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率與統計:面向經濟學
- (美)布魯斯·E.漢森
- 454字
- 2025-05-07 10:49:18
1.5 等可能結果
當從理論基礎進行概率計算時,通常需要考慮對稱性的假設,即假設所有試驗結果都是等可能發生的.標準的例子是拋硬幣或擲骰子.如果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等于反面朝上的概率,那么把硬幣視為“公平的”(fair).如果骰子的每一面出現的概率相同,則把骰子視為“公平的”(fair).利用概率公理,可推導出以下結論.
定理1.3 等可能結果原理.若試驗有N個結果a1,a2,···,aN,且結果是對稱的,即每個結果是等可能發生的,則.
例如,一個公平硬幣滿足P[H]=P[T]=1/2.一個公平骰子滿足P[1]=···=P[6]=1/6.
在某些情況下,很難判斷哪些結果是對稱的和等可能的.例如,在擲兩枚硬幣的試驗中,定義樣本空間為{HH, T T, HT},其中HT代表“一正一反”.若猜測所有的結果均等可能發生,則P[HH]=1/3.然而,若定義樣本空間為{HH, T T, HT, T H}且猜測所有的結果均等可能發生,則P[H H]=1/4.這兩個結果(1/3和1/4)不可能同時成立.這表明,由于存在一系列結果,我們不能簡單地使用等可能結果原理,而應給出結果等可能發生的合理原因.在拋兩枚硬幣試驗中,由于沒有進一步分析對稱性成立的原因,故不能應用該性質.我們將在1.8節再次討論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