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項目官宣后的第二天,整個中國影視圈徹底炸了鍋。
1500萬美元(約1.3億人民幣)的投資規模,中美聯合制作,北美2000家影院同步上映。
這樣的頂級資源配置,在國內電影史上堪稱里程碑。
除了張藝謀的《英雄》是類似規格,近十年來再沒有中國導演能拿到如此重量級的國際項目。
更令人震驚的是北美同步2000家院線上映,這是一部登天的機會啊!
這次陳默不僅擔任導演,還是劇本創作者和制片人,這在以往的中國電影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消息一出,行業震動。
華誼兄弟、博納傳媒等各大影視公司的高層連夜召開緊急會議。
中影集團內部流傳的小道消息稱,這個項目能成,全靠陳默親自出面與獅門高層斡旋,而陳默在談判中展現的專業素養讓好萊塢團隊刮目相看。
一時間,陳默的名字成了行業里的“金礦”。
他的手機被各路投資人、制片人打爆,工作室所在的朝陽區文化產業園突然變得門庭若市。
每天至少有二三十人慕名而來,有帶著項目書的獨立制片人,有想塞演員的經紀公司代表,甚至還有揣著支票想來投資的山西煤老板。
工作室唯一的助理不得不臨時兼任前臺和保安,疲于應付這些不速之客。
有趣的是,這個被業內視為“圣地”的工作室,實際上只是個不足80平米的簡陋空間。
墻上貼著《不可饒恕》的海報,角落里堆滿電影理論書籍,唯一的奢侈品是一臺專業級剪輯設備。
電影局的領導在內部會議上特意提到《鯊魚》項目,將其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成功案例。
………
BJ某寫字樓落地窗前,榮興達李小婉狠狠將一疊資料摔在辦公桌上。
燙金名片像雪花般散落,其中幾張恰好蓋住了電腦屏幕上《電影報》的專題頁面,陳默與獅門副總裁握手的照片正在循環播放。
“三天了!連個電話號碼都要不到?”
李小婉指關節敲擊著桌面,手機屏幕上未接聽的27個通話記錄。
“王莉今年不是還跟陳默團隊吃過飯嗎?”
會議室角落里的執行經紀王莉渾身一顫,手里拿著的冰美式灑出來幾滴。
“李總,他們工作室現在所有業務都轉到了中影集團對接。”
“放屁!”
李小婉突然抓起桌上的水晶煙灰缸,在即將脫手的瞬間又放了下來。
她盯著墻上公司最新的慶功照,聲音突然壓低。
“知道現在多少人在搶這塊肥肉嗎?光今天上午,華藝的王總就給我打了三個電話。”
………
朝陽區文化產業園3號樓601室的門牌已經歪了。
從昨天開始,這扇貼著《不可饒恕》海報的舊木門平均每十分鐘就會被敲響一次。
助理劉小川第N次從貓眼里看到陌生面孔時,終于崩潰地給門把手上掛了塊白板。
“非預約勿擾,資料請放門口紙箱”。
不到兩小時,從LV公文包到愛馬仕絲巾包裝的檔案袋,就把原本裝復印紙的紙箱撐出了裂痕。
“這盒古巴雪茄放哪兒?”
剪輯師老張踢了踢門口包裝精美的木盒。
“跟昨天那箱茅臺放一起。”
劉小川頭也不抬地整理著通告單。
“對了,物業剛打電話說地下車庫有狗仔蹲守,讓陳導走安全通道。”
里間的陳默正戴著降噪耳機修改分鏡腳本,桌上三臺顯示器同時亮著。
左邊是《大白鯊》的經典鏡頭拉片,右邊開著視頻會議,好萊塢特效總監的像素臉在屏幕上閃爍。
他手邊保溫杯里的茶葉已經泡了八遍,煙灰缸里豎著七支沒抽完就摁滅的中南海。
“陳導,上影廠李主任的第七個未接。”
劉小川舉著震動不停的手機,用口型比劃:“說是有急事。”
陳默終于摘下耳機,揉了揉發紅的眼角。
“跟他說女主人選已經報給電影局備案了。”
話音未落,窗外突然傳來飛機的嗡嗡聲,兩人條件反射地拉上了窗簾。
………
文化產業園的電梯里,新晉小花范小胖對著鏡子第12次練習微笑。
她的Gucci手包里裝著謝晉電影學院畢業證書復印件,以及上戲某位副院長親筆寫的推薦信。
“叮”的一聲,電梯停在6層。
范小胖深吸一口氣走向606室,卻在拐角猛地剎住腳步。
走廊里已經站著三個同樣精心打扮的年輕女孩。
“請問,是在這里等陳導嗎?”一個年輕女孩問著范小胖。
“陳導?”
