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認識你的原生家庭
  • (美)維安娜·法魯恩
  • 9字
  • 2025-04-30 10:24:32

第一部分 我們的本源

第1章 我們的過去鑄就了現在

我收到了一張來訪者的登記表。這張表的信息不多,只有名字、年齡,以及簡單說了一下她想解決的問題。

娜塔莎·哈里斯,38歲

我想搞清楚我的男朋友能不能和我共度一生。這件事困擾了我好久,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能幫幫我嗎?

娜塔莎不了解心理治療。她的朋友終于說服她與治療師(我)聊一聊,于是,她對第一次會談感到既緊張又興奮。

“我非常需要治療”,她說,“謝謝你抽空見我。我拖了很久,不能再拖了。我的朋友也聽夠了我的抱怨。”她有點緊張地笑了起來。

我會心一笑。

“我覺得同樣的故事一遍一遍重復,就讓人提不起興趣了。自從我和他們認識以來,他們一直聽我講同樣的事情。”

“你們認識多久了?”我問。

“哦,我們打小就認識,已經認識三十多年了。”

朋友聽夠了她的抱怨,她不僅對現任男友不滿,對歷任男友都不滿。

“你總對他們抱怨什么?”

“嗯,我的抱怨更像是感受,不太對勁的感受。他們說我不應該一直挑毛病,就像我只會破壞好事一樣。我不太清楚。我想我確實會把對我好的人推開。別人都這么說,或許真的如此吧。”

我已經了解娜塔莎的想法了。他人的評價顯然滲入她的敘述之中。她不了解自己的感受,不承認她已知的情況,也不清楚自己真實的狀態。

“你的朋友似乎對你的戀愛有很多看法。不過,我很好奇你怎么看待你的男友以及你們的關系呢?”

“好的。克萊德很出色,他聰明迷人、事業有成。他談吐風趣,待人善良體貼。你看到克萊德,就會覺得他沒有任何毛病。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理想的對象,我與他很般配。”

我打斷了她的話:“你認為克萊德是理想的對象嗎?”我想讓她關注自己對他的感受。

“我也這么覺得。他對我很好,人也優秀,我真沒什么可挑剔的。我只是覺得這有問題或者以后會出問題。或許我有沒注意到的地方,你知道嗎?比如,如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呢?”

“在你其他的戀愛關系中,發生過意想不到的事情嗎?”

我突然不談克萊德,這似乎讓她很驚訝。

“我認為沒有,確實沒有。”她回答。

“你的家庭中發生過意外的事情嗎?”我接著問道。

她停下來,疑惑地看著我,“這和我的家庭無關吧。為什么治療師總是繞到這個話題上來呢?老實說,我的童年很美好。我覺得你發現不了什么,我更想知道克萊德以后會怎樣。”

這時,我感受到內心愉悅的輕笑,想到了布琳·布朗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她在第一次會談中同樣與治療師設定界限:“沒有家庭的問題,沒有童年的垃圾,我只想學習一些策略。”

劇透提醒:只講策略的治療方法對布琳沒有效果,對你也沒有效果。無論你是否承認,“家庭問題”和“童年垃圾”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知道你可能不想聽到這句話。甚至你堅稱多年前的事現在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你成長了,對吧?或許你已經釋懷了。你很難相信幾十年前的事依然操控一切,主宰著你的生活。

不過,我確定的是你的過去形成了對你當前生活造成影響的模式。

因此,即便你發生了變化,得到了重要的成長,即使你與過去不一樣……你還是家族鏈上的一環。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更宏觀的家庭系統正在或多或少地指引著你的生活。此外,你的過去可能操縱著你的生活,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你很可能就經受著由此帶來的痛苦。

