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吐谷渾政權及其活動范圍

吐谷渾政權的轄域范圍是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活動的空間,也是其地理交通關系產生的載體,是交通地理研究的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活動頻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增加,鮮卑族從今天的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逐步地向其以西和以南地區遷徙,在東起海濱、西至西域,南抵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隨著大范圍的遷徙,鮮卑人在北方廣大地區先后建立了代、前燕、西燕、后燕、南燕、西秦、南涼、吐谷渾等八個以鮮卑族為主體的地方政權,因此,鮮卑人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建立政權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

在西北地區建立政權的吐谷渾,原屬于遼東慕容鮮卑之后,隨著部族的發展壯大,草原資源逐漸不足,生存空間日益受到限制,慕容廆為部落首領時,作為庶出兄長的吐谷渾舉族西遷。《晉書·吐谷渾傳》中記載:“及涉歸卒,廆嗣位,而二部馬斗,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別,奈何不相遠離,而令馬斗!’吐谷渾曰:‘馬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與人!乖別甚易,當去汝于萬里之外矣’。于是遂行。”[1]此次馬斗成為吐谷渾率部遷徙的導火索。慕容鮮卑部是一個典型的以游牧經濟為特征的草原部落,與周邊的段氏鮮卑、宇文鮮卑等部落亦為了爭奪牲畜和牧場,長期存在矛盾與爭斗。這次的慕容廆兄弟之間的馬斗事件,也正是牧場狹小而引起的部落間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遼東慕容鮮卑逐步由游牧轉向農居,大概也是緣于這個根本原因。

《通典·邊防·吐谷渾》對吐谷渾西遷后的居地有全面的記錄:“永嘉之亂,始度隴西,至于枹罕,而后子孫據有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極于白蘭,在益州西北。甘松山在今交川郡境。今臨洮、和政郡之南及合川郡之地。”[2]這里所言的吐谷渾于青海牧馬,當為吐谷渾政權歷史上中后期才發生的。吐谷渾在其長達350余年的歷史上,活動范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地緣政治關系的制約下,始終處于劇烈的變化之中,這又對其與周邊部族、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的交通關系,乃至道路交通格局的形成,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章擬梳理出吐谷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活動范圍,以期搭建觀察其歷史交通地理的演變及其特征的空間舞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齐齐哈尔市| 张家界市| 屯留县| 民县| 许昌县| 获嘉县| 惠来县| 济宁市| 河间市| 巴彦县| 扎兰屯市| 视频| 楚雄市| 怀集县| 嘉善县| 平度市| 石楼县| 天等县| 邹城市| 苏州市| 稷山县| 开阳县| 弥渡县| 颍上县| 澄城县| 连云港市| 同仁县| 卓资县| 乳山市| 新丰县| 河西区| 瑞安市| 鄂州市| 禄丰县| 吉木萨尔县| 上杭县| 板桥市| 稻城县| 白银市|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