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在電影宮旁的五星級酒店舉行,水晶吊燈將整個宴會廳映照得金碧輝煌。
香檳塔在中央熠熠生輝,侍者們端著銀質托盤穿梭于西裝革履的人群中。
陳默剛踏入會場,就被各路片商、記者和電影人團團圍住。
“陳!獅門影業想和你談談合作!”
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的美國制片人擠到最前面,遞上燙金名片。
“我們正在籌備一個驚悚的項目,希望你能考慮執導?!?
還沒等陳默回應,法國MK2的發行總監已經湊了過來。
“陳先生,我們希望買斷《不可饒恕》的全歐發行權,價格可以再談!”
他的英語帶著濃重的法國口音,手指間夾著一支未點燃的雪茄。
陳默禮貌地接過名片,目光卻越過人群,尋找著熟悉的面孔。
他看到段奕宏正被一群亞洲記者圍著采訪,而閆妮則在角落里和一位亞裔女演員熱絡地交談。
就在這時,韓三平不知何時出現在他身旁,手里端著兩杯琥珀色的威士忌。
他遞過一杯,聲音壓得很低,“小陳,中影愿意投資你的下一部片子,預算上不封頂。”
他的目光意味深長,“國內的市場,還是得靠我們自己人來做?!?
陳默接過酒杯,輕輕點頭:“謝謝韓董,我會認真考慮的?!?
………
他借故離開,穿過觥籌交錯的人群,走向站在角落的賈樟柯。
這位前輩導演正獨自品著一杯紅酒,目光若有所思地望著窗外。
“賈導?!标惸e杯示意。
賈樟柯轉過身,眼鏡后的眼睛帶著笑意:“感覺怎么樣?”
“像做夢。”
陳默搖頭,手中的獎杯沉甸甸的,“但又特別清醒。”
賈樟柯抿了一口酒:“記住今晚的感覺,但別忘了,明天太陽升起時,你還是得回到宿舍,繼續和那些故事畫面搏斗?!?
陳默笑了:“我知道。感謝?!?
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的美國人走了過來。
他穿著剪裁考究的深灰西裝,領帶上別著一枚小小的金棕櫚徽章。
“陳導演?我是焦點影業的詹姆斯·沙姆斯?!?
他伸出手,“我們正在尋找有獨特視角的新導演?!?
賈樟柯微微挑眉,輕聲對陳默說。
“焦點是環球旗下的獨立廠牌,專門做藝術電影。”
沙姆斯繼續道:“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提供全額投資,創作完全自由。”
他從內袋掏出一張名片,“不急著答復,隨時聯系。”
陳默接過名片,燙金的字體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又一位制片人擠了過來。
“陳先生!我是索尼經典的大衛·芬奇,我們剛買了你的電影北美版權,希望下一部能直接合作!”
陳默望著手中的兩座獎杯;金攝影機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在燈光下閃爍著不同的光芒。
一個代表著創新,一個代表著認可。
他想起拍攝《不可饒恕》時那個漏風的倉庫,想起為了膠卷受潮的焦灼,想起段奕宏在零下拍戲時凍得發紫的嘴唇。
而現在,好萊塢最頂尖的獨立制片公司正爭相向他拋出橄欖枝。
“謝謝經典影業厚愛?!?
陳默終于開口,聲音平靜而堅定,“我需要一些時間考慮。電影不是快消品,我得找到下一個值得講的故事?!?
沙姆斯露出欣賞的笑容:“明智的回答。藝術需要沉淀。”
………
晚宴進行到深夜,陳默婉拒了所有派對邀請,獨自回到酒店房間。
柏林夜景燈火通明,電視塔的紅色信號燈在夜空中規律地閃爍。
他拿出手機,撥通了運城老家的電話。
響了三聲后,父親熟悉的聲音傳來:“兒子?這么晚了還沒休息?”
陳默望著窗外的星光,“爸,我拿到兩個獎?!?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隨后是父親壓抑的興奮。
“好,很好。你媽包了餃子,就等你回來?!?