我的朋友,過去是永恒的。你越想逃離過去,它越是如影隨形,越想引起你的注意。你想過為什么你們因為同樣的事情反復爭吵嗎?想過為什么你總是選擇同類型的伴侶嗎?想過為什么無論你如何努力想要改變,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嗎?你內心的批評者為什么一再指責同樣的事?這是由于你的過去正在尋求你的關注。“童年的垃圾”以某種方式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如果認識到這一點,你將會受益匪淺。

娜塔莎不想花時間探索童年經歷,這其實能說明很多問題。我馬上就意識到在她開始探索之前還要花點工夫。她還沒有準備好,這不要緊。不過,令人興奮的一點是,家庭故事的探索之旅一定會揭示她的過去和現在之間的重要聯系。她將看到她的原生家庭和當下的問題之間的關聯。如果她繼續探索下去,她就會很快意識到她和克萊德的交往不像她認為的那樣一目了然。

娜塔莎不是個例。她和大多數來訪者一樣只想聊一聊讓她來接受治療的問題——她是否要繼續維持這段戀情。深入探究她的過去(家庭互動、行為模式以及幾十年前的經歷)似乎是無關的、無用的與無關緊要的。她知道他們即將訂婚(克萊德正在挑選訂婚戒指),因此,除了審視這段關系,其他事情好像都是在浪費時間。和克萊德訂婚或分手,是一直困擾她的決定。

當然,從她的角度來看,這是有道理的。大多數人都關注自己想解決的問題,而不是關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過娜塔莎不知道的是,只考慮克萊德的問題才會讓她陷入毫無頭緒的狀態。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娜塔莎不僅探索了她的童年經歷以及過去的戀愛關系,還審視了她與父母、她與姐姐的關系。最終,克萊德的問題以及困擾她多年的其他問題都有了答案。

你值得花點兒時間審視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不過,這并不容易。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一起完成這項任務。如果你意識不到原生家庭的模式,就一定會以可預見的、通常是破壞性的方式一再重現這些模式。就像娜塔莎一樣。

在打破舊模式之前,娜塔莎像許多人一樣確信自己的童年是理想而美好的。她的父母婚姻美滿,她在溫馨的家庭中長大。“沒什么可抱怨的。我的童年生活非常美好,我覺得到處挑毛病很可笑,很多人的生活比我還糟糕呢。”

娜塔莎出現了理想化與“創傷比較”。因為“別人的情況比她更糟”,所以,她不承認自己的故事。“別人”是指她認識熟悉的人。她的一位朋友受過父親的虐待,一位朋友13歲時母親去世了,還有一位朋友的哥哥輸光了家里全部的積蓄。

她說:“那些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麻煩,才是真正的痛苦和創傷。”相比之下,她的傷痛不值一提。她認為自己無權感到受傷。

值得注意的是,她使用“真正的”這一詞語。我從她的話語中聽到的是:我的痛苦和創傷并不明顯。它不是明顯可見的,別人能看出來嗎?我自己能認出來嗎?你能理解我的痛苦嗎?

因為娜塔莎過去經歷過痛苦——我能從她的聲音中聽出來,也能從她給我講的故事里體察出來。不過,除非她認為這些痛苦值得關注,否則我們無法解決它。

無論你把痛苦最小化還是最大化,創傷比較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這會讓你遠離自己——遠離你的故事、你的脆弱乃至你的治愈。就像娜塔莎一樣,美化過去是常見的現象。這是自我保護的行為。如果你繼續從積極的視角看待家人,你就不必面對痛苦,不會感覺背叛了他們或者無視了他們曾經給予的關懷與愛護。如果過去不如你認為的那樣安全,你可能有更多損失,擔憂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這是困擾很多人的兩難境地:既批判性地看待原生家庭,也認可家庭中的關愛與努力。我們很難同時持有兩種互斥的觀點。不過,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原初故事,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痛苦與創傷,如果你夸大或弱化自己的真實經驗,如果你總是美化自己的體驗,或者如果你總是理性分析自己的體驗,那么,你很可能成為自己生活的旁觀者(產生不真實的感覺)。

