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洞察術(1)
書名: 每天讀點心理操縱術全集作者名: 肖文鍵本章字數: 5517字更新時間: 2015-02-11 14:01:38
心理洞察術是心理操縱術的基礎篇。學會運用心理洞察術,能夠讓你從細微之處讀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從而決定運用什么樣的心理策略達到影響對方行為和態度的目的。
1察言觀色的心理策略
言談方式演繹真實個性
語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乎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語言,但為什么同樣一句話從不同的人嘴里說出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這關鍵取決于說話者的說話方式不同,細心的人就可以從一個人的說話方式中把握他的心理活動。
能說會道者,多思維比較敏捷,反應快,隨機應變能力強。他們健談,善于跟他人講大道理,顯示自己的圣明。這一類人圓滑世故,處理各種問題相當老練,他們在絕大多數時候會很招人喜歡,所以人際關系會很不錯。
善于傾聽者,多是一個富有自己獨特的思想、縝密的思維,而又謙虛有禮、性情溫和的人。他們可能并不太能引起他人的注意,但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依賴,他們虛心好學,善于思考,是值得人信任的。
在說話中常帶奇思妙語者,他們大多比較聰明和智慧,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比較風趣,而且隨機應變能力強,常會給他人帶去歡聲笑語,很招他人的喜歡。
在談話中轉守為攻者,多心思縝密,遇事能夠沉著冷靜地面對,隨機應變能力強,能夠根據形勢適時地調節自己。他們做事穩重,從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總是首先保證自己不處于劣勢,然后再追求進一步的成功。不僅會說,而且更會聽。
在談話中能夠運用妙語反詰者,當形勢對自己不利時,能夠抓住各種機會去反擊,從而使自己處于主動地位。
在談話中能夠以充分的論證、論據說服對方的人,多是非常優秀的外交型人才。他們通過自己獨特的洞察力,往往能夠對他人有非常清楚的了解,然后使自己占據主動地位,使對方完全按自己的思路走,以贏得最后的勝利。
在談話中,經常說一些滑稽搞笑的話以活躍氣氛的人,待人多比較熱情和親切,而且富有同情心,能夠顧及到他人。他們非常圓滑、靈通,顯得聰明、活潑,許多人都愿意與他們交往,他們會有很多的朋友。
此外,自嘲是談話的最高境界,善于自我解嘲的人多有比較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
研究發現,在言談中足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態度、感情和意見。在各種因素中,言談的內容固然是最明顯的表現因素,但言談的速度、語調以及潤飾等,亦足以影響談話內容的效果。我們往往在無意中,會經由這些因素表現出所謂的言外之意,而聽者也會設法從這些因素來試圖了解對方的心理。
在說話方式的特征中,首推速度。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辯;速度慢的人,則較為木訥。此均為每個人固有的特征,依人的性格與氣質而異。不過,在心理學中,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從與平時相異的言談方式中了解對方心理。平日能言善辯的人,有時候忽然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相反地,平時木訥、講話不得要領的人,卻突然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小心,必定是發生了什么事情,應仔細觀察,以防意外。
說話速度特別快的人多性格外向,有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總給人一種陽光般的感覺。但說話速度太快的人,會給人一種非常緊張、迫切,發生了非常重大的、緊急的事情的感覺,同時也會讓人覺得焦躁、混亂以及些許粗魯。
說話緩慢的人,會給人一種誠實、誠懇,深思熟慮的感覺,但也會顯得猶豫不決、漫不經心,甚至是悲觀消極。
總體而言,當言談速度比平常緩慢時,表示不滿對方,或對對方懷有敵意;相反地,當言談速度比平常快速時,表示自己有短處或缺點,心里愧疚,言談內容有虛假。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情形是因為,當一個人的內心中有不安或恐懼情緒時,言談速度便會變快。憑借快速講述不必要的多余事情,試圖排解隱藏于內心深處的不安與恐懼。但由于沒有充分的時間讓他冷靜反省自己,因此,所談話題內容空洞,遇到敏感的人,便不難窺知其心理的不安狀態。
其次,與說話速度一樣可以呈現個性特征的,便是音調。
音調高的聲音,是幼兒期的附屬品,為任性的表現形態之一。一般而言,年齡越高,音調會隨之相對降低。而且,隨著一個人精神結構的逐漸成熟,便具備了抑制“任性”情緒的能力。但是,有些成人音調確實是相當高的。這種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兒期階段了,因此,自己無法抑制任性的表現。在此情況下,也絕對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
在有女性參加的座談會上,如果有人的評述似乎牽扯到某位女士,于是被批評的那位女士便會猛然地發出刺耳的叫聲,并像開機關槍似的開始反駁,使得在座者出現啞口無言的場面。因此,座談的氣氛已蕩然無存。音調高的聲音,被看做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言談之中,還有所謂語調的抑揚頓挫,對一個人的外在表現非常重要,甚至有時也能決定人的沉浮。
在言談方式中,除了音感和音調之外,語言本身的韻律(節奏)也是重要的因素。充滿自信的人,談話的韻律為肯定語氣;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軟弱的人,講話的韻律則慢慢吞吞。其中,也會有人在講一半話之后說“不要告訴別人……”而悄悄說話。此種情況多半是秘密談論他人閑話或缺點,但是內心卻又不希望傳遍天下的情形。
話題冗長,須相當時間才能告一段落的情況,也說明談論者心中必潛在著唯恐被打斷話題的不安。唯有這種人,才會以盛氣凌人的方式談個不休。至于希望盡快結束話題交談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駁的心理,所以試圖給予對方沒有結果的錯覺。
另外,經常滔滔不絕、談個不休的人,一方面目中無人,另一方面好表現自己,并且這種類型的人,一般性格外向。
