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中國后殖民批評從來不缺少對立與反對的聲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20年來的中國后殖民批評就是一場批評與反批評的論爭過程。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后殖民理論是與中國現實問題、中國經驗最具相關性的一種當代西方文化研究理論。在涉及中國當代后殖民批評的各個具體批評事件中,都能聽到正、反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但這兩種聲音之間的對話卻常常是不平衡的。這里的“不平衡”是指,在反對者對后殖民批評提出反批評之后,后殖民批評家就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一樣,不予回應。這既可以理解為反對的聲音壓倒了后殖民批評的聲音,也可以理解為后殖民批評家對這些反批評不屑一顧。于是,爭論過后,后殖民批評與反批評都還以相同的方式進行著,看似在對話,實際上只是之前意見的重復。

這種情況也影響到了對中國后殖民批評的學術研究:當前對這一思潮的研究多是從批評立場出發進行的研究,罕見對這些反對意見進行回應的正面立場的研究,或者把反對意見問題化的研究。對中國后殖民批評進行這種批判性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包括徐賁的論文《第三世界批評在當今中國的處境》(1995),趙稀方的論文《中國后殖民批評的歧途》(2000),陶東風的著作《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2001),章輝的論文《后殖民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化批評》(2011),等等。以章輝為例,他在2009年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后殖民理論在中國的旅行及其效應”(07CZW008)中的基本觀點與立場其實就是對20年來中國后殖民批評的主要反對意見的綜合。

現在的問題是,20年來對中國后殖民批評的主要反對意見似乎一直在重復。這些意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維度。第一,從現實層面說,中國的后殖民批評很大程度上面對的是一個偽問題,意即后殖民理論和批評是一種外部引進的東西,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國本來就不是西方的殖民地,何來后殖民問題;退一步講,即使有中西文化沖突的問題,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完成現代化,而非用本質主義的文化民族主義搞中西二元對抗,反對現代化。第二,從學理層面上說,中國的后殖民批評與西方的后殖民理論根本不同,西方的后殖民是解構本質主義的,我們的后殖民批評卻是要建構一個本質主義的民族中心。第三,從知識分子倫理來講,中國后殖民批評缺乏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批判性,反而通過為民族代言的方式與之合流,只反外部權威,不反內部權威。第四,從馬克思主義立場來看,中國的后殖民批評否定革命,淡化政治,強調話語反抗,忽視政治經濟基礎,是資本主義的同謀。這些指責的前三個方面是內在地聯系在一起的,它們被章輝集中地表達為,“后殖民理論旅行到中國變成了民族主義的對抗西方的后殖民批評,中國后殖民批評既歪曲了后殖民理論的精神又背離了后殖民知識分子的倫理責任”。[1]這明顯代表了一種新啟蒙主義的立場。而來自馬克思主義立場的指責當然代表了左翼的立場。

重復的批評已經僵化和麻木,這使中國當代后殖民主義的形象固定化,論爭無法深入,相關的學術研究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各種批評的角度、立場自身的前提沒有得到進一步追問,因而也沒有被分析和評判。比如,當說到知識分子立場時,批判者往往并不言明,并毫不猶豫地運用薩義德《知識分子論》中所崇尚的知識分子立場來作為其前提。難道這些前提真的是不言自明的嗎?缺少了對其立場和前提的追問難免造成某種混亂。又如,在批判中國后殖民批評的過程中,民族主義被當作一個原罪和終極判詞,而民族主義是什么,它與現代性的關系怎么樣等問題根本沒有得到有效展開。再比如,有人在批判中國后殖民批評時同時采用后現代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人文主義的立場,而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立場的內在矛盾。當前的情況是,無論是要推進中國后殖民的論爭,還是要對中國后殖民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都必須跳出原有的重復批評,把這些批評相對化、問題化。本書的研究正是要把批判中國后殖民主義的各種聲音背后的前提、立場與角度問題化、相對化和清晰化,使人們能夠更好理解這些批評的針對性和限度,消除學術研究中的混亂,把中國后殖民主義論爭推向深入。同時,由于后殖民批評的當下現實性,各種思潮都在此留下了印跡,本書也可以為透視中國當代思想格局提供一扇窗戶。

為了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的空泛,本書緊緊圍繞中國后殖民批評實踐及其論爭,結合具體文化批評事件和議題來展開論述,這些事件和議題包括張藝謀電影、第三世界文化批評、中國文論話語的失語與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中華性、魯迅的國民性批判問題;等等。同時,為了避免過于糾纏細節而遺失核心問題,本書把反對方的意見進一步概念化為民族主義問題、二元對立問題、政治經濟問題和知識分子問題等,以便于深入研究。而從更宏觀的角度,本書還把現代化問題作為這一系列議題背后的隱含的紅線,因為無論是后殖民主義所提出的種種議題,還是批判者對它的民族主義與知識分子倫理的指責,都與現代化問題相關。因此本研究就把現代化問題作為一個主要線索來貫穿所有議題的討論,并把后殖民論爭放在中國現代思想史的背景下進行考察。

本項研究在語言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后殖民論爭中所用的詞語都非常宏大,比如“現代性”“文化”“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傳統”“現代”“中國”“西方”等。這些詞一方面為討論帶來了活力;但另一方面,它難以精確把握,很容易被僵化的觀念帶走,使討論變得空泛而乏味。僅“文化”這一概念的界定就涉及文化的演變、文化的不同層面、文化與政治制度的關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關系等問題,不同人在用的時候含義往往十分不同。這就需要對這些表面上同一的概念十分小心,要么落實到具體語境,要么事先有所定義使之前后一致。同樣的難題也出現在“中國后殖民批評”這樣的概念中,其實這是一個復數的、描述性的概念,并非一個同一體。它的反對派也不是一個同一體。這些概念都必須在論述過程中逐一細分,并通過實例使其含義具體化。

