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造車,哪有那么容易
- 重生07,從造新能源汽車開始
- 寶安堂
- 3177字
- 2025-05-04 11:24:43
放下手機,林松拿起了書立夾著的牛皮紙信封。將雜志社的錄用函緩緩展開,目光在燙金文字上游移良久,又珍重地將紙張折回,重新塞進信封。深吸一口氣,他闔上雙眼,任由思緒前世、今生與未來間游轉。
就在剛剛與母親通話間,林松已經做出了決定——拒絕《汽車博覽》雜志社拋來的橄欖枝,徹底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前世,林松之所以投身汽車編輯行業,不僅是為了謀一份體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緊跟汽車前沿技術的發展脈絡。懷揣著一個熾熱的夢想,渴望有朝一日能踏入一線整車廠,成為一名真正的汽車工程師。
今生,大不相同。
重生后的腦海中藏著未來新能源造車的核心技術,這意味著他無需再按部就班地走工程師的老路,也能實現造車夢想。
林松深知,汽車制造與金融、軟件、藝術、文學等行業截然不同——
重生為金融從業者,憑借記憶中的股票走勢,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從萬元到億元的財富跨越;
重生為程序員,照搬前世的代碼就能引領行業潮流;
重生為歌手,復刻幾首經典曲目便能一夜成名;
重生為網絡寫手,直接將前世的白金小說手稿發布,就能收獲盆滿缽滿。
但造車不行,單純的技術儲備,遠遠不足以支撐起整個產業。
造車是個需要完整產業鏈、工業鏈支撐的龐大工程。只有在產業環境成熟的土壤中,技術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更何況,想要將腦海中的先進技術轉化為專利,還需要海量的研發數據作為支撐才能申報。否則,會時刻面臨專利方面的爭議。
在車廠做研發,哪怕是一線車廠,空間里的技術突然蹦出來很難邏輯自洽,來源一定會被質疑。唯有關著門偷偷干,才能把空間中技術通過數據積累變成屬于自己專利技術,造車才能萬無一失!
突然,他的瞳孔猛地一亮,一個絕佳的選擇躍入腦海——江北電車廠!
那里不僅是父親擔任廠長的地方,可以創造“研發”空間,新技術有出處。更關鍵的是,這家看似風雨飄搖、靠著代工勉強維持生計的老廠,因為歷史沿革,竟然同時擁有電池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生產的雙重資質。
當下,這些資質或許沒什么太大價值,林松卻清楚地記得,到了 2009年國家開始大力扶持新能源產業時,資質將變得無比珍貴。有了資質,憑借前世近二十年的汽車行業閱歷,再加上空間里的前沿技術,造出領先于時代的新能源汽車,不再是遙不可及!
想到這里,林松的心臟開始劇烈跳動,胸腔里仿佛燃起了一團火,燃起了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待與興奮。
……
江北市石橋縣,暮色中的林家亮起暖黃燈光。這座距市區三十公里的縣城,因江北電車廠坐落城心而略顯喧囂。林松家所在的職工家屬院,與廠區僅隔著一條梧桐掩映的街道,林松從小就在這里長大,一切的一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小松,你腦袋是不是被門夾了?”林如江鐵塔般立在客廳中央,食指幾乎要戳到兒子眉心,鏡片后的眼睛寫滿困惑,“放著大城市的好前程不要,非要回這破廠啃老?“
林松挺直脊背,下頜微揚:“廠里不是每年都有大學生引進名額?您這是瞧不上您兒子——江北大學汽車系的高材生?還是瞧不起江北電車廠?”
“別跟我打馬虎眼!”
林如江急得跺腳,皮鞋重重砸在地板上,
“你是江北大學汽車系的本科生,怎么能看不上你?……要是別的江北大學汽車系畢業生要來廠子工作,我是求之不得,一定會披紅掛彩迎進門。可咱廠現在連電瓶車生產都停產了,靠給人代工電池勉強維持,你學的整車制造專業,來這兒能干什么?
連江北職專汽修生都嫌廠里待遇差,擔心廠子哪天黃了,沒一個愿意來的。我得為你的前途著想!”
李敏輕嘆了口氣,在兒子身邊坐下,溫熱的掌心覆上他的手背:
“小松,媽知道你有想法。但廠里已經半年只發基本工資了,研發經費更是捉襟見肘。你要是回來,這四年大學可就白費了......我覺得雜志社工作挺好,能進事業編,旱澇保收……”
父母會是這般反應,在林松的意料之中。
當他把畢業后要來電車廠工作的決定說出口時,心里就像揣著塊秤砣——最了解電車廠困境的,莫過于在一線摸爬滾打三十年的父母。他們又怎會眼睜睜看著兒子跳進火坑?