說話比較緩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穩之人,他處事做人就是通常所說的慢性子。
習慣話題反映思想和興趣
談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談論的話題。在談話中,雖然談話者不是非常直觀地說出自己、透露出自己,但隨著談話的進行,談話者會在不知不覺、有意無意中暴露出內心的秘密。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談論內容是什么,談論者的神態和動作怎樣,細心一點,一定會獲得一些有益的東西。
一個人如果常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歷、自我的個性、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多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較濃厚,愛表現和公開自己,多少有點虛榮心。與此相反,如果一個人不經常談論自己,包括曾有的經歷、自我的性格、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則表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感情色彩不鮮明也不強烈,主觀意識比較淡薄,不太愛表現和公開自己,比較保守,多少有自卑心理等。另外,這種人可能有很深的城府。
如果一個人在敘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在敘述,不加入過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是將自己置于事外,則表明這個人比較客觀、理智,情感比較沉著和穩定,不會有過激行為。
相反,一個人在敘述某一件事的時候,自我感情非常豐富,特別注意個別細節,則說明這個人感情比較細膩,甚至會一觸即發。
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習慣于進行因果和邏輯關系的推理,給予一定的判斷和評價,說明這個人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客觀和注重實際,自信心和主觀意識比較強,常會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于他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的談話屬于概括型的,非常簡單,但又準確到位。注重結果而不太關心某個細節過程,平時關心的也是宏觀大問題,則顯示出這個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才能,獨立性較強。
如果一個人談話非常注重過程中的某個具體細節問題,對局部的關心要多于對整體的關注,則表明這個人適合于從事某項比較具體的工作。這一類型的人支配他人的欲望不是特別強烈,可能會順從于他人的領導。
如果一個人不論談論什么話題,都會不自覺地將金錢扯入話題中,比如:“這套房子真豪華,花了不少錢吧!”或者“是嗎?那你想它大概值多少錢?”這種類型的人,往往缺乏夢想。而這個缺乏夢想的缺點,很有可能會成為其人格上的致命傷,因為太過于傾向現實主義,只知道賺大錢是自己人生唯一的夢想,因此,對于別人會有何種夢想,根本漠不關心。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種超級現實主義的人,其內心也隱隱潛伏著不安全感。在他們的觀念中“金錢便是全世界”,反過來說,“若沒有金錢,便無法生存下去”。因此,只要他們身邊一沒有錢,他們就會感到十分地惶恐與不安,而且自己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們更不敢去想象,當自己身無分文、一文不名時,還有什么東西會留在自己的身邊。
由此可知,眼中只看得到金錢的人,內心其實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受到不安全感的驅使,即使累積再多的財富,他還是不能滿足,所以這種人同時也是快樂不起來的人。
一個人如果經常談論國家大事,表明他的視野和目光比較開闊,而不是只局限在某一個小圈子里。
一個人如果喜歡暢想未來,則表明他是一個愛幻想的人,這種人有的能將幻想付諸行動,有的卻不能。前者注重計劃和發展,實實在在地去做,很可能會取得一番成就。但后者只是停留在口頭說說而已,多將一事無成。
一個人談論的內容多傾向于生活中的瑣事,表明他是屬于安樂型的人,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適和安逸。
在談話時,比較注重自然現象,那么這個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規律,為人處世也非常小心和謹慎。
經常談論各種現象和人際關系的人,可能自己在這一方面頗有心得。
不愿意對人指手畫腳、進行評論的人,偶爾在不得已的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當面與背后的言辭也多會基本保持一致,這說明這個人非常正直和真誠。
對他人的評價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當面奉承表揚,背后謾罵、詆毀,表明這個人是極度虛偽的。
有些人不斷指責他人的缺點和過失,目的是通過對比來證明和表現自己。
有些人在談話中總是把話題扯得很遠,或者不斷地轉變話題,這表明他思想不夠集中,而且缺少必要的寬容、尊重、體諒和忍耐。
有些人根本忽視別人的談話,而喜歡扯出與主題毫不相干的話題,這種人懷有極強的支配欲與自我顯示欲。
有些人不愿拋出自己的話題,反而努力討論對方的話題,這種人懷有寬容的精神,而且頗能為對方著想,不失為坦蕩蕩的真君子。
頭部動作折射的心理信息
頭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頭能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頭就是心靈的指揮官。
下面我們就來破譯一些頭部動作的內涵:
1.將頭部垂下成低頭的姿態
它的基本信息是“我在你面前壓低我自己”,但這不限于居下位的人。當同事或居上位者做此動作時,它的信息乃是以消極的方式表達“我不會只認定我自己”,然后變成這樣的信息:“我是友善的。”
2.頭部猛然上揚然后回復通常的姿態
表現這種動作的時機是剛剛遇見但還不十分接近的時候,它表示“我很驚訝會見到你”。在這兒,驚訝是關鍵性的要素,頭部上揚代表吃驚的反應。用于距離較遠的時候,頭部上揚是用在彼此非常熟悉的場合。其時機是當某人突然明了某事物的要旨而驚嘆“哦!是的,那當然”的一剎那。
3.搖頭本質上是否定信號
頸部把頭猛力轉向一側,再使它回復中立的位置,這是單側的搖頭,同樣傳遞“不”的信息。頭部半轉半傾斜向一側是一種友善的表示,仿佛是同路人之間打招呼,傳遞的信息是“你與我之間,這蠻好的!”