拎著包包的范小胖嗤笑一聲。
“妹妹走錯了吧?這是只有副導演張浩。”
她故意晃了晃手機屏幕,短信信對話框里是和張浩的合影。
“我們約好來拿《鯊魚》試鏡資料的。”
年輕女孩漲紅了臉退回電梯,卻聽見身后范小胖飄嘀咕。
“哼,現在的人真有意思,連門路都摸不清就想上戲。”
………
三里屯北小街的“隱泉”料理店,竹簾將包廂與外界徹底隔絕。
穿和服的服務員剛退出房間,光頭男人就迫不及待地夾起一片黑松露金槍魚刺身。
“韓三平這次是真是走運了。”
他咀嚼時腮幫的肥肉一顫一顫,腕間的沉香手串磕在碗碟上叮當作響。
“聽說連電影局的立項會都是他親自坐鎮,審查委員會的楊主任當場就給開了綠燈。”
西裝革履的李總晃著波爾多酒杯,杯壁映出他眼角新打的肉毒桿菌。
他忽然冷笑一聲:“你以為就長影一家在運作?上影的任總帶著現金找上門,連門都沒摸進。”
他掏出手機劃拉幾下,亮出一張模糊的彩信圖。
“看看這個,寧影廠周廠長今天的航班記錄,BJ往返。”
穿和服的女侍進來添茶時,兩人默契地切換了話題。
他突然壓低嗓子:“知道為什么非得是陳默嗎?因為美國人看中他那個《鯊灘》的敘事結構,獅門副總裁親口說'這是東方的斯皮爾伯格'。”
包廂的竹簾突然被掀開,走進來個戴金絲眼鏡的瘦高個。
兩位大佬立即正襟危坐,光頭甚至下意識擦了擦嘴邊的油漬。
“徐秘書長!您可算來了。”
李總殷勤地拉開主座椅子,“剛說到《鯊魚》的聯合出品方?”
徐秘書擺擺手,從公文包取出個燙金文件夾。
“電影局剛開完會,這個項目已經列入'文化走出去'重點工程。”
他環視眾人,鏡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長。
“中宣部領導批示,要當成政治任務來抓。”
光頭男人聞言立刻給空杯斟滿茅臺,卻沒注意到李總正在桌下瘋狂刪除手機里的聊天記錄。
………
《鯊灘》女主角人選引發的震動,遠比預想的更加猛烈。
中影集團宣傳部的電話從清晨就開始響個不停。
宣傳總監李明第八次掛斷某國際演員的經紀人電話后,終于忍無可忍地拔掉了座機線頭。
手機屏幕上,短信未讀消息已經堆積到99+,最新一條來自某頂級花旦的私人助理。
“李總,我們愿意帶資進組,數字好商量”。
西影廠的狀況更加夸張,吳長長走進辦公樓,就被三位打扮精致的經紀人堵在了電梯口。
其中一位迅速遞上燙金名片。
“吳廠長,我們冰冰愿意零片酬出演,只要國際版海報保證位置”。
另一位則直接打開筆記本電腦,播放著旗下藝人剛在好萊塢拍的英文短片。
“各位,選角工作由導演組全權負責。”
周曉苦笑著按下電梯關閉鍵,卻沒注意到有人悄悄塞了張房卡在他公文包側袋。
………
與此同時,中戲導演系教研室的門檻幾乎被踏破。
系主任鄭教授看著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禮盒。
從愛馬仕皮帶到限量版鋼筆,甚至還有某奢侈品牌剛發布的新款手包,無奈地撥通了陳默的電話。
“你小子可給我惹了大麻煩,現在連文化部的老領導都打電話來遞條子。”
背景音里能聽激烈討論聲,他壓低聲音回答。
“老師,您就說我堅持要用新人,好萊塢那邊對亞洲面孔有特定要求。”
………
網絡上,#鯊灘女主角#的話題下,粉絲們自發為偶像制作雙語簡歷,甚至有人翻墻到外網發起投票。
最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華誼兄弟的年度酒會上。
某位以“國際章“著稱的影星,特意帶著剛獲得的獨立精神獎杯亮相,在與韓三平寒暄時“不經意“地提起。
“韓總,我在美國拍戲時,很多制片人都說我的氣質特別適合驚悚片。”
而此時此刻,在中戲的一間舞蹈教室里,20歲的于佳明正對著鏡子練習表情。
………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教研室煙霧繚繞,幾位教授圍坐在老舊的皮沙發周圍。
系主任謝老師滅手中的中華煙,目光掃過茶幾上攤開的《好萊塢報道》,陳默與獅門高管的合影在燈光下格外刺眼。
“中戲這次確實壓了我們一頭。”
導演系教授李明嘆了口氣。
“我聽說鄭老頭現在走路都帶風,天天在辦公室放《壯志凌云》的藍光碟。”
“放屁!”
