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讀論語《雍也》后感
書名: 論語讀感作者名: 搬磚人2025本章字數: 2659字更新時間: 2025-04-25 10:22:29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孔子說:雍,你現在能力可以成就一番事業。雍問桑伯子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人很簡單。雍說:思想慬慎行動簡單,對待別人,不是很好?要是思想簡單行動也簡單,那就太簡單了?孔子說:雍說的對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哀公問孔子:你那些弟子誰最愛學習?孔子說:應該是顏回,他不遷怒于別人,同樣的事不會犯兩次錯,不幸過早過世了!到現在我還沒有見過像他這樣的人。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子華(赤)要到齊國去,冉子為子華家中老母與孔子要點糧食。孔子說:給他一釜。冉子說少了點吧。孔子說:再給一庾。冉子私下給了五秉。孔子知道了說:赤到齊國,騎肥壯的大馬,裝好的衣服。我聽說,君子救急不救窮,而你還救富。原思當總管,給報酬九百,原思認為給多了,推辭。孔子說:不要推辭,每個人報酬是根據職位來定的,你要這樣就會打亂職場報酬!你要用不了可以分給你的鄰居或親朋好友。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對雍說:犁田的牛也能生下祭祀的好牛,雖然有人不想用,但山神能舍得?主要是說一個人不要過分在乎自己的出生家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說:顏回可以長時間做到不違背仁義準則,而其他人只能做到短時間不違背。
季康子icon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季康子問:仲由可以從政?孔子說:仲由做事果斷,從政有什么困難?那賜可以從政?孔子說:賜通達事理,從政有什么困難?那求可以從政?孔子說:求多才多藝,從政有什么困難?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得了疾病,孔子去探望,隔著窗口握著伯牛的手(說明病情很嚴重,命不久矣)說:怎么會死呢,難道這就是命啊,你這樣的人怎么會得這樣病,你這樣的的人怎么會得這樣的病。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論賢德,那屬顏回!住在簡陋的房子,一天一簞食,一瓢飲,別人早就受不了,而他天天快樂的很。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不是我不愿意學習你的道理,是我能力不夠。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是他不堅持,中途而廢,畫地為牢,裏足不前。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的榜樣,不要做小人的榜樣。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在武城做事。孔子說:你有那里發現人才?子游說:有一個澹臺滅明的人,做事都是公事公辦,從來不“走后門”。不是公事,從來不到我辦公室。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孔子說:孟子反做事低調,不夸耀,撤退時他主動殿后,等都進入安全的地方時,他說:不是他勇敢,是馬跑的慢。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子說:沒有祝鮀的能言善辯,只有宋朝美貌,在如今的世上很難生存。主要是意思人要有真材實學,靠一時美貌是難以長久。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說:都知道進出屋都從門經過,為什么就沒有人學習道?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就顯得粗俗,文化過剩就顯得浮于表面,掩蓋現實。文化與本質相當,才有發展。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說:人這一生就要正直,一生不正直的人只是僥幸,遲早會出事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做任何事,知道怎么做的不如喜好做的,喜好做的不如以此為樂的人做的好。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說:智商還好的人,你可以與他談論很深奧的理論知識;智商不好的人,就不要與他談論很深奧的知識。道理就是因材施教。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樊遲問什么是智慧,孔子說:對別人仁義,以鬼神恭敬但遠離,這就是智慧。那什么是仁。孔子說:仁就是先付出后收獲,這就是仁。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德的喜歡山,智慧喜歡動,仁德的喜歡靜,智慧的人樂觀,仁德的人長壽。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孔子說:齊國做一些改革,人文就接近魯國,魯國做一些改革,人文就接近仁德了。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說:酒杯不像酒杯,酒杯啊!酒杯啊!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問:一個仁德的人有人告訴他有一個仁德的人在井里,他會不會也跳到里面?孔子說: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可以在井外救他,不可跳到里面;你可以欺騙,不可以愚弄。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人搏學增加文化知識,用禮來約束自己,就可不判離道。
子見南子icon,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見南子(品行不端正),子路不高興(平時教我們要仁義道德,你卻與品行不端正的人打交道),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什么不正當的事,那就讓老天懲罰我吧!老天懲罰我吧!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標準,已經到了極致了,人們缺乏這種標準已經很久了。
子貢icon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有一個人搏愛于民且能周濟眾人,怎么樣?是否仁德?孔子說:不止用仁來表達?必須用圣德!堯舜都做不到。仁德的人,自己要立志也要幫助別人立志,自己要達到的事也要幫別人達到。就近取榜樣,推己及人,這就是仁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