搖晃頭部時,說話者正在說謊,而且試圖壓抑住要表示否定的搖頭動作,但又不能徹底。
晃動頭部,常被用來表示驚奇或震驚。其中隱含剛得知的消息是那么不尋常,以至于必須晃動頭部才能確信這不是做夢。
4.頭部僵直
表示說話者是如此地有分量且毫不懼怕,就算什么東西在身側摔破,都不屑一顧。
5.突然把頭低下以隱藏臉部
也可用來表示謙卑與害羞。在心懷敵意的情況下,把頭低下則具有全然不同的意義,表示頭部有緊迫的負荷,在這種情況下,其主要差異在于眼睛向前瞪視敵人,而不是隨著臉部而下垂。
6.抬頭是有意投入的行為
下屬進入上司的辦公室,站在上司面前,注意到上司的頭正低著在桌上寫東西。如果他對眼前的人物有畏怯之感,那么他會靜靜地站在那兒,直到上司把頭抬起來看他,這么簡單的動作,就足以促使下屬開口講話。
7.頭部后仰
這是勢利小人或非常自信之人鼻子朝天的姿態。一個人會把頭部后仰,其情緒變化包括:從沾沾自喜、桀驁不馴到自認優越而存心違抗?;旧希@種姿態是挑釁的仰視而不是溫順的仰視。
8.頭部歪斜
這個動作源自幼時舒適的依偎——小孩把他的頭部依靠在父母的身上,當成年人(通常是女性)把頭歪斜一側時,此情此景就像倚在想象中的保護者身上一樣,如果這個動作是用于玩弄風情,那么頭部歪斜便有假裝天真無邪或故意賣俏的意味,即表示在你的手中我只是一個小孩,我喜歡把頭靠在你的肩上。
9.頭部低垂
表示動作者深覺厭倦。
眉毛變化體現喜怒哀樂
眉毛的主要功用是保護眼睛,但它還能傳遞人內心的秘密。人們的心情變化了,眉毛的形狀也會跟著改變。
從眉毛也可識人,眉毛的動作大致有以下五種表現:
1.揚眉
當眉毛揚起時,會略向外分開,造成眉間皮膚的伸展,使短而垂直的皺紋拉平,同時整個前額的皮膚擠緊向上,造成水平方向的長條皺紋。揚眉這個動作,能擴大視野。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一個眉毛高挑的人,正是想逃離庸俗世事的人,通常會認為這是自炫高深的傲慢表現。
當一個人雙眉上揚時,表示非常欣喜或極度驚訝。單眉上揚時,表示對別人所說的話、做的事不理解或有疑問。
當我們面臨某種恐懼的事件時,可以用皺眉來保護眼睛,也可以用揚眉來擴大視野,兩者都對我們有利,但我們只能選擇其一。一般的反應是:面臨威脅時,犧牲擴大視野的好處,皺眉以保護眼睛;危機減弱時,則會犧牲對眼睛的保護,揚眉以看清周圍的環境。
2.皺眉
皺眉的情形包括防護性和侵略性兩種。防護性的皺眉只是保護眼睛免受外來的傷害。但是光皺眉還不行,還需將眼睛下面的面頰往上擠,眼睛仍睜開注意外界動靜。這種上下擠壓的形式,是面臨外界攻擊、突遇強光照射、強烈情緒刺激時典型的退避反應。
至于侵略性的皺眉,其基點仍是出于防御,是擔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緒會激起對方的反擊,與自衛有關。真正的侵略性眼光應該是瞪眼直視、毫不皺眉的。最常見的皺眉,往往被理解為厭煩、反感、不同意等情形。
3.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