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讀論語《述而》后感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孔子說:道重傳承而少創新,相信并喜歡古文集,這方面我可以與老彭做比較了。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遇到不懂的事和道理默默記下來然而去認識了解,學習東西不知道厭學,教育人不知道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什么難的?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說:品德不修正,學習不講究,聽好的建議也不去執行,自己有錯也不改,是我擔憂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衣著整齊,面色和悅舒展。告訴我,不管什么場合,都要注意儀表,保持平常心對待。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icon。”

孔子說:我現在衰老很,好久沒有夢見周公。其實孔子在說我時日不多了,周公時期的禮儀還有文化我卻沒有很好發揚光大。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孔子說:人這一生要立志于道,有高尚品德,做事要有仁慈之心,博古通今的能力。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說:自行了束修之禮以上的人,我都會教誨。這句話爭議比較大,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個解釋,因為束指捆,脩通修,束修就是十五左右青少年,古代這個年齡的人開始學習各種技藝了,正好應證吾未嘗無誨焉。我查過許多版本解釋,說束脩指十條干肉的見面禮,通讀論語后發現,孔子有許多貧困潦倒的學生,有的更本拿不出來見面禮,他也在教。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時,不要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時,不要啟發他。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那就不要繼續向下講了,學生消化不了。”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孔子去吊喪,由于悲傷,沒有心情吃好飯,也不會參加其他的娛樂項目。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時則盡我最大能力去推進,不用我則把能力藏起來,能這樣做的就你和我!子路說:夫子統帥三軍,喜歡與誰共事?孔子說:赤手與老虎博斗,徒步過大河,這樣的人死了活該,我不與他共事。會與那些臨事不慌,謀定后動的人共事。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說:人的富貴是符合道的方式得到的,我就算給他當趕車的人,我也愿意。如果不是,那我還是做我喜歡的事吧

子之所慎:齊、戰、疾。

孔子所謹慎的事:修心,戰爭,生病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齊聽到《韶》的音樂,很長時間陶醉在音樂的里,都把食物味道都忘了,說:不知道音樂的作用能達到這種境界。

冉有icon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icon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icon、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冉有說:夫子可愿意幫衛國國君?子貢說:不知道,我去問問。走進去問孔子:伯夷、叔齊他倆人怎么樣?孔子說:圣賢。又說:他們有什么怨悔?孔子說: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有什么怨悔的?子貢走出來說:夫子不會幫的。

這段文字表達是子貢通過間接問孔子,孔子只會做符合道的事。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說:粗茶淡飯,胳膊當枕,我也樂在其中。行不義之事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是浮云。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說:假如讓我年輕幾歲,五十開始研究《易》,那就不會有什么大的過錯了。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孔子在讀《詩》《書》及執行禮儀都用普通話。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問子路孔子怎么樣?子路沒有回答。孔子開玩笑說:你為什么不這么說,發憤起來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忘記憂愁,不知道自己的年齡。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說:我并非一生下來就有知識,只是我喜歡的古文,不斷的探索。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從來不說怪異,暴力,判亂,鬼神的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三個人中,必有我值的學習老師。他好的方面我學習,不好的方面看看自己身上可有,有我就改。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說:上天賜予我這樣品德,桓魋能拿我怎么辦?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說:你們都以為我隱瞞什么?我沒有什么隱瞞。我沒有什么行為不能與你們說的,這就是孔丘。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以知識、德行、忠誠、信譽四方面來教育學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孔子說:圣人我沒有看到!能看到君子,也可以。又說:完美的人我沒有看到,能看到持志以恒的人,也可以。沒有說成有,虧說成贏,貧困裝成富有,這樣的人難有恒心。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釣魚用竿不用網,射鳥不射巢息的鳥。意思就是做事不能做絕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孔子說:大概有那種不知道而能憑空創作的人,但我不是。我喜歡的多聽,擇比較好的記錄下來,多看而認識了解,這樣就比生下來就知道的的人差一點。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互鄉這個地方人難以溝通,孔子卻接見一個小孩,有人就疑惑。孔子說:我們應該贊同進步,不贊同退步,何必區分那么很?人家改過自新,我們贊同他,不要追著過往不放。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說:仁義離我們遠?其實不遠,只要你想仁義,仁義就在我們身邊。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問孔子:昭公知禮節?孔子說:知禮節。陳司敗退出孔子房間后,與巫馬期聊了起來說:我聽說孔子很正直,不結黨營私,為什么偏向昭公?昭公娶一個吳國老婆,是同姓。昭公要是知禮節,那誰都知道禮節?巫馬期把這事告訴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我有錯,就有人指出來了。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與會唱歌的人在一起,必須讓他展示一下,自己在后面附和。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說:求學,我與別人差不多,身體力行做君子,就方面我還沒有達到。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孔子說:如果談圣與仁,我是不敢說。但要說學習不知厭惡,教授別人不知厭倦,這點我還能做到。公西華說:你說的這點弟子們做不到。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孔子生疾病,子路去祈禱。孔子說:有祈禱這一說?子路說:有啊。《誄》書上就有祈禱。孔子說:那我已經祈禱很久了。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孔子說:奢侈則會帶來非多不良社會風氣,儉樸則會讓許多人沒有太多想法。與其不良社會風氣,寧愿讓人們簡單一點。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溫和而且嚴厲,威信但不兇猛,恭敬且安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保德县| 江川县| 会理县| 北流市| 福鼎市| 眉山市| 怀安县| 龙川县| 罗田县| 刚察县| 蒲城县| 天水市| 隆尧县| 娄烦县| 林芝县| 大安市| 旅游| 芷江| 阿合奇县| 泸西县| 沙雅县| 康马县| 襄城县| 定西市| 武川县| 加查县| 边坝县| 百色市| 宝清县| 沙洋县| 阳东县| 盐池县| 镶黄旗| 水富县| 泸水县| 平泉县| 津市市| 关岭| 扎囊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