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管理(第7版)
- 馬風才 谷煒編著
- 3760字
- 2025-05-07 11:18:09
1.4 運營管理的新發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運營管理的發展也從來沒有停息。運營管理的新發展表現在企業社會責任歸位、運營戰略正在并越來越受重視、工業互聯網及其對運營管理的重構、智能制造等幾個方面。
1.4.1 企業社會責任歸位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涉及方方面面。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會計丑聞、天價醫療費、非法食品添加劑、某些股票經紀人散布有關股票的誤導信息、侵犯網絡信息的隱私性和安全性、行業欺詐、在金融和電信等企業中傳播顧客的個人信息等都屬于社會責任問題。這些問題已招致公眾的強烈反對并引起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關注。
從企業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更多地關注公眾和社會的利益、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雖然短時間內會犧牲企業的經營業績,但從長期看,會改善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可通過吸引大量人才、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等方式彌補短期的損失。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做出了準確的定位:企業首先應該是遵紀守法的法人,然后才是營利組織。
今天,低碳運營模式日益受到社會和各類組織的重視。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在企業層面,應對企業的碳源進行分析,跟蹤碳足跡,測算其排放量,以企業內部小循環為支撐,創新技術和管理,實行低碳運營模式。
像惠普這樣的世界頂尖公司已經把對全球公民責任的承諾與公司運營聯系起來。在全球范圍內,惠普根據對業務、技術和社會的重要性確定了其社會責任的三個戰略重點:環境可持續性、隱私和社會投資。每年,惠普都會評估客戶需要和發展趨勢,據此制定全球社會責任戰略。創新、管理、社會責任、產品與服務構成了惠普這一品牌的四大支柱,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
1.4.2 運營戰略正在并越來越受重視
20世紀70年代初,哈佛商學院的威克姆·斯金納(Wickham Skinner)提出了運營戰略的概念。運營戰略可總結為如何通過運營管理贏得組織的競爭優勢,其構成要素包括低成本、高質量、準時交貨。現在,越來越多的組織認識到了運營戰略對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了運營戰略對企業發展戰略的支撐作用和對運營策略的引領作用。可以預見,今后,運營戰略將越來越受到管理層的重視。
通用電氣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同時也是高質量、高科技工業和消費產品的提供者。通用電氣致力于通過多項技術和服務為顧客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眾所周知,通用電氣通過四大戰略獲得了數十年的高速增長:全球化戰略、服務戰略、6σ質量要求戰略和電子商務戰略。這四大戰略有的涉及服務管理,有的涉及質量控制,有的涉及流程變革。通用電氣已經把運營戰略提升到公司戰略的層次,從這點上足見其對運營戰略的重視。
1.4.3 工業互聯網及其對運營管理的重構
1.工業互聯網簡介
(1)工業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于2012年提出。隨后,通用電氣、IBM、思科、英特爾、AT&T五家行業龍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經過IIC的努力,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被逐漸推廣開來。
(2)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工業互聯網是指主體、設施和產品互聯互通,以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資源要素,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一種開放的工業生態。
上述定義中的主體包括產業鏈上的各種個體或組織,如顧客、零售商、分銷商、制造商、供應商等。其中的設施包括各種硬件,如工廠、配送中心、倉庫、機器、運輸設備、作業場地等。定義中的產品既包括要交付給顧客的最終產品,也包括半成品和原材料(原材料即上游成員企業的產成品)。定義中的互聯互通既包括主體與設施或產品的聯通,也包括不同主體之間、不同設施之間、不同產品之間的聯通。
(3)工業互聯網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石。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們進入了蒸汽機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氣化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進入信息化時代。那么,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讓人們進入了智能化時代。
人們普遍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發端于2012年至2013年。2012年,通用電氣發布《工業互聯網:打破智能與機器的邊界》白皮書。2013年4月,在德國漢諾威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工業博覽會,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的概念受到了特別關注。