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說這件事之前,林松便想好了說服父母的理由。
林松的手指無意識地輕揉后頸,忽然抬眸直視父親:“爸,媽說您一直想引進加拿大 Phostech的磷酸鐵鋰專利?”
林如江的喉結重重滾動,蒼老的面龐掠過一絲苦澀,沉聲嘆息:
“是又如何?三百萬美金的授權費,廠里現在連零頭都拿不出......“他的聲音漸低,“磷酸鐵鋰電池市場需求很大,技術門檻也不算高,可卡在專利上,電車廠的翻身機會就這么溜走了......“”
話音未落,林松猛然起身,與父親平視的目光中跳動著灼灼斗志:“爸,我在學校實驗室研發出改良碳包覆工藝,能繞開專利壁壘生產磷酸鐵鋰電池!讓我進廠主導研發,咱們自己把技術搞起來!”
“就憑你在學校做的那些實驗?能繞過專利?”林如江擰緊眉頭,眼神中交織著期待與疑慮。
林松重重頷首:“爸,您聽我詳細說。”
說著,林松從電腦包取出筆記本放在茶幾上,連接電源后點開桌面上的《低溫異質碳源+分段包覆法》文件夾。
父母不約而同地站到他身后,急切想知道兒子究竟鼓搗出什么技術。
林松指著屏幕道:“要繞開 Phostech專利,就得從'碳包覆的具體方法'入手。他們的核心專利限定'碳包覆與磷酸鐵鋰合成同步進行'的固相合成法,我們可以換條路。”
林如江沉吟著點頭:“沒錯,他們把燒結步驟綁定在一起,相當于封死了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主要路徑。繞過去,不大可能吧……”
“但世上從不止一條路。”
林松轉過身,目光灼灼,
“我的方案是采用'先合成磷酸鐵鋰核,再低溫包覆功能碳層'的兩步法。電車廠現有產線只需改造水熱反應釜和真空干燥箱,就能滿足生產條件。”
聽到林松的想法,作為老工程師的林如江如醍醐灌頂,眼中泛起微光:
“具體怎么操作?”
林松將文件拉至底部,指著 TEM圖像:
“爸,你看,顆粒表面是蜂窩狀多孔碳層,孔徑僅微米級。我們用造紙廠廢料作碳源,在 60℃水溶液中就能完成包覆,完全避開他們的高溫燒結流程。”
說完又指向 XRD圖譜上的氮元素峰,
“這里摻入 0.2%的氮,導電性能比純碳提升 30%,他們的專利里可沒有這種改性技術。”
為驗證可行性,更能讓父親信服,林松照貓畫虎在實驗室參照空間里的專利技術進行了復現實驗。
林如江摘下老花鏡,貼近屏幕仔細端詳 TEM圖——三十年的技術積累讓他立刻判斷:這是真正的創新,完美規避了專利核心條款。
大手用力拍在林松肩上:“臭小子,深藏不露啊!比你爸當年強多了!”
趁父親情緒高漲,林松知道要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打開《成本分析表》文檔:
“爸,最重要的是每噸正極材料的成本能壓到8000塊,比買專利授權的產品便宜一半,極具市場競爭力。
申請專利后,改造一條中試線,三個月出樣品,半年就能量產。
繞過 300萬美金專利費,用低成本技術切入儲能市場,盤活閑置的組裝線,江北電車廠真的能鳳凰涅槃!”
“太好了!”一向嚴肅的林如江握拳輕揮,兩年來壓在肩頭的重擔似乎輕了幾分。作為廠長,他太清楚這個機會的價值——不是簡單的技術突破,而是企業重生的鑰匙。
“老林,方案雖好,可改造中試線需要 300萬人民幣。“做了一輩子會計的李敏盯著成本分析表,神情凝重,“廠里賬上只有 50萬,還要預留發工資的錢,上哪湊這筆錢?”
林松轉身拉起母親的手,目光堅定:“媽,之前不是說爸要賣爺爺留下的門市房和老房子買專利嗎?一二百萬,購買專利是杯水車薪,設備改造,緊一緊是夠的!為了電車廠的未來,這個險值得冒!”
“小松說得對!“林如江轉向妻子,“明天就聯系中介掛牌門市房,把家里存款也全拿出來。“
李敏擺手反對:“老林,那是給孩子結婚的錢......“
“媽,”林松輕聲勸解,“江北電車廠是集體企業,我們投入的資金和技術可以轉為股份。等時機成熟,我們收購縣里的股份,企業真正成為咱們自己的產業,這錢不白花——”
林松有意無意說出了未來想法。
——企業只有是自己的,有了控制權和收益權,空間里的技術下放到企業才不會被質疑。
投入到企業的每一分錢,研發的每一項技術都可以入股。用不了多久,股份就能超過50%。江北電車廠就是自己家的企業。
空間里的技術能更好下放,用于造車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