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運營管理的主要內容
1.2.1 通過運營管理贏得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就是企業與競爭對手相比所擁有的可持續的優勢。企業競爭優勢最終體現為更高的質量水平、更低的成本或者更高的準時交貨率。
運營管理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企業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贏得競爭優勢,例如通過人才的引進或培養來保持技術領先地位,通過資本運作來獲得規模經濟效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途徑都與運營管理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事實上,只有通過運營管理,企業才能保持所贏得的競爭優勢。所以,企業能夠贏得并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出路是從戰略上重視運營管理,從行動上實現精益運營管理。
從戰略上重視運營管理就是要科學地制定運營戰略,制定的運營戰略要與企業的使命、價值觀、愿景、中長期發展戰略相匹配。同時,要制定更具體的運營策略和方案來支撐運營戰略的實施。
從行動上實現精益運營管理就是要對運營系統進行有效的運行與控制,以實現質量、費用或進度等方面的管理目標。
1.2.2 運營系統的規劃與設計
運營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包括以下內容:新產品開發或服務設計(包括其流程管理)、運營能力規劃、選址與設施布置、工作系統研究等。這些決策都要從長計議。事實上,與新產品開發或服務設計有關的產品開發戰略、與運營能力規劃有關的能力戰略、與選址與設施布置有關的區位戰略、與工作系統研究有關的戰略等都屬于運營戰略的范疇。
新產品開發或服務設計將回答針對細分市場需要為顧客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或服務的問題,而流程管理將解決如何生產或者提供新產品或服務的問題。
運營能力規劃回答了企業的規模有多大的問題。能力過剩,企業將無法承擔過高的固定費用;產能不足,企業又會失去銷售機會。
選址與設施布置回答的是將企業建在哪里,以及如何布置生產或服務所需基本設施的問題。
工作系統研究要解決的是標準化工作方法的建立,以及崗位設置和定編定員等問題。工作系統研究與績效考核有直接的關聯。
表1-1給出了運營系統規劃與設計的內容及其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表1-1 運營系統規劃與設計的內容及其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1.2.3 運營系統的運行與控制
運營系統的運行與控制的對象可概括為質量、費用和進度,其主要內容包括質量控制、費用控制和進度控制。
1.質量控制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控制的任務就是采用先進實用的質量管理方法與工具識別質量問題、分析質量問題、解決質量問題。
如果說從早期的質量檢查到后來的統計過程控制實現了“三個轉變”,即事后質量檢驗到事前質量控制、定性質量描述到定量質量分析、產品質量檢驗到過程質量控制,那么,從統計過程控制到全面質量管理和6σ則貫徹了“顧客滿意、持續改進”的新理念。
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有效運行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現實要求,是質量保證活動成功經驗的總結,是質量管理發展的歷史必然,是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貫徹實施“顧客滿意、持續改進”的必然選擇。
2.費用控制
費用控制就是保證產品的價格既為顧客所接受,同時又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費用控制既涉及土地、人、物料、設備、能源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又涉及企業資金的運用和管理,歸根結底是要努力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運營管理從庫存費用控制的視角,說明庫存的功能、介紹庫存控制的手段與有效方案以及經濟訂貨/生產批量。
3.進度控制
所謂進度控制,就是把運營中涉及的人員、物料、設備、資金等資源在需要的時候組織起來、籌措到位,以保證適時適量地將產品投放到市場上。也只有控制好進度,才能及時地交付顧客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才能更好地應對顧客在產品種類、數量和交貨期上的變化。
表1-2具體列示了運營系統的運行與控制的內容及其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表1-2 運營系統的運行與控制的內容及其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1.2.4 運營系統的更新與改善
任何一個運營系統,不論其規劃與設計如何科學,也不論其運行與控制如何精準,都免不了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即使當時看來已經是最好的,也要不斷進行更新。這就帶來了運營系統的更新與改善問題。
對系統中的項目而言,其特殊性也決定了企業應采用特殊的方法對其時間、費用、質量、范圍等進行規劃、建設、運營、更新與改善。
企業總會是某一供應鏈上的一個節點,毫無疑問,企業的運營管理應是基于供應鏈的。近年來,供應鏈管理中涌現出了眾多新理論和新方法,企業應積極應用這些新理論和新方法管理運營系統。
精益生產越來越煥發出勃勃生機,已經從傳統的制造業延伸到服務業,并嘗試在非營利組織中找到應用。
互聯網運營不僅是運營管理的新發展方向,而且為有效運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把上述四個方面的內容歸納起來,就形成了如圖1-3所示的“運營視圖”。運營視圖涵蓋了本書的全部內容。

圖1-3 運營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