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立嫡之痛

即位第一年,乾隆就效法父親雍正秘密建儲。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年輕的乾隆皇帝召集總理事務(wù)大臣和九卿到乾清宮西暖閣。當(dāng)著大家的面,把親筆書寫的皇太子姓名秘密封好,藏在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

大臣們只是見證人,并不知道皇太子是誰。當(dāng)時乾隆有三個兒子,皇長子永璜、皇二子永璉、皇三子永璋。都是小孩兒,看不出誰更聰明、誰更賢明。那就看他們母親吧。永璜的生母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永璉的生母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永璋的生母是純惠皇貴妃蘇佳氏,此時為蘇嬪。永璉的生母地位固然最高,但是大清國立儲的原則從來都不是立嫡。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庶出;順治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庶出;康熙是順治的第三子,庶出;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庶出;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庶出。皇太極是憑借自己的實力,壓倒政敵,當(dāng)上皇帝;順治是因為多爾袞和豪格兩強(qiáng)相爭,坐收漁翁之利;康熙則是因為受到了祖母孝莊文皇后的寵愛,當(dāng)上皇帝;雍正是權(quán)智高超,將皇位握在手中;至于乾隆,則是因為他的哥哥們太沒出息,他本人能力突出,順理成章當(dāng)上皇帝。

康熙深受漢文化影響,在立儲時曾經(jīng)拼命想立嫡長子,可惜最后人算不如天算,心灰意懶之后,他沒再立皇太子,所以搞得雍正即位非常尷尬。

雍正發(fā)明了秘密建儲制度是基于康熙朝立儲的困境,但秘密建儲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對于秘密繼承人來說,其中的苦處只有當(dāng)事人才知道。至少,乾隆體會是非常深刻的。因為秘密建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削奪太子的權(quán)力,所有皇子地位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很容易產(chǎn)生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被選定的那個人在當(dāng)上皇帝之前沒有特權(quán),跟兄弟們平起平坐。結(jié)果他當(dāng)上皇帝后,兄弟們難免適應(yīng)不了,有時候會表現(xiàn)出對新皇帝的不尊重。

當(dāng)皇子的日子是非常壓抑的,乾隆對此感觸很深。所以當(dāng)他出頭之后,決心廢掉秘密建儲制度,這可以理解,但是因為乾隆無法體會康熙的那種痛苦,所以乾隆的真實想法是像康熙那樣立嫡長子,換句話說,就是重復(fù)歷史。但是,作為雍正的兒子,如果一上來就廢掉父親引以為豪的秘密建儲制度,這無異于不孝,乾隆還不能這么做,但他公開表示秘密建儲制度只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甚至不惜冒著父親從九泉之下跳出來的風(fēng)險,說秘密建儲只是無膽無識的庸主所為。

當(dāng)時,大臣們已經(jīng)看出皇帝傾向于公開立儲,但那時大家還看不出乾隆居然想要模仿漢文化的嫡長子繼承制。在漢文化的傳統(tǒng)里,一定要立嫡子,即使不是嫡長子,也要求太子是皇后所生。這就是為什么朱棣篡位之后,不惜拋棄親生母親,將自己的生母說成是馬皇后。如果沒有這種制度文化,他有必要這樣做嗎?朱元璋受這種影響更深,嫡長子死后他居然讓嫡長孫繼承皇位,選一個嫡次子或者嫡三子也不是不可以的,但他一定要“嫡長”到底。

乾隆當(dāng)時沒有預(yù)料到皇帝跟太子之間是有矛盾和沖突的,若非親歷,可能很難體會,總認(rèn)為到自己身上有辦法化解,其他皇帝只是沒處理好這個關(guān)系而已。如果這樣想就錯了,皇帝與太子的沖突是勢力本身的沖突,跟父子關(guān)系沒有太大關(guān)系。

皇帝是最高統(tǒng)治者,太子是未來儲君。帝國的權(quán)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太子是潛力股啊,許多在皇帝面前不得志的人肯定想到投資太子,就算太子不想結(jié)黨,其周圍也難免形成一個黨派。對于偏向太子一派的人來說,如果皇帝剛立完太子就兩腳一蹬,那就最好不過了,最少的投資可以換來最大最快的回報。可是,大多數(shù)時候,皇帝要活很多年,有的是十幾年,有的是幾十年。太子和他身邊的人難免天天盼望皇帝死去,有這種想法,你說皇帝和太子還能和平共處嗎?皇帝自然擔(dān)心偏向太子的人謀害自己,而太子也會覺得皇帝猜忌自己,將來有一天會不會把自己給廢掉?

