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時宴沖出院門之后,看見三名學子模樣的男子,急促的朝城內跑去。
“跟上,再不快些,要趕不上李先生的講學了!”
墻邊豎著的鋤頭被三人撞翻在地。
落后的那名學子,背著書箱慌亂的小跑跟上,同時還不忘回頭跟沈時宴和祈安抱拳致歉。
“對不起!”學子踉蹌著書箱里劃出幾卷書,又慌忙返身撿起,之后腳步不停。
“謝安,快些!”跑在最前面的那名學子催促道。
沈時宴有些耳熟,隨后記起。謝安?這不是月前入京途中借宿的那位謝家老翁那位進京趕考的兒子嗎。
待要叫住對方詢問一番,卻見對方早已跑遠不見身影。
夜色已近,長安城內已亮起燈火。
三名青衫學子疾步穿行在坊巷間。
為首的張姓學子不時抬頭望向天色,手中攥著的《五經正義》書角已被汗水浸透。
“快些!”他回頭催促,“李先生每月只在朔望日開講,去晚了連站處都沒了。”
身后瘦弱的王姓學子喘著氣,腰間掛著的算袋叮當作響:“方才在務本坊...那賣胡餅的老丈說...說今日講的是僖公十四年'沙鹿崩'的災異解法...”
最年少的謝安突然一個踉蹌,包袱里滾出幾塊干糧。
他顧不得拾取,只死死抱住懷中的桐木書匣——里頭裝著謄抄了半月的《李氏密解》。
轉過崇仁坊拐角,遠處燈火通明的宅院已傳來朗朗講誦聲。
堂門前,幾個遲來的學子正與門房爭執。
張生摸出三枚當五錢塞過去,三人方得擠進偏院。
院內古柏森森,百余名學子席地而坐。
講臺上,白發蒼蒼的李知業手持戒尺,正敲打著案上的《谷梁傳》抄本:“明日若問山崩川竭之象,當以五行相克為綱,切莫糾纏于鄭玄舊注...”
謝安原本跪坐在蒲團上執筆疾書,聽到“僖公十四年'沙鹿崩'乃陰盛侵陽之兆”時,手中紫毫突然一頓,他霍然起身。
“先生恕罪!”清越的聲音壓過滿堂沙沙的筆錄聲。
“學生以為《左傳》明載'沙鹿崩,晉卜偃曰期年將有大咎',當以占卜應驗為要,非關陰陽消長。”
頓時滿座嘩然。
前排幾個年長學子已經扭頭怒視,其中穿錦袍的公子哥兒“啪”地合上描金扇骨。
李先生的白眉微微顫動,戒尺在《谷梁傳》上敲出三聲脆響。
“后生且細看《漢書·五行志》。”老人枯指劃過簡牘,“班固特引董仲舒說'山者陽位,崩者陰侵'...”
話未說完,謝安已從袖中抽出一卷斑駁的竹簡。
“此乃永嘉之亂前官藏《汲冢紀年》。”他雙手捧簡向前三步。
“載有'沙鹿崩后,晉果滅虢',正合卜偃預言。若依陰陽說,晉為姬姓屬陽,豈有陽國乘陰災而擴張之理?”
一時場內啞然,講席旁的銅鶴香爐緩緩升起青煙。
半個時辰后,講學結束。
此時天色已晚,眾人散去。
謝安三人提著燈籠匆匆穿過坊門。
“謝兄糊涂!”張生拽住謝安的衣袖,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李公門生遍及朝堂,若在春闈中......”
王蜀突然被石塊絆了個趔趄,懷中算袋沉甸甸的掉落在地上。
他慌忙拾取,同時壓低聲音道:“去年潭州舉子因質疑《尚書》注疏,被黜落時連卷子都未拆封!”
“張兄、王兄,”謝安聲音不疾不徐,“我等寒窗十載,所求為何?”
張、王二人相顧不語。
片刻后王蜀才開口打破沉寂:“先回去吧,這么晚了,路上花費還要許久呢。”
三人都是窮苦地方來的,身上銀錢不多,于是暫住在城外一處荒廢寺廟之中。
......
“快些!”王蜀朝兩人招手,手中燈籠在風中晃得厲害,“城門卯時三刻下鑰,再晚就出不得了。”
待三人提著燈籠踉蹌奔至古寺前。
斑駁的寺門上,“敕建報恩寺“的金漆早已剝落,盡顯腐朽姿態。
“你們聽!”王蜀突然發抖。廟后古井里,傳來“咕咚”一聲,像是什么東西墜入了水中。
他小心翼翼探至井邊,卻什么也沒看見。
“我看你是困極了。”謝安取笑道。
而后張生輕輕推開寺門,驚起檐角一串銅鈴——那鈴舌竟裹著褪色的紅綢,發不出半點聲響。
門上的灰塵嗆得張生止不住咳嗽。
佛堂內,三丈高的泥塑如來斜倚供臺。
佛首滾落在地,彩漆剝落的唇角似笑非笑。
身后的王蜀搓了搓肩膀“今日這廟內真是格外清冷。”
而后王蜀踏入廟內,踢了踢側倒的佛首“怎的掉地上來了。”
一旁的謝安上前將佛首抱起放回佛身之上,之后沖佛像施了個佛禮。
“將就歇吧,明日再說。”張生抖開草席,這才看見見席角繡著“大業十二年施”的字樣。
三人借著燭火又溫習了一番之后,方才合身睡下。
子夜時分,狐鳴驟起。
先是東廊一聲嗚咽,繼而西閣應和,漸漸連成凄厲的合鳴。
謝安驚醒時,發現懷中《論語》竟無端翻到“子不語怪力亂神”一章。
忽然燭火自燃,佛龕后飄出數道白影——非狐非魅,倒像是懸空的素幡。
“何人裝神弄鬼!”
張生反應迅速撲向寺門,無奈如何也撞不開寺門。
被動靜擾醒的王蜀抄起手旁的硯臺砸窗,卻只留下幾道白痕。
三人背靠背縮在佛首旁,忽聽頭頂傳來“咔咔”聲響。
抬頭只見泥佛的右手食指正緩緩屈伸,指尖金漆簌簌剝落。
一白衣女子從經幢后轉出時,謝安突然認出她發間那支鎏金步搖——正是《長安軼聞錄》里記載的,‘狐仙尋人’時發間所戴。
女子抬手拂過謝安面頰,驀的,他看見女子身后突兀的伸出數條尾巴。
“狐...狐妖...”
破曉時分。
佛堂中央整齊擺放著三具干尸,衣冠楚楚如同入殮。
其中兩具尸首的嘴角都似被扯起,凝固著與地上佛首如出一轍的微笑,另一具尸體竟不見了頭顱。
而那尊殘破的泥佛,不知何時已恢復端坐之姿,唯有右手食指的金漆,盡數脫落。
兩具尸體眉心,以金粉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