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一 研究意義和價值

在我國,新時代的國民要努力地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中關于“公德”的內涵,當今我國各領域的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詮釋。溯源“公德”概念,在我國古代雖也出現過“公德”詞匯,但是有著與近現代不同的含義,例如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中有:“今小女無恙,時誦公德。”這里“公德”的含義即“功德”。從近代起,我國對于“公德”的關注,受到了日本近代公德思想的影響。近代意義上的“公德”概念,是梁啟超首先明確提出來的,而梁啟超的“公德”概念是他在日本期間,在汲取福澤諭吉“公德”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國近代其他哲學家、思想家的公德思想也受到了日本近代公德思想的影響,例如章太炎也對日本近代公德思想進行了研究,闡釋了對公德的思考,指出“優于私德者亦必優于公德,薄于私德者,亦必薄于公德”,此說在1993年出版的《章太炎語萃》中有所記載。1905年上海廣智書局還出版了《公德說話》《公德美談》兩部著作。劉師培于1906年出版的《倫理學教科書》,1930年上海出版社出版了徐澄的《公德淺說》,梁漱溟1949年出版的《中國文化要義》中,也論述了公德。雖然我國的公德狀況也在不斷地向好發展,但是沒有像日本那樣短時間內實現公德水平的飛躍式提升。由此,對日本近代公德發展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與探究,對日本哲學家基于日本近代公德狀況的現實和國民道德習性,圍繞公德的內涵、公德與私德的關系、公德的地位與作用、公德養成意見、公德養成的內涵及必要性與途徑、公德教育等關于公德的看法進行系統的介紹與分析,厘清其學術脈絡,探索日本近代公德的流變,挖掘日本近代社會公德飛躍式發展的理論根據,對于豐富和深化學界關于日本公德理論的認識,推進公德理論的縱深發展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從應用價值來說,日本近代公德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說明公德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發揮合力、共同提高。我們探索日本近代對《公德養成之實例》中關于“公德”條目的詳細介紹,關于公德訓言、公德的訓練、公德與私德的辨析、公德發展與法治的關系、公德與防疫的關系、公德與文明的關系、公德養成的路徑等分析中所展現出來的提升公德的對策措施,對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公德培養具有較強的借鑒和啟發意義。

二 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首先,本書探尋了日本近代公德流變的背景,介紹了公德理論產生的政治文化背景和經濟背景。其次,揭示了日本近代公德快速發展的關鍵,即建立了與公德有關的細致法律條例及規則,日本近代強制性治理“不公德”頑疾的“法治”意識提高,明治政府頒布了與公德相關的法律條例《違式詿違條例》,頒布了“傳染病預防法”與廢棄物規則、頒布有關公共衛生法令,促進了國民公德的提升。再次,探求了明治時期公德理論熱潮對國民公德水平提高的推動,介紹了福澤諭吉的公德論、西村茂樹的公德論、穗積陳重的公德教育思想、湯本武比古的公德養成論、理論界對公德私德之辨析、明治三十四年公德理論之集成——《公德養成之實例》。最后,闡釋了日本近代對國民的公德教育及訓練,從實踐上分析了日本近代國民公德快速提升的實現路徑。

(二)研究方法

本書對日本近代公德流變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日本近代公德建設實踐的歷史考察。其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土田健次郎教授的指導與協助下,確定日本近代公德相關文獻的館藏、篇目、版本等,然后尋找和收集散落文獻。其二,在國內文獻學專家和專業編審的指導下,運用文獻學的方法,對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了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日本近代公德文獻集成。其三,在文獻集成的基礎上,對日本近代公德相關的代表性學派和人物進行梳理和研究。站在歷史的高度,把握日本近代公德發展的歷史脈絡,探尋日本近代公德發展的過程。

三 研究創新及特色

本書基于對日本近代公德狀況的考察對其公德建設舉措進行梳理,為認識和把握日本社會公德建設的積極成效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及有益的借鑒,從改進和加強一個社會的公德狀況來說,是研究日本近代公德之流變的主要建樹所在。本書致力于系統地考察日本近代公德之流演變,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和豐富了學界對于該領域的認識。

本書對日本近代公德展開的考察,不論是對日本官方公德相關文件的收集與整理,還是對日本學界關于公德問題的爭論與看法的介紹,都立足于第一手文獻資料的使用,資料翔實、論據可靠、特色鮮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罗江县| 大关县| 兴仁县| 大庆市| 会同县| 米泉市| 青冈县| 桂东县| 韶山市| 文昌市| 澄江县| 板桥市| 侯马市| 郎溪县| 平顶山市| 忻城县| 那曲县| 桃园县| 临武县| 吉木萨尔县| 林甸县| 磴口县| 秦安县| 仁布县| 湖南省| 额济纳旗| 永年县| 迁西县| 象州县| 徐水县| 新龙县| 南康市| 西乌| 宜章县| 孟州市| 栾城县| 奉新县| 玉树县| 怀化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