娜塔莎需要做的是停止創傷比較,排除其他干擾,關注自己的痛苦,承認真實的原初故事。她需要從自己扮演的家庭角色開始。

你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

孩子們善于察言觀色。他們一直觀察、留意、感受并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他們非常關注別人的情緒感受,如果他們覺得父母或兄弟姐妹傷心沮喪,就會擁抱或親吻對方。你會發現孩子注意到了許多成年人忽視的事情。他們的直覺依然敏銳,不受持續出現的事件的干擾。他們關注當下,適應周圍的環境,還不會通過借口或弱化的方式遮掩自己或他人的痛苦。他們也不怕說出自己看到了別人的痛苦,就像大多數人一樣,他們往往想解決他們覺察到的任何問題。

孩子對痛苦的敏感以及想消除痛苦的沖動往往導致孩子在家庭維系上起著關鍵的作用,比如為家人提供情感支持,或者看護年幼的弟弟妹妹。孩子也許想讓父母暫時忘卻生活的艱辛,或者想讓父母過得輕松一些。比如,你的兄弟姐妹有特殊需求,你注意到父母的緊張疲憊,就會扮演乖孩子的角色:照顧自己,自力更生,不給家庭增加額外的負擔。適應力強的孩子會注意到家庭的需求,并扮演保護自己或保護家庭的角色。

關鍵的問題是:你多久以前就開始扮演這一角色呢?它可能現在依然影響著你的行為與反應。這是過去的經歷產生持續影響的主要方式之一。你可能無意識地選擇伴侶、朋友乃至工作。在這些關系中,你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自己非常熟悉的角色。如果你曾經是家庭完美主義者,你可能在成年關系中依然保持完美主義的傾向。如果你曾經是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照顧者,你可能仍然要照顧每個人的需求。如果你是被忽視的孩子(安靜、沒有存在感、不被關注的孩子),你現在也很難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家庭中的開心果,你仍然認為自己有責任逗樂別人。不過,童年的角色還會以更微妙的方式影響你,比如在你不想扮演童年角色的時候。如果你曾經是父母的傾聽者或情感支持者,你可能發現自己不想為伴侶提供情感關懷與親密感。如果伴侶或朋友表現出任何情感的需求,可能就會讓你想起童年時為扮演支持者的角色有多么耗費心力,以至于你拒絕任何關系、親密與脆弱。

你曾經承擔的是維系家庭所必需的角色。不過,你現在不需要它了。事實上,你的角色可能正是你無法治愈的原因。它可能使你無法發現、命名并處理更深層的痛苦,繼而使你無法與伴侶進行溝通與保持親密。這就是我與娜塔莎一起探究她猶豫與她的愛人克萊德訂婚時找到的原因。

幾周過去了,娜塔莎一直說自己的童年生活很美好。在幾次會談中,我都詢問她害怕他們的關系出現怎樣的意外(她害怕有一天發現克萊德有所隱瞞)。我問她在她的家庭與過去的戀愛關系中是否出過意外,她沒有找到答案。不過,當我詢問娜塔莎有沒有隱瞞某事的時候,事情開始浮出了水面。

她說她在十五歲時偶然發現她爸爸電腦上的一封電子郵件。她的電腦出了問題,而她的作業第二天要交,她就問爸爸借電腦。她爸爸答應了。

她說:“他肯定沒注意他忘了關郵件。”她開始掉眼淚。

“事情一目了然,就在我的眼前。我看了他們的每一封郵件。每一封。我無法移開視線。這太荒謬了。一個不是我媽媽的女人,向我爸傾訴愛意,感嘆周末過得多么美好,再也不想和我爸分開了。我爸爸對她說了同樣的話。這段婚外情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沒有人知道。爸爸走到我的身邊。我只是含淚看著他,號啕大哭起來。那一周我媽出差,妹妹去參加籃球訓練了。他看著我說:‘別告訴你媽。我保證我和她斷了。’我們再也沒談過這件事,我也沒告訴我媽。他結束了這段婚外情——我定期查看他的電子郵件和手機來確定這件事。他讓我這么做。我認為這是確保‘協議’有效的默許方式。”

