗣昌抑郁病死,朱大典接替,繼續坐鎮西南,漕運總督由左懋第負責。
崇禎十五年,崇禎皇帝再次領軍出京,平定了李自成和張獻忠之亂,斬殺兩人,收編其手下。
之后,崇禎皇帝坐鎮西邊,監督甘薯推廣,玉米也被發現,同樣開始推廣。
崇禎十六年,崇禎皇帝不管朝鮮求援表忠心,心思全撲在國內新政的推行上,設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可買賣股份憑證。
設立大明銀行,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點出蒸汽機和水泥,大力發展大明交通。
崇禎十七年初,崇禎皇帝兵分兩路,御駕親征遼東.
一路是洪承疇統領,由東江軍引路,共計三萬,渡海從遼東半島開始進攻滿清。
另外一路,崇禎皇帝親自領軍,帶孫傳庭和京營主力七萬,出山海關進攻滿清。
滿清人口不多,朝廷之前讓出了遼西走廊,更是攤薄了滿清每個地方的人口和兵力。
加上兩路軍隊都帶了性能更好的攻城大炮和火器,一路上因此勢如破竹,滿清軍隊壓根沒有一戰之力,最終全部退縮回遼陽和沈陽和朝廷官軍決戰。
這其中,濟爾哈朗提出,明軍不可擋,應撤出沈陽,往北撤退拖垮明軍后勤。
但是多爾袞基于政治方面的考慮沒有采納,要守遼陽和沈陽。
最終,崇禎皇帝一戰而定滿清,滅其主力,光復遼東。
然后下旨斥責朝鮮兩面三刀,迫使其提供糧草物資恕罪,解決了大軍駐守遼東的后勤物資。
崇禎皇帝暫時沒能清算草原各部的能力,班師回京,重點治理遼東,從關內移民。
荷蘭,葡萄牙都積極運糧和大明做買賣,但是少了西班牙人的白銀輸入,白銀貨幣的緊缺成為大明朝中興的攔路虎。
崇禎皇帝隨即把目光投向倭寇國,最終親自領兵滅了倭國.然后派鄭芝龍前往美洲探路。
甘薯全國推廣,崇禎皇帝兌現承諾,設立農部,陳子龍任首任農部尚書,繼續推廣玉米、土豆等作物。
隨后,崇禎皇帝改土歸流,整頓西南,并清算東吁王朝。同時,又傳授科技給格致局,攀爬科技樹。
最終,大明帝國重視農業,大力發展工商業,在荷蘭和葡萄牙的帶路之下,向全世界進行了擴張。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