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創業精神——事業成功的基石(3)

確實,創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沒有吃苦的準備,肯定是堅持不下去的。馬云在西湖論劍上多次告誡創業者:要想創業,就必須有吃苦的準備。“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或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有一天一定會到。困難不能躲避,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抗。9年創業的經驗告訴我,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面對。創業者就是面對困難。”從馬云的話中,我們也能體會到馬云當初創業時的艱辛和困難!事實上,創業的結果,創業者是無法預料的,但是創業遇到的各種困難,卻是必須承受的!

馬云經常給創業者們講述下面這個故事: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戰場即將轉移至北非。這時,巴頓將軍意識到自己的部隊早已習慣了歐洲舒適宜人的環境,一下子移師到天氣酷熱的北非,那里惡劣的氣候將成為士兵們的頭號敵人。所以,巴頓將軍就模擬北非的環境,建造了一個類似沙漠地區的訓練中心,讓士兵們在48℃的高溫下,每天在沙漠里跑上一英里,且規定每位士兵每天只能用一壺水。士兵們如同從天堂掉進了地獄,叫苦連天。但是巴頓將軍卻絲毫不肯松懈,他以身作則,陪著士兵們一起接受種種艱苦的訓練,并鼓勵士兵們說:平時多流一點汗,打仗時就可以少流一點血。

不久,盟軍總部下達了開戰的命令,巴頓將軍率領著部隊進入北非沙漠,先前的訓練這下子全派上了用場,部隊很快就適應了沙漠里的酷熱難耐氣候,絲毫不受環境的影響,并且一舉大敗德軍,在北非沙漠里屢建奇功,終于凱旋而歸。

巴頓用行動告訴士兵們的同樣還是一些成功創業者的那句話:要想創業成功,并且要想讓企業常青和永續經營,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肯定是不行的。事實上,吃苦耐勞是初創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馬云就非常重視員工的吃苦耐勞,他在招聘員工時,首要的一條就是看被招聘的員工有無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初創企業中,創業者往往是一個多面手,既是總裁,又是日常工作的顧問,也是處理難題的能手,他們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被稱為“標準型工作狂”的王永慶,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跑步6000多米,然后開始工作,除了吃飯時間之外,從不間斷工作,連看電視的時間都沒有。他的家族成員和員工稱他是“像是24小時上緊的發條”。

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賺別人看不起的錢,這是眾多創業者艱苦創業的生動寫照。馬云在“西湖論劍”的論壇上,講述了浙商的成功原因:在中國,浙江的創業者非常的多,他們百折不撓,萬難不怕,不放過任何發展機會,開創出一片片發展新天地的勇氣和精神,給中國,乃至世界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為了擺脫貧困,勤勞刻苦的浙江人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臟活、累活都愿干,從事各種別人瞧不起的下等活:彈棉花、補鞋子、磨豆腐、配鑰匙、理頭發、賣眼鏡。20世紀80年代中期,浙江省外出到全國各地創業的人數達200多萬,僅臺州地區就有10多萬豆腐大軍活躍在北京城鄉。

從馬云的話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成功的創業者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創業的時候,非常吃苦耐勞,非常勤奮。因此,創業的成功不僅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強大的實力,同樣也需要耐力,一種能克服萬水千山的耐力。朋友,如果你選擇創業,那就請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吧。吃過的苦,流過的汗都是寶貴的財富。比如,南存輝,從昔日溫州城內辛苦操勞的小小修鞋匠,幾經奮斗終成資產超過億萬美元的浙江富豪,連續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變遷之巨,其實就是一部傳奇。在這民營企業家群雄紛起的年代,外表儒雅的南存輝,骨子里流淌著古代將士的驍勇和不屈。

南存輝13歲初中剛畢業,父親因傷臥床不起。作為長子,南存輝輟學子承父業。從此開始修鞋來貼補家用。13~16歲,南存輝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修了3年皮鞋。

但是,南存輝沒有放棄對社會的觀察和思索。20世紀80年代初,溫州掀起一陣低壓電器創業潮。1984年,南存輝找了幾個朋友,四處借錢,在一個破屋子里建起了一個作坊式的求精開關廠。4個人沒日沒夜地干了一個月,做最簡單的低壓電器開關。盡管第一筆只賺了35元。3個合作伙伴都沮喪極了,而南存輝卻興奮異常,因為他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一條通往財富的路子。就從這35元的第一桶金中,他仿佛看到了創業的曙光。

1991年,在與朋友合作創辦的求精開關廠解體后,南存輝吸收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員入股,組建了典型的家族企業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南存輝個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鋒芒初露的南存輝意識到,正泰要想繼續做大,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革。于是,南存輝充分利用正泰這張牌,走聯合的資本擴張之路。他先后將當地38家企業納入正泰麾下,于1994年2月組建了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企業集團。然而南存輝在摸索中漸漸發現,家族企業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無法更多更好地吸納和利用優秀外來人才,而人才又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

