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神佛道化戲”劇目辨析

元雜劇現存劇本一百五十余種,加上只有存目的戲七百三四十種。在傅惜華的《元代雜劇全目》中統計,元代姓名可考的雜劇作家的作品共五百種;元代無名氏的雜劇作品,共五十種;元明之際的雜劇作品共一百八十七種。這三項,合計有七百三十七種。如果對現存劇本爬梳整理,再根據只存殘曲或劇名的劇目進行考辨,可以對元代的神佛道化戲有一個總體的把握與了解。在這里邊佛教戲有如下這些劇目。我們先看一下保存比較完整的佛教戲,括弧中為版本及著錄情況:

馬致遠

半夜雷轟薦福碑(《古名家雜劇本》,繼志齋本,《元曲選》本,《酹江集》本)

鄭廷玉

看錢奴買冤家債主(元刊本,《元曲選》本,息機子刊本)

布袋和尚忍字記(息機子刊本,《元曲選》本)

崔府君斷冤家債主(脈望館鈔校本,《元曲選》本)

吳昌齡

花間四友東坡夢(《元曲選》本)

唐三藏西天取經(日本有影印本)

李壽卿

月明三度臨歧柳(息機子刊本,《元曲選》本,《柳枝集》本)

孔文卿

地藏王證東窗事犯(元刊本)

范康

陳季卿悟道竹葉舟(元刊本,《元曲選》本)

喬吉

玉簫女兩世姻緣(《古名家雜劇》本,《元人雜劇選》本,《古雜劇》本,《元曲選》本,《柳枝集》本)

楊景賢

西游記(明萬歷刊本,日本復排本,一般刊本出自復排)

無名氏

龐居士誤放來生債(《錄鬼簿續編》稱其為劉君錫作,《元曲選》本列入無名氏中,今從《元曲選》)

龍濟山野猿聽經(《古名家雜劇》本)

神奴兒大鬧開封府(脈望館抄內府本,《元曲選》本)

朱砂擔滴水浮漚記(脈望館抄來源不明本,《元曲選》本)

小張屠焚兒救母(元刊本)


僅存殘曲的元雜劇佛教戲

紀君祥

陳文圖悟道松蔭夢(又曰《李元貞正果碧云庵》,見《元人雜劇鉤沉》)

吳昌齡

唐三藏西天取經(《元人雜劇鉤沉》)

無名氏

盧時長老天臺夢(《元人雜劇鉤沉》)


僅存劇名的元雜劇佛教戲

高文秀

泗州大圣鎖水母(《錄鬼簿》,《太和正音譜》)

志公和尚問啞禪(《錄鬼簿》,《太和正音譜》)

楊顯之

劉泉進瓜(曹本,天一本,孟本,《錄鬼簿》,《太和正音譜》)

吳昌齡

鬼子母揭缽記(曹本,《錄鬼簿》)

哪吒太子眼睛記(《錄鬼簿》)

李壽卿

船子和尚秋蓮夢(《錄鬼簿》,《太和正音譜》)

王廷秀

石頭和尚草庵歌(《錄鬼簿》,《太和正音譜》)

金仁杰

秦太師東窗事犯(《錄鬼簿》,《太和正音譜》)

楊景賢

佛印燒豬待子瞻(《錄鬼簿續編》)

無名氏

行孝道目連救母(《錄鬼簿續編》)

上邊提到的雜劇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搬演佛教故事的戲;一種則是受佛教思想浸染,宣傳因果報應為主旨的戲。前者并不是講佛本生故事,而說的是佛教徒或與佛教有關的人物故事。如《布袋和尚忍字記》和《月明和尚度柳翠》等。后者的內容比較廣泛,如《看錢奴買冤家債主》和《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等。這些戲大多數有它們的淵源,有的來源于史書的記載,有的取材于筆記小說,有的采用了民間傳說。總的來說,與佛教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同樣,道教在元代的活動也很熾烈,以前的研究者們所提的“神仙道化”戲,就指的是這些劇目,它們在元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也需要在這里將其揀選出來。

比較完整的元雜劇道教戲

馬致遠

西華山陳摶高臥(《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古名家雜劇》本,《古今雜劇選》本,《陽春奏》本,《元曲選》本)

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本)

邯鄲道省悟黃粱夢(《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本)

按:此劇屬集體創作,《錄鬼簿》著錄于李時中名下,并注云:“第一折馬致遠,第二折李時中,第三折花李郎,第四折紅字李二。”

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元刊雜劇三十種》本,脈望館鈔校本,《元曲選》本,《酹江集》本)

吳昌齡

張天師斷風花雪月(《元曲選》本,脈望館鈔校本)

