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社區治理模式研究
- 冷向明 吳旦魁
- 1649字
- 2025-04-28 18:41:13
二 技術賦權背景下的社區治理:治理“切口”
改革開放以來,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推動國家進行數字政府建設。對于政府組織變革過程而言,技術是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數字政府建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技術嵌入組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是組織發生變革的“賦能者”[9],因此我們通常也將這一背景稱為技術賦權背景。在這一背景下,技術以其獨特的邏輯結構特征賦予組織結構、組織成員以新的組織模式與思維模式,技術的嵌入使得組織結構、理念、人員、制度等方面的變革成為可能,也促使組織實現能力的迭代升級,從而促進組織的變革。[10]因此,技術與組織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邏輯關系,技術使得組織的變革成為可能,而組織對于技術的適應度也是其變革成功的關鍵所在。在城市社區治理過程中,技術與組織的關系集中體現為技術對于城市基層組織的組織能力、組織結構、組織模式等方面的影響。
(一)技術嵌入組織能力變革
城市社區治理若想實現善治與創新,需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以實現技術邏輯與制度邏輯的有效聯結,從而將技術轉化為更強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與社區的治理能力。這一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深挖技術優勢,充當基層治理的“技術探頭”。第二,線上線下結合,融合基層治理的平臺。大數據時代,線上治理的勢頭日漸興盛,充分利用好線上治理,建立“微平臺”等,實現線上治理與線下治理相結合,是實現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的重要步驟。第三,技術賦能管理,規范城市社區內部管理能力。通過技術進一步規范社區治理平臺、制度體系以及運作流程,提高社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利用的專業化能力,同時,建立數據技術考核機制,將技術充分應用到社區干部考核與監督過程中來,在城市社區中“用好”“用活”[11]技術。
(二)技術嵌入組織結構變革
技術嵌入組織的關鍵在于促進組織結構變革,數字政府在塑造政府組織結構的同時還構建了一種新型的政府—社會關系、政府—市場關系,通過技術嵌入科層組織內部進行組織結構變革。這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技術分權推動科層結構扁平化。在城市社區治理場域中,智能技術的加入有效促進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知識、資源等要素的轉化,實現了數據、知識與權力在城市基層治理場域的開放流動,從而形成了技術分權。[12]在技術分權的大背景下,各治理主體被賦予了相應的技術與權力,在治理信息的獲取與表達、參與社會管理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權力,從而破解了傳統的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科層格局。換言之,科層式的格局更加扁平化,各社會主體有權進入政府權力網絡中,實現權力與技術之間的互構。第二,數據技術整合橫向部門與職能體系。數據技術的加入,改變了原有科層制內部的職能工作體系。在基層治理場域內,通過加入技術全面整合各橫向部門的業務系統,完善數據資源采集、管理與共享機制,從而進一步提升各部門、各領域、各單位之間的協同能力,同時,也降低了傳統行政科層制帶來的橫向碎片化風險。這為社區處理涉及不同單位的任務與工作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三)技術嵌入組織模式變革
區別于傳統的社會治理方式,在智能的數據技術時代,不僅政府職能與組織結構、模式得到了較大的革新機會,技術在城市基層社會中的融入也改變了普通民眾之間的聯結方式。一方面,智能技術的融入改變了城市社區民眾對于“個體—個體”“個體—組織”之間鏈接方式的認知,塑造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的組織方式,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除了傳統的單位制聯系,還有更為靈活、彈性的線上選擇。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時代所賦予城市基層治理場域的還有多元化、共享性的信息溝通與傳導機制,這種共享性的信息與知識體系使得不同的民眾集合到同一平臺上進行交流成為可能,同時也使得這種交流更加便利、成本更低。由于技術的嵌入,社會組織民眾的方式發生改變;社會公眾參與國家與社會的公共服務事項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與強化了各個主體的治理能力,從而開辟了新的關系模式,在城市社區治理場域中形成了一種新的動員模式,增強了社會公眾對于政府治理的認同感,這對于破解集體行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