她停下來,搖了搖頭。在和我分享這件事的時候,她一直低垂著眼睛。現在,她的視線慢慢上移,看到了我的眼睛。

“多么沉重的負擔啊”,我平靜地對她說,“這個秘密,你保守了二十多年。我能想象到你保守秘密時的痛苦、困惑和疑慮。”

娜塔莎保守了秘密。她出色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她一直守著秘密,都快忘掉這個秘密了,以這樣奇怪的方式讓她的家庭繼續保持“快樂、關心、愛護”的狀態——一切看似是美好的。

難怪她相信她的童年是美好的。娜塔莎的角色是保密者,掩蓋并保護家人不受任何潛在的痛苦與悲傷。不過,正是由于娜塔莎的角色扮演非常成功,這段過去的經歷才困住了她,讓她找不到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

用真實換取依戀

當你年幼的時候,你經常被父母或看護者要求(或鼓勵)多做某些行為或少做某些行為,以得到他們的關愛、溝通、認可、安全或肯定。你得到了來自父母的信息,他們認為這些信息不會傷害你,事實上卻讓你變得不能堅持自我。想一想你兒時做過的事情,你就會認同這一觀點。你想知道原因嗎?因為你需要依戀,依戀是你生存的必要條件,你需要別人的關愛、期望、選擇、保護與重視,保證自己的安全勝過一切。

不過,你需要依戀,也需要真實。真實就是自由地生活與感受,向與自己親密的人充分展現自我。真實是我們存在的核心。缺乏真實,就會出現內心的死亡。

真實和依戀都是強烈的需求。然而,正如創傷與成癮專家加博爾·馬特博士說的:“當真實威脅到依戀時,依戀打敗了真實。”許多人認為這必須有所取舍:為了與你交往,我必須放棄自我,或者為了做真實的自己,我必須選擇遠離你。這是包括你在內的所有人反復做的決定。

在年幼的時候,我們的確要用真實換取依戀。我們當然會這樣做,這是更重要的生命線。好成績讓爸爸感到快樂,舉止安靜讓媽媽不會煩躁,減肥會受人歡迎,身體健康意味著父母少操心,挺身而出意味著爸爸不再傷害妹妹,贊同別人能讓關系和諧,幫助媽媽讓她沒那么急躁。你學會調整自己,確保父母不會拋棄、拒絕、憎恨、批評或否定你。遺憾的是,我們在成年之后依然如此。但這是因為我們習以為常了,并且我們知道“當我們改變自己適應他人時,別人會給予我們認可、歸屬、優先重視、信任和安全”。

在你關于依戀與真實的原初故事中,你第一次學會了反復背叛自己,學會了放棄自己以獲得依戀,開始為了滿足你認為的需求而改變自己。

請深入思考一下。你確信成為別人(而不是成為自己)是你達成目的的唯一途徑嗎?“如果我遵從你的意愿,我就能得到關愛、聯結、贊揚、安全與認可。”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你竭力調整適應。不過,成功的改變并不意味著勝利。它實際上并沒有滿足你的期望。即使你因為成績優異、上演帽子戲法進球或者因沉著冷靜得到認可時,你在內心深處也知道發生了什么。你知道出于不真實而獲得的認可是不可信的。難怪我們會變成缺乏安全感、信心不足、疑人疑己的成年人了,也難怪我們難以展現真實的自己,難以相信別人會關愛你、選擇你、尊重你、尊敬你。

