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天,關注《文物》,關注蘇亦的人,并不局限于京城。
幾乎在訂閱到《文物》的地方,都震驚于這一期《文物》公布出來的學術成果。
江西南昌,省博物館,考古工作隊同樣熱鬧非凡。
同事們都紛紛地跟陳文驊道賀,就連館長都親自讓食堂師傅加餐慶祝。
萬年前的稻作遺存啊,竟然被他們挖出來了。
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果。
這一刻,全館上下,與有榮焉!
辦公室內,副館長彭世凡望向陳文驊,也滿是感慨。
“誰能想到你們真的挖出這么一個世界級的成果呢,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陳文驊不居功,“這一切都是小蘇的功勞!”
彭世凡笑道,“小蘇居首功,但你的功勞也不小,不需要謙虛,要不是當初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堅持要再次發掘仙人洞遺址,我也不可能支持你們。”
“所以要說功勞大,也應該是彭館你啊!”
“屁,我就是寫一寫批條,做一些后勤工作而已,有啥功勞。”
“要不是彭館你領導有方,哪里有我們今天之成果。”
彭世凡笑罵道,“好了,別拍馬屁了,說正事吧。”
“啥正事?”
“當然是關于仙人洞遺址的事情了,你們的文章發表出來了。這一天,給館里打電話的人就沒停過,都想過來考察,有人想拿出土樣品,還有人想要跟我們合作繼續發掘仙人洞遺址!”
“什么,發掘仙人洞遺址?不行,堅決不行!”
陳文驊直接把腦袋搖成撥浪鼓一樣。
開什么玩笑。
仙人洞遺址豈能說發掘就輕易發掘的!
說完,他就望向彭世凡,“彭館,你可不要糊涂啊,我敢說,在咱們國內,懂得利用植物考古學的知識發掘仙人洞遺址的,有且僅有蘇亦一個人,其他人根本就不行。”
彭世凡意外,“好家伙,沒有想到你這么回護蘇亦這小子。”
陳文驊說道,“真不是回護,這是事實啊。”
“我可知道,地質所的人,就曾經在考古遺址利用孢粉分析鑒定古環境和古植物,蘇亦應該不是第一人吧?”
“蘇亦不是第一人,但是他是最厲害的啊,地質所的人,懂得提取植物遺存樣本,但是他們根本就不懂考古發掘啊。
再說,他們也只是懂得孢粉分析,根本就不懂得浮選法啊。要是給別人胡亂發掘,咱們仙人洞遺址就真的廢了。
當初蘇亦老弟帶領我們發掘的時候,可是非常謹慎的,發掘的區域非常小,盡量不破壞遺址的原始地面。
他說,仙人洞遺址是一個寶藏之地,不可以一下子糟蹋完了,要留著以后繼續發掘,因為現在的科技還不夠發達,很多植物遺存沒有辦法鑒定出來,未來科技發達了,咱們再次發掘,說不定有意外之喜呢。”
為了引起彭世凡的高度重視,陳文驊繼續說道,“遠的不說,就說過去,咱們的在仙人洞遺址發掘兩次了,結果,根本就不懂利用孢粉分析鑒定出土遺存,白白浪費那么多次機會。
要不是蘇亦老弟,咱們都不知道猴年馬月才發現遺址內存在萬年前的稻作遺存。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不得不防啊!”
顯然,陳文驊有些急了!
不過,剛說完,就見到彭世凡似笑非笑的表情,陳文驊就意識到老領導在故意拿話誆他呢。
陳文驊索性就不裝了。
“彭館,咱們不僅不能讓其他單位參與仙人洞遺址的發掘,咱們單位最好也不要再繼續發掘了。甚至不僅僅仙人洞,就連旁邊的吊環洞,我覺得也應該封存起來。
甚至,不能繼續在附近的大荷山繼續采礦了,應該保護好山體的整體環境。蘇亦老弟說了,要是保護好了,咱們仙人洞遺址就有可能建立像西安半坡遺址那樣建立遺址博物館。”
對此,彭世凡大吃一驚,“啥玩意?要建立遺址博物館?哪里有這樣的經費,再說在荒郊野嶺建立遺址博物館,有這個必要嗎?”