掛掉電話,陳默將兩座獎杯并排放在床頭柜上。
金攝影機獎杯造型是一臺老式攝影機,銀熊獎杯則是一只昂首挺胸的小熊。
它們靜靜地立在那里,像兩個守護者,見證著一個年輕導演職業生涯的真正開始。
陳默知道,從明天起,會有更多合約、更多機會、更多誘惑。
………
柏林電影節閉幕第二天,酒店的會議室里煙霧繚繞。
劉主任盯著桌上攤開的全球地圖,手指在幾個區域間來回劃動。
“美洲300美金萬給索尼經典,歐洲230美金萬打包給MK2,亞洲其他地區40萬美金。還沒上映啊,就780萬美金到手了。投資才500萬,這比搶劫還厲害!”
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揚,手中的計算器發出清脆的“歸零”聲。
“老劉,你這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發行部主任王建軍調侃道,順手遞過一份剛打印出來的合約。
“剛收到的消息,韓國CJ娛樂愿意聯合發型,承擔整個韓國地區的宣傳費用?!?
劉主任接過文件,眼鏡片上反射著密密麻麻的數字:“日本東寶那邊怎么說?”
“他們要求獨家買斷放映權,開價200萬美元?!?
王建軍突然抬高的聲音,“比最初報價又漲了100萬?!?
會議室的門突然被推開,宣傳科的小張氣喘吁吁地跑進來。
“主任!中影來電話了!韓三平親自打的!”
劉主任的笑容僵在臉上。他慢悠悠地摘下眼鏡擦了擦。
“就說我在開會?!?
轉頭對王建軍使了個眼色,“去把合約鎖進保險箱。”
……
中影集團的會議室里氣氛凝重。
楊董和韓三平盯著投影幕布上的數據報表,楊董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面。
780萬美元這個數字在白色幕布上顯得格外刺眼。
“西影這次真是撿到寶了?!卑l行部經理小心翼翼地開口。
“聽說那孩子當初拿著劇本跑來了中影,最后都沒敢投?!?
“500萬?!睏疃蝗淮驍嗨?。
“一個學生作品,中戲的在校生。”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樓下長安街的車水馬龍。
“三平,去年我們投給新片多少錢?”
“三千萬?!?
玻璃窗上倒映出楊董苦笑的臉。
“老吳這次賭對了。”
他轉身抓起西裝外套,“三平,你好好查查原因,當初這本子第一時間中戲就推了過來的,我去電影局一趟?!?
………
在西影廠的檔案室里,吳廠長正小心翼翼地翻出一份泛黃的合同。
那是2001年8月簽訂的《不可饒恕》投資協議,最后一頁陳默的簽名還帶著學生特有的青澀筆跡。
“當時廠里開會,九個常委五個個反對?!?
吳廠長對身旁的年輕科員說,“都說150萬投給學生作品是打水漂。”
他的手指輕輕撫過合同上的公章,“要不是去年廠里剛好有筆閑置資金..…”
科員好奇地問:“廠長,您當時怎么就敢拍板?”
吳廠長瞇起眼睛,仿佛又看到那個站在他辦公室里的瘦高個學生。
洗得發白的牛仔褲,懷里緊緊抱著一個舊書包,里面裝著用學校信紙手寫的劇本。
“那小子說了一句話?!?
劉主任把合同鎖回保險柜,“他說'罪數不是用來被原諒的'?!?
………
當晚,柏林的酒店里,陳默正在聽著主任的叨叨。
窗外飄著細雨,電視里CNN正在報道柏林電影節的后續影響。
“小子,你現在可是香餑餑了?!?
劉主任的聲音透著掩飾不住的喜悅,“國內、日韓、甚至歐美,全都盯著你的下一部作品?!?
陳默望著床頭柜上的獎杯:“嘿,賺錢了嘛。我想先回學校把學業完成?!?
劉主任突然提高音量,“這才像話!別學那些人有點成績就飄?!?
又壓低聲音,“不過韓三平找過你了吧?”
“嗯,回國之前聊了聊。”
“記住,不管中影開什么條件,西影永遠給你留著位置。”劉主任頓了頓。
“對了,你父母那邊......”
“謝謝主任關心?!?
陳默的聲音柔和下來,“我爸說等國內上映了,要請全公司人看電影?!?