娜塔莎的故事就是極好的例證。她變得善于改變自己。她使家人免受父親不忠的痛苦,她的家庭溫馨而又和諧。不過,勝利并沒有讓她放松下來,她一直心事重重,無法觸及自己的痛苦、悲傷與損失。她用真實的自我換取了對父親的依戀(父親要她保守秘密)以及對母親的依戀(母親被蒙在鼓里)。這種交換剝奪了她的自由與復原力,使她無法應對關系中的起伏變化,也無法理性地與伴侶走向未來。娜塔莎置身于外,任由過去未解決的問題主宰著她的生活,侵入她的關系與治療。

現在與未來的關鍵在于過去

我知道你想瞄準目標繼續向前,可是,我想讓你回過頭來看一看。過去的事情、所有家庭事件都有重大的意義。如果你想治愈你的自我關系和人際關系,你要了解你的原初故事。未治愈、未解決的過去一直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但是,你沒必要讓它繼續影響下去。

遺產、家族秘密、恐懼和不安一代代傳承下去。一些事情是公開的、可選擇的,比如值得珍視的節日儀式、家庭咒語或周二的玉米卷之夜;一些延續的傳統是不健康的,甚至是隱秘的。外婆挑剔媽媽的體重,媽媽也挑剔女兒的體重;孩子討厭爸爸制定的嚴厲規則,但他成為父親后,卻因他的孩子沒有達成他不切實際的期望而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一個人害怕鄰居的閑言碎語,瞞住了自己的婚外情;年幼的孩子夭折了,家人避而不談,沒有充分地表達哀傷。

娜塔莎發現了父親的郵件,這讓她既對他人產生了懷疑,也對自己產生了同樣有害的懷疑。雖然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她帶著懷疑開始生活。她不知道誰是可信的,誰是不可信的。吸引她的是“善良”的人、安全的人——她認為誠實善良、溫和體貼的人。不過,無論他們的表現多么一致,她總是認為對方會出軌。她的應對辦法就是及早結束關系,這樣,她不會像幾十年前面對父親出軌一樣面對戀人的出軌。

娜塔莎很難發現這一點。她從來沒有把父親出軌的事告訴別人。她一直藏在心里,現在她告訴了我。接下來的幾周,娜塔莎將了解到她對克萊德的懷疑以及對事情將變得糟糕的擔心,都是她和爸爸信任破裂的延伸。父親要求她保密、別說出去,這讓她陷入困擾;持續回避與保密的行為讓她選擇認為出色的伴侶最終會欺騙她。只有當我們深入進行她的原生療愈實踐,她才能擺脫過去的影響,從而建立更幸福的關系,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包括你),我們首先必須接受的一個事實是:雖然探索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并不容易。回溯童年的想法讓你心生畏懼。一想到可能發現的事情,你就感到害怕;一思考能否應對你發現的事情,你就感到惶恐不安。此外,回溯童年,似乎偏離了你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總是等到自己陷入危機才開始醒悟。根據我的專業經驗,伴侶或個體一般拖了很久才會尋求幫助。

無論你是否有伴侶,你或許都發現你試圖找到更簡便的解決方法,而不是深入的探索。

·我自己能解決。

·如果我接受治療,我會發現更多糟糕的事情。

·我的家人已經竭盡所能,我不想因為無關緊要的事情怨恨他們。

不過,如果原初故事的探索能讓你放下心中的負擔,找到期待已久的答案,你覺得怎么樣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高陵县| 宁阳县| 林甸县| 柘荣县| 博兴县| 永昌县| 嘉祥县| 太湖县| 兴隆县| 宁河县| 沧州市| 沧源| 茂名市| 简阳市| 保靖县| 汶上县| 东明县| 漾濞| 南溪县| 德格县| 灵石县| 榆社县| 蒙山县| 博客| 鞍山市| 林州市| 大理市| 都江堰市| 潢川县| 秀山| 定结县| 阳原县| 延寿县| 高密市| 苍溪县| 蓬溪县| 察雅县| 城固县| 长子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