按:關于此劇的作者,《也是園書目》將此劇劃歸無名氏,屬神仙類。而《元曲選》將其列入吳昌齡名下。《錄鬼簿》則記載吳昌齡作有《張天師夜祭辰鉤月》。于是就有人對現存《張天師斷風花雪月》是否吳昌齡所作產生疑問或持否定態度,其代表者為嚴敦易(見《元劇斟疑》)和邵曾祺(見《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然而,大多數的元劇專家根據內容分析,認為《辰鉤月》和《風花雪月》乃是一劇。在青木正兒的《元雜劇概說》、王季思《玉輪軒曲論》、莊一拂《古典戲曲劇目匯考》等著述中都認同這一點。劉蔭柏曾專門撰文考證此劇,指出:“《張天師斷風花雪月》雖與《錄鬼簿》中所載劇目(指《辰鉤月》)略有出入,但從內容情節上分析,仍屬同一劇本。……舊說狀元為文曲星,嫦娥為太陰星,劇中陳世英與月宮桂花仙子正似之,恰與《錄鬼簿》中‘文曲星搭救太陰星’意思相同,故知現存此劇即吳昌齡《張天師夜祭辰鉤月》之一名。”(見《中華戲曲》第五輯)雖然說各家論述各有特點,自有道理,但筆者更從一種歷史的感悟和直覺出發,《元曲選》編纂者是真正的元劇研究大家,且距劇作家生活的年代不遠,其對資料掌握的可信程度要遠遠超過后人,所以,從《元曲選》的觀點,當會貼近歷史真實,這也體現出筆者對《元曲選》的一貫推崇。

史九散人

老莊周一枕蝴蝶夢(脈望館鈔校本,《孤本元明雜劇》)

岳伯川

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元曲選》本,《酹江集》本)

王曄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脈望館鈔校本,《元曲選》本)

按:是帶有宗教色彩、民間傳說性質的民俗戲。

谷子敬

呂洞賓三度城南柳(《古名家雜劇》本,息機子本,《元曲選》本,《柳枝集》本)

楊景賢

馬丹陽度脫劉行首(《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本)

賈仲明

呂洞賓桃柳升仙夢(《古今雜劇選》本,《元曲選》本)

鐵拐李度金童玉女(《古名家雜劇》本,繼志齋本,《元曲選》本)

無名氏

漢鐘離度脫藍采和(《古名家雜劇》本)

薩真人夜斷碧桃花(《元人雜劇選》,《元曲選》本)

瘸李岳詩酒玩江亭(脈望館鈔校本,《孤本元明雜劇》)


僅存殘曲的元雜劇道教戲

趙明道

韓湘子三赴牡丹亭(《太和正音譜》,《北詞廣正譜》和《元人雜劇鉤沉》均載有殘曲,認為是無名氏作《藍關記》第三折)

按: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和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皆將其歸入趙明道名下,今從傅、莊之說。

陸進之

韓湘子引度升仙會(《元人雜劇鉤沉》本)

無名氏

藍采和鎖心猿意馬(《元人雜劇鉤沉》本)

僅存劇名的元雜劇道教戲

鄭廷玉

風月七真堂(《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今樂考證》,《曲錄》)

馬致遠

王祖師三度馬丹陽(《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今樂考證》,《曲錄》)

石君寶

張天師斷歲寒三友(《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今樂考證》,《曲錄》)

紀君祥

韓湘子三度韓退之(《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曲錄》)

趙文殷

張果老度脫啞觀音(《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今樂考證》,《曲錄》)

谷子敬

邯鄲道盧生枕中記(《錄鬼簿續編》,《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今樂考證》)

賈仲明

丘長三度碧桃花(《錄鬼簿續編》)


神話戲

這部分劇目沒有明確的宗教意向,故事的源流本事多從元以前的神話傳說和筆記小說而來,但是它們依然可以歸入“神佛道化戲”這一范疇。

保存完整的元雜劇神話戲

尚仲賢

洞庭湖柳毅傳書(《元曲選》本,《元人雜劇選》本,《柳枝集本》)

李好古

沙門島張生煮海(《元曲選》本,《柳枝集》本)

王子一

劉晨阮肇誤入桃源(《古名家雜劇》本,《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本,《柳枝集》本)

無名氏

二郎神醉射鎖魔鏡


僅存殘曲的神話劇

馬致遠

劉阮誤入桃源洞(此曲僅《太和正音譜》和《北詞廣正譜》收錄,前者題“第四折”;另外,有《元人雜劇鉤沉》本)


僅存劇名的元雜劇神話戲

張時起

沉香太子劈華山(《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今樂考證》,《曲錄》)

李好古

巨靈神劈華岳(《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也是園書目》,《今樂考證》,《曲錄》)

鍾嗣成

宴瑤池王母蟠桃會(《錄鬼簿》朱凱序,《錄鬼簿續編》,《太和正音譜》)

汪元亨

劉晨阮肇桃源洞(《錄鬼簿續編》)

陳伯將

晉劉阮誤入桃源(《錄鬼簿續編》)


[1] 分別見《南村輟耕錄》卷十五、卷二十八、卷二十七。

[2]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條。

[3] 《醉翁談錄》“舌耕敘引”條。

[4]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二。

[5]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

[6] [日]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年版,第26—28頁。

[7] 鄧紹基主編:《元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頁。

[8] 《今樂考證》著錄二,《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十。

[9] 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第175頁。

[10] 見張庚、郭漢城主編《中國戲曲通史》(上),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第147頁。

[11] 《弘明集》卷三。

[12] 七真為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原王喆(重陽)也為七真,后定為五祖之一,故七真又增一人,為孫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安徽省| 顺义区| 准格尔旗| 凤冈县| 伊通| 崇明县| 郸城县| 大新县| 景洪市| 高碑店市| 亚东县| 丁青县| 久治县| 阿合奇县| 永清县| 浑源县| 广河县| 铜川市| 宝兴县| 马龙县| 南涧| 得荣县| 衡山县| 齐河县| 肇源县| 南通市| 庄河市| 筠连县| 桃园市| 天柱县| 沙河市| 罗定市| 平乡县| 信宜市| 徐州市| 禄丰县| 遵化市| 麻城市| 措勤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