攝影系主任穆教授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杯里的水濺到雜志上。
“張藝謀不是北電的?陳凱歌的新項目投資三個億,明年就要開始籌備。”
他拉過電腦,劃拉出幾張工作室偷拍照。
“看看這美術置景,中影最頂尖的團隊全調給他了。”
窗外,幾個研究生假裝路過,實則豎著耳朵偷聽。
他們沒注意到,走廊拐角處,回校的青年導演路川。正死死攥著最新一期的《電影世界》,封面正是陳默的專題報道。
他盯著雜志上“中國電影新生代領軍人物”的標題,突然轉身走向洗手間,將雜志狠狠摔進垃圾桶。
………
同時,朝陽區某私人會所的雪茄室里,三位導演正喝著單一麥芽威士忌。
有些著白斑的馮導晃著酒杯,冰塊碰撞聲在沉默中格外清脆。
“1500萬美金,夠我拍5部《大碗》了。”
“聽說獅門影業連劇本都沒改就直接立項。”
戴著圓框眼鏡的馬導冷笑。
“我們為了找投資,陪煤老板喝了多少頓茅臺?”
最年輕的畢導突然壓低聲音。
“你們知道嗎?陳默那部《不可饒恕》的攝影師,是我北電同屆的王小帥。”
………
三人的談話被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打斷。
劉導看了眼來電顯示,立刻換上諂媚的語氣:“韓總!是是是,下周的研討會我一定到......”
掛斷電話后,他尷尬地清了清嗓子。
“老韓說陳凱歌要組個導演沙龍,讓我們都去捧場。”
………
橫店影視基地的某個劇組里,休息間隙的群演們正圍著監視器看娛樂新聞。
當主播提到《鯊灘》的北美發行規模時,坐在角落的二線導演趙明突然摔了劇本。
“操!老子的《深海》報了三屆中影扶持都沒人理!”
副導演趕緊示意場記清場,卻沒攔住趙明接下來的咆哮。
“不就是會舔好萊塢屁股嗎?老子明天就去考雅思!”
片場鴉雀無聲,幾個年輕場務偷偷交換著眼色。
他們都知道,趙明的《深海》劇本抄襲了法國電影《碧海藍天》,連分鏡都照搬。
這股酸澀的情緒甚至蔓延到了圈外,在各大劇組的學生電影社團群里,有人匿名發了段話。
“國內現在吹上天的這位,去年還在給我們組打雜呢,要不是西影了瞎眼......”
消息很快被刪除,但截圖已經在各大影視交流群瘋傳。
夜深人靜時,陳默獨自站在工作室窗前。
手機屏幕亮起,是北電林楠發來的微信。
“師兄,今天系里討論會都在罵你,說你......”
陳默沒看完就按滅了屏幕,樓下,幾個狗仔還在車里蹲守,遠光燈不時掃過斑駁的墻壁。
陳默拉上窗簾,轉身走向剪輯臺,那里攤開著一本被翻爛的書。
扉頁上寫著2000年中戲入學時的贈言:“永遠不要向平庸低頭”。
………
《新京報》用整版分析了《鯊魚》的國際發行策略。
《南方周末》則挖出了陳默的成長史。
標題是《從山西小城到好萊塢:陳默的逆襲之路》。
娛樂媒體更是不甘落后,某八卦周刊甚至爆出“某一線女星為爭角色深夜密會陳默”的猛料,雖然沒點名,但評論區已經猜瘋了。
新浪、搜狐文娛版熱度驚人。
#鯊魚選角#、#陳默新片#、#中美合拍#等話題輪番登頂,網友們的討論比業內人士還熱烈。
“國內女演員誰最適合好萊塢?”
“陳默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李安?”
“這電影要是成了,中國電影是不是真要起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