到1998年,幾經思考的南存輝突破阻力,毅然決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權絕對數,對家族控制的集團公司核心層(即低壓電器主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讓出來,并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將最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為優秀的人才。就這樣,正泰的股東由原來的10個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個,南存輝的股份下降至20%多。數十位百萬資本富翁誕生了。家族色彩逐步在淡化,企業卻在不斷壯大,正泰目前已成為擁有資產30億元、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年上繳稅金逾5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創業的成功不僅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強大的實力,同樣也需要耐力,一種能克服萬水千山的耐力。朋友如果你選擇創業,那就請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吧。吃過的苦,流過的汗都是寶貴的財富。

由此可見,創業者吃苦耐勞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當然,吃苦耐勞不是那種蠻干的傳統思路,而是依據事業在市場上的種種問題做針對性的改變,然后再選擇性地擬出自己的計劃和決策,從而實現自己的贏利之路。

作者寄語

一個人的痛苦,與天下相比便不能算是痛苦;一個人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也不能算是仇恨。大胸懷和大包容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根源。

創業的道路布滿荊棘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我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有一天一定會到。困難不能躲避,不能讓別人替我去扛。9年創業的經驗告訴我,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面對。創業就是面對困難。

——馬云

翻開成功創業者的語錄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成功創業者的背后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充滿著荊棘和血淚。在馬云看來,創業就是與困難、失敗為伍,在困難和失敗面前,很多平庸之輩都低下了自己的頭顱,只有少數不甘心失敗者,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奮力拼搏,創造新一輪的輝煌。

的確,在波濤洶涌的商海當中,沒有一個創業者可以隨隨便便成功,遭遇挫折或失敗是很平常的事情,而這也是創業者必須越過的分水嶺。其實,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未必是一件壞事,它是人生的一種財富。你只要堅持下來,越過這道分水嶺,等待你的將是美麗的風景,人生才能呈現一種嶄新的境界。否則,只能是平庸一生,默默無聞下去。

下面這位創業成功者的創業經歷,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在日本,只要是一位政治家,就肯定不會對《讀賣新聞》那些犀利深刻的政論漠然視之;只要是一名體育愛好者,就必定熟悉“讀賣巨人”棒球隊的精湛球藝;《讀賣》副刊的時裝剪裁和烹調技藝,更是主婦們必讀之物。今天,《讀賣》的觸角就像櫻花樹根一樣,對日本各界起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然而在40多年前,《讀賣新聞》卻是一份瀕于破產的小報呢!又是誰使它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的?那就是被稱為“驚世之才”的正力松太郎。

當時,正力正處于事業的低谷時期,內閣的瓦解,使他也只能被迫告別偵探生涯。一天,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走進這位中年偵探的家。他就是在財界頗有影響的幸政男爵,是來替當時銷路只有4萬份、瀕于破產的《讀賣新聞》做說客的。他懇請正力挽救《讀賣》。正力謝絕了大公司的邀請,毅然決定接受這項工作,他想這份報紙的命運跟他的命運很相像。

回生有術振興報業,要緊的是抓住讀者。正力以他偵探的犀利目光,透視著人的內心深處。對于三教九流的喜怒哀樂,他真是了如指掌。上任后的頭一炮,就是面向大眾,革新版面。他增加了文教版、體育版、宗教版和廣播專刊,開辟賽馬專欄、釣魚專欄以及彩色連環畫連載,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一時令報界同人刮目相看。

待局面打開后,正力又使出第二招,跳出報紙平面的束縛,躍入社會這個廣闊空間:舉辦文物展覽會;向訂戶贈送夏令展覽會的免費或減價券;舉辦圍棋賽、棒球賽,不惜巨資邀請世界球星來日本表演;甚至組織大名鼎鼎的“讀賣巨人”隊,成為風靡日本的棒球運動的先驅;他還創辦了流動診所,免費施診,以擴大《讀賣》的影響……具有遠見卓識的正力,深知大報的信譽決不能僅僅靠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表面活動來維系,因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報紙質量上。

他網羅人才,不斷提高政論和專欄的水平。他不惜經濟損失,帶頭取消封面廣告。他運用各種手段,加強新聞報道的時間性和客觀性。他強調實事求是,并且身體力行,深入現場。他曾經冒著生命危險探測三原山火山口,爬下三四百米深,打破了埃特納在西西里島史莊波里火山口的勘察紀錄。

《讀賣》銷路頓時大增,由4萬份一躍升到20萬份。1931年,《讀賣》以23萬份的銷數,在《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等大報之后,屈居第五。 1937年,便高達88萬份,居東京各報之冠。60年代,《讀賣》的銷路已超過800萬份,號稱“世界第一大報”。

