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國的氣候政策法規
中國是當前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國,近年來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實施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和行動,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目前,中國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碳排放強度削減幅度,不斷強化自主貢獻目標,以最大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20年,中國提出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簡稱為“雙碳”)目標,即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碳排放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時間表,標志著中國正式將氣候變化行動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國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付諸行動[1]。除雙碳目標外,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中國提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政府已經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點。
1)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目標:通過五年計劃設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的減少目標。
2)可再生能源發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推動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3)節能減排:推廣節能技術,提高能效,減少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領域的碳排放。
4)國家碳交易市場:啟動國家級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5)國際合作與參與: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扮演著越來越積極的角色,致力于通過國際合作加強全球氣候治理。中國也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重要參與者,承諾在全球范圍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