互相猜忌的后果就是康熙朝發(fā)生的事情,康熙朝太子事件絕不是偶然的。

乾隆秘密立儲之后,大臣們紛紛猜測誰是秘密繼承人,一般認(rèn)為是皇長子和皇二子,但誰也不能斷定究竟是誰。

直到乾隆三年(1738年),謎底才得以揭曉。皇二子永璉得了傷風(fēng),當(dāng)時大家覺得是小感冒,也沒在意。沒想到不久后永璉居然病逝了。乾隆聞訊,悲痛不已,痛哭流涕,將密詔公布出來,大家才知道儲位的秘密人選是永璉。

乾隆選擇永璉為繼承人有兩個原因,一是永璉為皇后嫡生,二是雍正生前也似乎看好永璉,永璉這個名字就是雍正取的,大有讓他延續(xù)帝國之意。

這道上諭發(fā)出來后,永璜和永璋非常受傷,他們終于明白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地位是次要的。如果乾隆這時候能夠克制,不將密詔公布,而是等時機(jī)成熟再遴選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可能對永璜和永璋就不會有太大的打擊。

永璉去世后,乾隆很長時間沒有再立太子。

乾隆十二年(1747年)除夕,就在全國人民沉浸在喜慶氣氛中時,一個重大的噩耗再次降臨到乾隆頭上,皇七子永琮出痘而死,才不到兩歲。

這次,乾隆沒有像第一次那樣痛哭,但他還是公布了內(nèi)心的秘密,也就是永琮是他內(nèi)定的繼承人。永琮是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這樣一來大家就知道了,原來乾隆挑繼承人只會從嫡子中選。

永琮夭折后,乾隆悲痛地說:“本來從來沒有立元后嫡子繼承大統(tǒng)的先例,朕打算走先人沒有走過的路,求先人不能獲取的福分,這是朕的錯誤啊!”

乾隆堅持要立嫡子,恐怕還是一種思想的偏見吧!在他看來,只有嫡子繼承大統(tǒng)才算功德圓滿。當(dāng)然,乾隆的富察氏皇后確實配得上“母儀天下”這四個字。富察氏的曾祖是大清的開國功臣,家世顯赫。身為皇后,她不崇尚奢侈,反而非常節(jié)儉,喜歡用通草絨花作飾品,不喜歡珠光寶氣的東西。她將后宮管理得井井有條,連皇太后鈕祜祿氏也對她贊揚(yáng)有加。對其他妃嬪生的孩子,富察氏也極為愛護(hù)。有這樣一個賢惠的皇后,乾隆非常滿意,贊揚(yáng)說:“朕能夠?qū)P挠趪拢嚮屎蟮膸椭椭С帧!?/p>

乾隆公開說過這話:“選擇繼承人第一考慮的要素是嫡出,而不是年長。在嫡子原則上是立嫡長,而不是嫡賢。”

兩個兒子先后夭折對富察氏打擊非常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一病不起,溘然長逝。

對于富察氏之死,乾隆自然是痛不欲生,但也有一些人非常高興,譬如乾隆的長子永璜。永璜認(rèn)為,皇后去世,也就沒有嫡子了,在所有兄弟中自己居長,皇位理當(dāng)屬于自己。永璋的想法跟永璜很接近,只是沒有永璜那么快樂而已,畢竟永璜才是長子,估計皇后死了,儲位也輪不到自己。但是,永璋對皇后之死漠不關(guān)心,這一點跟永璜倒是相似的。

兩個皇子的心理應(yīng)該說是正常的,可惜城府不深。

乾隆看到他們對皇后之死不哀且樂,將他們狠狠地臭罵了一頓。皇后喪期過后,乾隆對兩人的憤怒不但沒有平息,反而逐步升級。

如果只是痛罵他們,事情還有挽回的余地,他們的政治前途還是未知。但乾隆徹底斷了他們的前途:“大阿哥是長子,三阿哥也稍長,如果能夠安分守己,至少也能做個賢王或者貝勒。可惜,你們懷有異心,不自量力,日后必定兄弟相殘。”

說到這里,乾隆想起雍正年間兄弟相殘的事件,突然變得歇斯底里,吼道:“與其將來讓你的兄弟殺你們,不如朕現(xiàn)在就親手解決你們!”

乾隆當(dāng)然說的是氣話,但是兩個皇子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乾隆的話不僅斷送了兩個皇子的前途,也給他們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們擔(dān)心將來隨時有可能被新君殺害。

永璜受此沉重打擊后,很快就病倒了,最后一病不起。乾隆親自過去探望,永璜流著淚說:“兒子不孝,不能送父皇。”乾隆也悲痛萬分。不久,永璜去世了。乾隆知道,永璜之死自己是有責(zé)任的。

乾隆在悲痛之余,追封永璜為定親王,以親王之禮安葬。隨即對群臣下了一道死命令:“今后誰若是提立儲之事,立即正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钦州市| 馆陶县| 肇州县| 根河市| 房产| 湘阴县| 冷水江市| 巴塘县| 临漳县| 昌平区| 广德县| 尚义县| 苍溪县| 江达县| 闽清县| 江都市| 霍城县| 临武县| 耒阳市| 岳普湖县| 怀仁县| 中山市| 双牌县| 崇左市| 桐城市| 筠连县| 普兰县| 静宁县| 丁青县| 黑山县| 仁化县| 江达县| 思南县| 乌兰察布市| 吉林省| 白玉县| 南川市| 哈尔滨市| 贵港市|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