帶有智能化的標志,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了嗎?至少,我們真的已經看到了它的潮頭。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的構建、發展和應用,都在加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傳統產業正在被重新定義,人工智能、清潔能源、量子信息、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的真實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4)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2006年,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舉辦的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研討會上,對CPS的概念進行了詳細的描述。CPS是集計算(computation)、通信(communication)與控制(control)于一體的(這構成了其3C技術內核),能夠實現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統。
正是在CPS理論的指導下,通用電氣等行業巨頭才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
工業4.0則發軔于德國聯邦教育局與研究部、聯邦經濟和技術部聯合資助德國國家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而啟動的一項國家級高科技戰略規劃。
與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的不同之處在于,德國提出的工業4.0是指以信息物理系統為基礎,實現企業制造系統的網絡化集成以及價值鏈的數字化集成,進而構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制造,全面提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和制造業的商業價值的工業變革。
但是,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的本質是異曲同工的。
2.工業互聯網對運營管理模式的重構
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企業價值取向的重新定位有了可能,組織結構的重構變得更為現實,企業運營體系的重構進而有了保障,產品研發方式的創新變得更為容易,生產過程控制、物流配送與顧客服務等創新解決方案可以更快地被提出。
事實上,以下運營管理模式正在或將要實現。
(1)顧客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企業能夠直接從顧客那里獲取個性化需求,并通過設計與制造的大規模定制來滿足這些需求。
(2)柔性化的制造。企業能夠更好地響應來自內外部的各種變化。需求管理、設計變更、過程管理、維護更新等變得更靈活。
(3)智能化的運營管理。企業可以實現人、設備、產品的互聯互通,對價值鏈節點企業數據以及市場數據、銷售數據、采購數據、研發數據、工藝技術數據、設備數據、生產過程實時數據、產品與服務數據、物流配送數據等進行深度挖掘,以給出更加科學的運營管理方案。
1.4.4 智能制造
1.智能制造的定義
智能制造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懷特(P.K.Wright)和布恩(D.A.Bourne)于1988年出版的《制造智能》一書中。
智能制造可以定義如下:通過各種數字化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實現運營系統研發、采購、加工、儲運、售后等全過程的自感知、自適應、自執行、自學習、自決策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2.裝備智能化
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在裝備智能化。那么,什么樣的裝備才是智能的呢?
如果一臺裝備僅僅具備自感知、自適應、自執行功能,這臺裝備頂多是自動的,還算不上智能化。真正的智能化裝備必須具備自學習、自決策能力。
舉個例子,利用一臺機床加工一種零件,可分為以下4個基本步驟:首先,在機床上固定好工件,并根據零件規格,安裝好符合要求的刀具;然后,根據工藝要求,設置好轉速與切削深度等參數;接著,按下啟動按鈕,機器開始自動加工零件;最后,取下加工好的零件并送檢。
在這次機床自動運行過程中,作業場地出現了超標準的振動,于是機床就自動停止了運行,待振動消除后,機床又自動恢復了運行。
經過檢驗,這次加工的零件達到了一級品標準,機床狀況也非常好。
然而,如果這臺機床僅僅具備上述功能,還說不上是智能的。
現在,有一臺更先進的機床,除了具備剛才那臺機床的上述功能外,在零件加工過程中,還會回傳一些信息。例如,這臺機床可以“告訴”技術人員:當前設置的轉速參數需要優化,并給出了相應的優化參數。按照給出的優化參數,加工的零件精度會更高,機床壽命會更長。這臺機床之所以能夠回傳這樣的信息,是因為在分析歷史數據和當前加工參數的基礎上進行了學習,推演。這就是智能機床。
當然,如果這臺機床還具備根據優化參數調整設備的自決策能力,那么它就實現了高級智能化。
試想,如果這臺機床還有一些更高級的功能:不但會把使用工況實時回傳給機床制造商,還能為機床制造商提出一些優化機床性能方面的建議,那么,這臺機床就實現了供應鏈層級的智能化。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加持是智能制造的標配。
3.智能制造的應用場景
智能制造既可應用在制造行業,也可以應用在服務行業。其中,對制造行業來說,工業互聯網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型基礎設施。
下面介紹智能制造的其中一個應用場景。
中車大連公司轉向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通過裝備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了采購、設計、制造、倉儲全流程的貫通,建立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倉庫管理系統(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等的數字要素協同聯動機制,實現了技術數據和資源數據直達工位、制造過程數據實時采集、質量數據全流程追溯、能源消耗數據實時監控。特別地,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虛擬場景與現實場景實時映射,為工業元宇宙的探索應用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