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志強[1]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重要論斷從辦刊使命的角度,深刻闡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需要文明歷史層面的勇敢探索。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光榮職責。

在我們看來,理解中國的歷史及其傳統是理解當代中國的必要前提。歷史不是塵封高閣的一堆故紙,她總是面向未來,并以日用尋常而不自知的方式影響和塑造著當下。我們要從現代中國的問題背景進入歷史和傳統中的中國,又站在傳統中國的角度審視當下中國,通過這樣一種“源流互質”的方法論自覺探索“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原理,通古今之變,探究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之根本,以及能夠開創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源泉。

泰州學派之所以值得重視,不僅由于其學派宗旨和哲學思想處于宋明理學的重要發展階段,更重要的是,泰州學派可以說體現了“晚明”這個時代的“人民儒學”精神氣象。從一方面看,晚明固然只是中國歷史某個朝代的衰敗期而已,但從另一方面看,明朝晚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動,使得這一時期又具有深邃宏闊的世界史意義。晚明的時代變動,實際上與十六世紀之后世界體系的轉換處于緊密交織的互動關系。其中的一個重要表征,就是眾所周知的“商品經濟萌芽”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背后,實際上牽連著諸多中國傳統社會的復雜變動因素,諸如白銀貨幣化并導致農民進一步脫離土地而流向雇傭市場、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引進刺激明清人口的暴增、脫離舊宗法秩序的流民增多導致庶民社會的出現和民眾結社活動的增多,這些問題共同造成了那個時代的精神主題——人的欲望的解放。因此,儒家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是,如何安頓脫離了舊宗法秩序的孤絕的情欲個體?儒家的義理學又如何能在與佛道二教的競爭中,在舊有基盤上發展出新的主體狀態和倫理生活的有關論說,重建其禮樂教化,并安頓情欲個體的心靈?晚明這些時代課題所具有的現代性特征,使得彼時儒家思想的新發展,就包含著反思當代種種精神困境的有益啟發。王陽明的“良知”學說正是對這個時代問題的初步回答。陽明將儒家道德倫理的超越性基礎從“天理”拉回“吾心”,重新在孤絕的個體上發現了自然德性。在陽明那里,“良知”的主體通過存在的感應不斷創生著主體,從而與世界建立“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聯系。由于這種一體之仁是從每個道德主體身上自然而然的思親愛親之“良知良能”推擴而來的,所以,“良知”學實際上等于肯定了情感本身的獨特價值,由此突破了宋代理學以來天理/人欲和性/情二分的架構。泰州學派正是沿著陽明學所開辟的具有文明史意義的方向,把陽明學所蘊含的“情本體”的維度徹底激發出來。泰州學人的諸多宗旨主張,從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羅汝芳的“赤子良心”說到李贄的“童心”說,無不彰顯著一種真誠可貴的人情味。泰州學人在肯定人的情欲的價值上比王陽明走得更遠,以至于提出了一些在當時自居正統的道學家看來相當離經叛道的說法。這些思想變動,無不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社會新氣象,并且蘊含著一條從中國文明自身出發來應對現代精神危機的道路,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論探索空間。

我們堅信《泰州學派研究》的創辦,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堅信《泰州學派研究》的創辦,能夠不斷引領創新,向學界展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有潛力的學術人才提供成長的平臺,讓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在這個平臺上達到深度碰撞和交融;我們堅信《泰州學派研究》的創辦,將為充分發揮中華文明核心價值以回應新時代課題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為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極具生命力的思想方案。


[1]張志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周宁县| 苏尼特左旗| 黔西| 漳浦县| 合川市| 杂多县| 濉溪县| 武陟县| 凤阳县| 田林县| 拉孜县| 大新县| 英山县| 盘锦市| 山西省| 普兰县| 诸暨市| 棋牌| 巴塘县| 宁陵县| 宁海县| 和田市| 宜宾县| 秭归县| 平陆县| 红原县| 布拖县| 云龙县| 齐齐哈尔市| 大姚县| 宁河县| 高唐县| 资阳市| 北辰区| 方正县| 商水县| 邻水| 旬邑县| 义乌市|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