陳默打開筆記本電腦,收件箱里躺著三十多封未讀郵件。
好萊塢制片人、歐洲電影節選片人、國內影視公司。
他輕輕合上電腦,從行李箱底層翻出那本已經卷邊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鯊魚》,這是他剛重生回來時寫的第一個劇本。
………
2002年2月,第52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剛剛揭曉,消息如同春風般迅速吹遍全球。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毫無懸念地成為焦點。
但令人意外的是,來自中國的年輕導演陳默和他的處女作《不可饒恕》同樣引發了巨大轟動。
這位年僅20歲的中戲大二學生,不僅成為柏林電影節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得主,更是收獲雙獎。
陳默,這個名字一夜之間登上了各國娛樂媒體的頭條。
………
“陳默是我們中戲編導系2000級的學生!”
中戲的校園廣播里,系主任鄭教授的聲音激動得有些顫抖。
消息傳來的當天,整個校園沸騰了。學校們自發地在教學樓和校門前掛起了橫幅。
“祝賀陳默同學榮獲雙獎,柏林最佳導演獎和金攝影機獎?!?
食堂的電視屏幕上循環播放著德國電視臺的報道畫面,每當陳默那張略顯青澀的面孔出現在鏡頭前,都會引發一陣歡呼。
“我就說嘛,咱們中戲也能培養正統導演的!”
編導系的李教授在教師休息室里得意地說。
“姜文那種半路出家的,怎么能跟我們科班出身的比?”
他的話引來一陣附和的笑聲。
………
最興奮的要數編導系的同學們,陳默的室友張浩舉著啤酒瓶,在宿舍里手舞足蹈。
“你們知道嗎?去年冬天,這家伙天天窩在宿舍剪片子,我還嫌他吵來著!”眾人哄堂大笑。
和中戲的歡天喜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隔壁北京電影學院的沉寂。
北電的校園論壇上,一條匿名帖子被頂到了最前面。
“中戲出了個在校生,柏林最佳導演,咱們呢?”
下面的評論五花八門,有人酸溜溜地說“不過是運氣好”。
也有人客觀地分析“確實給咱們敲響了警鐘”。
表演系的教室里,幾個學生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聽說中戲那邊已經開始籌備慶功宴了?!币粋€女生撇撇嘴。
戴著棒球帽的男生不以為然。
“有什么了不起的,咱們學校出去的大導演占據半壁江山啊?!?
“但那是柏林啊,三大電影節呢!還是學生,了不得啊?!绷硪粋€同學嘆了口氣。
導演系教師辦公室里,幾位資深教授正在開會。
系主任田教授推了推眼鏡。
“這件事值得我們反思。中戲的教學模式確實有可取之處,特別是在培養支持學生獨立拍攝方面。”
………
國內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
《南方周末》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題為《20歲的電影天才:從中戲宿舍到柏林領獎臺》的深度報道。
《新京報》則聚焦于《不可饒恕》的創作過程,揭秘這部低成本學生作品如何打動國際評委。
央視電影頻道的《中國電影報道》緊急調整節目單,派記者前往中戲采訪。
鏡頭前,陳默的班主任李老師難掩激動。
“這孩子從入學就與眾不同,他的作業總是最有想法的。記得他交的第一個短片作業,就用一個長鏡頭展現了整個宿舍樓的早晨,那種觀察力?!?
………
在國際影壇,這個年輕的中國導演同樣引發了熱議。
法國《電影手冊》的評論稱。
“陳默的《不可饒恕》展現了一種罕見的成熟與克制,很難相信這出自一個20歲的年輕人之手?!?
《好萊塢報道》則評價道。
“這位中國導演用極簡的敘事和富有懸疑驚悚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關于救贖的普世故事?!?
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在頒獎典禮后的采訪中透露。
“當我們得知導演的年齡時,所有人都震驚了。但作品本身的質量讓我們無法忽視這個天才的存在。”
………
當陳默乘坐的航班降落在首都機場時,迎接他的是長槍短炮的媒體和學校派來的歡迎隊伍。
這個身材瘦高的年輕人穿著簡單的牛仔褲和黑色夾克,面對閃光燈顯得有些拘謹。
“陳默同學,獲獎后最想做什么?”有記者大聲問道。
“嗯。先把落下的課補上吧,”他靦腆地笑了笑。
“上學期還有期末考試,還要補考呢。”
這個回答引發了善意的笑聲。
“下部電影還是沖獎嗎?有沒有計劃?”
“不確定,有計劃?!敝車h論聲不斷。
“陳導,聽說有不少好萊塢公司邀請你拍電影,這是不是真的?”
“嗯,是的;還在考慮中?!?
這下周圍都不淡定了,看像陳默的眼神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