可是成功的背后,正力卻是比他人努力五倍,正力以他過人的精力掌管報社的一切,事必躬親。他一周工作七天,親自督導營業、編輯、廣告、零售、發行、財務,直到白報紙的供應。有一陣,他整夜守在卷筒機旁,嘴唇緊閉,毫無倦色地檢查廢報紙的數量,采取措施增加了報社5%的收入。他親自試驗過一種油墨,居然降低了40%的印刷費用。他支持和鼓勵日本造紙廠生產白報紙,不但使《讀賣》比用進口紙的競爭對手《朝日》和《每日》少花了不少錢,而且挽救了瀕臨厄境的日本紙漿業。

除夕之夜,在這闔家歡聚、同享天倫之樂的時刻,正力還在報社忙著。他要親自督察結清全部應收應付的款項。那密密麻麻的枯燥數字,透過正力的眼睛,活起來了。它們從不同的賬簿和報表中跳出來,爭先恐后地向正力匯報《讀賣》的成績??粗鼈?,正力忘記了翹首盼歸的妻子和他那可愛的二子一女。直到大年初一凌晨3點,才心滿意足地步出《讀賣》大門……“《讀賣新聞》的員工應該比其他企業機構的員工更加努力一倍,而我則要比其他報紙發行人努力五倍。”正力正像一部永遠運轉良好的大功率發動機,帶動《讀賣》的各個零部件,夜以繼日地轉著、轉著。

1948年,有人建議正力去搞電視。他立刻看準了這個機會,申請執照。從電視發射技術上看,那時連先進的美國也才創辦伊始。戰后的日本,貧窮混亂,投資電視的風險之大,可想而知。

正力的要求四方受阻。盟軍總部的專家們首先搖頭反對。日本國家廣播公司跟著鸚鵡學舌:“在五六年時間之內,日本根本不可能創辦電視事業?!比毡緩V播會社竟在全國各地張貼標語,對正力橫加攻擊。正力左推右擋,四出反擊。經過4年的周折,正力的申請才獲批準。

1953年,正力的電視臺通過一根高達80米的天線開播了。百廢待舉的日本,有多少人花得起錢買電視呢?要知道在當時的美國,電視業務也是賠本的買賣。正力卻出資600萬美元籌辦電視臺。

正力的電視網與眾不同。當時西歐各國的電視網都是700萬赫的,正力卻采用600萬赫的。600萬赫的電視網比700萬赫的寬得多,收看觀眾也就多得多。

為打開市場,他開辟了220處露天電視場,每處可以容納萬人以上。他在各個電視場都裝上一臺21英寸的電視機,免費供狂熱的觀眾觀看。

不出六個月,電視聲譽大振。目光銳利、行動果斷的工商界大亨,馬上抓住這一先進的廣告宣傳工具,將電視臺的節目和時間瓜分殆盡。電視的普及,不僅促進了電子工業的蓬勃發展,而且也刺激了整個日本的經濟。

1957年,71歲的正力,又雄心勃勃地申請創辦日本第一座彩色電視臺的執照。日本政府表示懷疑。固執的老人振振有詞:“彩色電視的發展,不僅在商業上將受到普遍的歡迎,同時也將提高日本在工業技術方面的聲譽?!彼蝗顺鲑Y280萬美元,從事彩色電視的研究。不出3年,正力的電視臺就向全世界宣告:日本是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有彩色電視的國家。

由此可見,在逆境之中的正力之所以會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敢于挑戰困難,在荊棘中能激流勇進。他把困難視若尋常事,任憑風吹浪打,而且在此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和等待,堅信一切困難很快就會過去的,學會了如何在困難與失敗中生存發展的智慧。

是否能夠克服困難也是能否抓住機遇、能否成功的關鍵。正如馬云所說:“歷經磨難才會促使我們成為一代高手?!泵鎸δ婢澈屠щy,要想從容走過,創業者就要有一種強者的心態,這是一種態度。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態度,而態度則影響我們待人處事的方法。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生活始終都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選擇積極進取、力求突破,還是消極退讓、虎頭蛇尾,對創業者自我發展或戰勝逆境都極為重要。

作者寄語

當我屢經挫敗疲憊不堪的時候,我問上帝這是為什么,上帝告訴我,我是以一個偉人的標準來要求你的。

第三課創業需要持久的激情

創業關鍵詞:堅持忍耐力

充滿激情是創業者的助燃劑

創業路上需要激情、執著和謙虛,激情和執著是油門,謙虛是剎車,一個都不能缺少。

——馬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芷江| 抚顺市| 太和县| 南郑县| 全州县| 高青县| 尼木县| 蛟河市| 汝城县| 西丰县| 辽宁省| 墨脱县| 吉水县| 文水县| 万年县| 庆阳市| 宁德市| 永春县| 新邵县| 闸北区| 肥乡县| 元氏县| 西藏| 南康市| 舞阳县| 兴宁市| 抚松县| 寻乌县| 梓潼县| 高碑店市| 东乡族自治县| 当雄县| 珠海市| 确山县| 上饶县| 北碚区| 托克托县| 正阳县| 突泉县|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