本書在第一章首先圍繞著20年來中國后殖民批評實踐中的幾個最引人矚目的熱點話題,梳理并描繪中國當代后殖民批評的基本輪廓。第二章和第三章則是詳細討論中國后殖民批評所受到的最大指責——民族主義問題。這兩章一方面梳理了各個具體議題中反對者所指出的中國后殖民批評民族主義傾向的表現,并分析總結了這些指責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則引入當代世界學術界關于民族與民族主義的研究,深入分析民族主義與現代性的復雜關系,全面反思中國的“新啟蒙”立場對民族主義認識的一些片面之處。第四章主要通過詳細解剖一個具體案例——圍繞魯迅“國民性批判”再反思而引起的爭論——來揭示中國新啟蒙主義立場背后存在的中國/西方、傳統/現代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以及這種模式如何造成了僵化和整體性的誤讀。第五章討論與“新啟蒙”不同的“新左翼”立場對于中國后殖民批評的批判,以及這種批判存在的問題。第六章討論中國后殖民批評受到的倫理方面的指責:依附權力,背叛知識分子的批判立場。我們不但討論這種指責是否確實,更重要的是討論這種指責的前提,即關于知識分子倫理的標準。我們通過分析薩義德的《知識分子論》來探討知識分子與大眾,知識分子與權力,知識分子與學術,知識分子與政治等多方面的關系,質詢中國當前流行的知識分子倫理標準。第七章用前文建立的框架整理歸納對中國后殖民批評的其他反對意見,并討論爭論雙方的一些學術性/技術性問題。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新啟蒙主義”和“新左翼”是中國后殖民批評的兩種主要反對者,它們之間的差異與論戰,為我們把中國后殖民批評的反對者相對化與問題化提供了特別好的契機。新啟蒙主義話語強調中國現代性的未完成性,堅持以個人為本位、自由民主為中心的啟蒙運動的必要性,批判民族主義對啟蒙的壓抑,批判文化保守主義對國家現代化的阻礙,強調與權力保持距離的批判知識分子立場等。這些觀點都與中國的具體歷史現實緊密相關,也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也并非無懈可擊。如果不還原它的歷史背景,所針對的問題和基本前提,它也可能變成僵化的教條。比如,這種話語傾向于把民族主義看作是現代化的絕對阻礙因素,因此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而這種絕對立場不但阻礙他們去深入了解民族主義與現代性的關系,而且損害了他們自身的現實行動能力。我們在考察國際學術界有關民族主義的研究時發現,民族主義是現代性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性也是民族主義的必然目標。把民族主義與現代性對立起來,把傳統與現代對立起來,是一種偏狹的看法。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既可以為某些種類的后殖民批評提供彈藥,又可以為另外一些人提供批判后殖民批評的視角。“新左翼”與“新啟蒙主義”一樣批評中國后殖民批評是一種背離西方后殖民精神、依附主流的民族主義,但另一方面它加入了政治經濟學的批判視角,為中國后殖民批評缺乏“政治經濟學的臨門一腳”而感到遺憾。由于以汪暉為代表“新左翼”把中國后殖民批評和“新啟蒙主義”都歸入現代化意識形態(“新啟蒙”為主,后殖民批評為其補充形式),因此,它對以“新啟蒙”為主的現代性批判也成為對后殖民批評批判的一部分。我們的研究并不止于利用“新左翼”與“新啟蒙”之間的論爭來使二者相對化,我們還跳出他們的論爭來分析二者話語背后的矛盾與含混,為突破二元對立思維,為未來進一步的學術討論擴展了空間。

我們通過對中國后殖民批評的批判者進行的批判性考察,揭示了批判者立場的差異性。我們揭示了這些立場在批評中國后殖民實踐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方式的歷史背景和無意識慣性,它們的二元對立思維與含混矛盾的語義,以及超越二元對立的努力與失敗。我們發現,中國后殖民批評的確有“民族主義問題”,但并非所有議題都那么明顯與嚴重,也不是所有的民族主義都有問題,主流的世界學術成果完全不支持把民族主義與現代化對立起來。現代性是一個由眾多領域、眾多原則共同構成的多元統一體,統一不能否定多元,多元也不能否定統一。同樣,中國后殖民批評中也存在依附主流、爭奪權力的倫理問題,但是對這些倫理問題的批判者所持的倫理標準也是需要反思的,它的精英主義、浪漫主義等傾向是需要警惕的。所有這些認識都是對原有的二元對立思維的超越。但我們也深刻認識到這種超越的艱難,它只是一個開始,遠遠不是結束。


[1] 章輝:《后殖民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化批評》,《文學評論》2011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南召县| 中江县| 巢湖市| 宁德市| 治多县| 麻城市| 德保县| 乌苏市| 容城县| 府谷县| 栖霞市| 清远市| 老河口市| 青阳县| 彭州市| 淳化县| 台北县| 汽车| 贡嘎县| 宣汉县| 云安县| 丰宁| 漠河县| 石狮市| 新乡县| 汾阳市| 武邑县| 香港 | 舒兰市| 福安市| 漳平市| 汉寿县| 盱眙县| 佛冈县| 楚雄市| 伊吾县| 东源县| 益阳市| 木兰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