“當然有啊,周口店的龍骨山,當初也是荒郊野嶺啊,還不是被裴文中先生發掘出來北京人頭蓋骨嗎?后來不也是建立陳列館嗎?蘇亦老弟說那就是遺址博物館。
現在咱們沒有能力,可以等以后再建立嘛,反正,咱們仙人洞遺址是天然溶洞,不建立博物館也沒有關系,也保持得很好嘛,只要不要繼續開礦采石,就沒有問題。
現在咱們挖出全世界最早的稻作遺存,外賓肯定對仙人洞遺址感興趣,人家說不定就過來旅游呢,到時候,咱們接待外賓,可以掙外匯啊。也算是咱們考古文物工作者為國創匯的一種創舉嘛!”
聽到這話,彭世凡笑道,“可以啊,老陳,在京城待了大半個月,這思想覺悟提升不少啊,北大不愧是北大,你這格局都熏陶出來了!”
“彭館,您就不要調侃我了。要不是蘇亦,我哪里懂這些啊。”
彭世凡感慨,“要不知道蘇亦這小子腦袋瓜是咋長的,怎么什么都知道呢。”
“只能說他悟性好吧。其實,遺址博物館的概念還是他率先提出來的呢,為此他還特意在《文物》發表一篇文章呼吁國內重視建立遺址博物館。
當初他參與河宕遺址的發掘,就想弄出來一個遺址博物館,后來他們省博沒有錢,又想聯合當地政府建立一座瓷都博物館,反正他腦袋瓜很活絡,還非常看好旅游觀光產業。
甚至,還拿在建的西安兵馬俑博物館來舉例,當初兵馬俑一號坑被發掘的時候,新加坡領導人還親自去參觀呢。
他說,這種事情在國內很常見,說不定,咱們仙人洞遺址也會成為第二個兵馬俑博物館呢。”
“第二個兵馬俑博物館,想啥好事呢!”
“就算不能夠成為兵馬俑博物館,成為半坡遺址博物館,也不錯啊。”
“也別想了,萬年那個窮鄉僻壤,誰愿意去呢?就算想去,交通也不發達。”
“不管怎么樣,咱們也應該保護起來啊。”
陳文驊是真的急了!
從67年建材部華東地質勘探公司,曾對大源仙人洞附近的大荷山石灰石、白云石進行了勘探,并提出了相關儲量報告,指出該礦特點為質純且儲量大,大源鎮一盤嶺鄉一帶控制的石灰石儲量約3億噸,白云石儲量約10億噸。地下水有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溶水和基巖裂隙水。
于是,大荷山就開始成為江西水泥廠的主要采石場。
不僅大荷山,就連緊鄰大荷山的小荷山,也不能幸免于難,早就被水泥廠的采石而切削了一部分山體。
要是任由水泥廠繼續采石。
別說小荷山,到時候,大荷山也要遭殃!
對此,彭世凡也一清二楚。
雖然他不期待仙人洞遺址會成為第二個半坡遺址,但是目前為止國內發現最早稻作遺存的考古遺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保護是應該保護的。
陳文驊說道,“我覺得咱們江西又可以展開一次‘廬山會議’了,之前覺得咱們江西的考古成果不夠,現在完全可以圍繞著稻作起源展開。因此,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都要保護好仙人洞以及周邊洞穴遺址,未來等科技進步了,說不定還有更加重要的成果。”
“茲事體大,我說了不算,還是去找館長,跟省里反映吧,正好你們的文章出來了,全省關注,可以趁機提條件!”
于是,他也沒有耽擱,拽著陳文驊,就朝著館長的辦公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