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古代山水詩史
  • 陶文鵬 韋鳳娟主編
  • 789字
  • 2025-04-27 16:17:17

第一編 山水詩的形成

第一章 先秦兩漢:山水詩的孕育

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遠古時代,自然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著無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類對立著,人類對于自然有著“一種純粹動物似的意識”[1]。山澤莽林之中到處潛藏著兇險,雷鳴閃電仿佛隨時可以摧毀整個世界,“蕩蕩懷襄陵,浩浩滔天”(《虞書·堯典》)的洪水無情地吞噬著人們的生命……人們不得不在自然的威力面前戰栗。他們以對自身的朦朧認識去解釋自然事物及其變化,將它們“人格化”“神化”。“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神”(《禮記·祭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就保留著大量占卜于山河之神的記載,例如: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

——郭沫若《卜辭通纂》

這些占卜之辭透露著先民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的敬畏和迷惘。先民也力圖認識自然,進而征服自然,像“女媧補天”“鯀禹治水”“后羿射日”一類神話傳說就生動表達了這一熱切愿望。

隨著周部族的崛起、版圖遼闊的周王朝的建立,社會生產力有了相當發展。在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資料的長期實踐中,先民逐漸認識了某些自然規律,也初步覺悟到自身的力量,逐步遠離了混沌無知的蠻荒時期。當他們一步步跨進文明的門檻時,也開始與大自然建立前所未有的聯系。《周易》中有一些文辭,例如:

鼓之以雷霆,潤之與風雨,日月運行,一寒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這些文辭即反映了周人試圖破譯自然奧秘,在自然現象與人類社會之間建立一種神秘聯系所做的努力。

不過,人與自然關系遞嬗的軌跡更生動更集中地表現在最早的兩部詩集——《詩經》與《楚辭》中。作為華夏先民精神活動的產物,在那些或樸野或奇詭的篇章中保留著先秦時代自然美意識的歷史沉淀。而山水詩的源頭即孕育在這兩座并峙的峰巒間。

至于漢賦——這壟斷文壇近四百年之久的文學式樣,則為模山范水的寫作技巧作了充分的藝術準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垫江县| 同仁县| 万盛区| 仁布县| 金阳县| 进贤县| 甘孜| 嵩明县| 平昌县| 安乡县| 鹤峰县| 江口县| 巴林右旗| 页游| 天镇县| 疏附县| 潢川县| 张家口市| 高要市| 石景山区| 尤溪县| 烟台市| 宝丰县| 呼和浩特市| 聂拉木县| 常山县| 崇信县| 邳州市| 全南县| 丰都县| 策勒县| 漠河县| 勃利县| 松溪县| 漠河县| 翼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开原市| 鄂尔多斯市| 桑植县|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