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神話:一個游移不定的詞語

神話是一個語義涵蓋面比較寬闊的詞語,它既用來指幻想、杜撰出來的愚昧無知的虛假事物,也用來指神秘、終極的神圣真理。2006年版《大英簡明百科全書》(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把神話解釋為“用于展示一個民族部分世界觀的歷史事件或對某種習慣、信仰或自然現象的解釋。神話講述了上帝或常人之外的超人類事件的發生、在什么情形下發生以及他們的所作所為”[4]。2005年版《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對神話的解釋是:“神話(故事)通常包含超自然或想象的人物,體現民眾對自然或社會現象等的看法。”[5]維基百科(Wikipedia)認為,神話是包括多重含義的故事,任何文化中的神話都與創世相關,而神話中的人物通常是上帝、英雄、動物或植物,他們都被置于史前的遠古時代。[6]毋庸置疑,神話的中心都是關于上帝、神仙等超自然的傳說;然而在不同文化中,神話的具體故事情節及其在社會文化中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對橡樹之神的崇拜是歐洲不少國家的民間習俗,但不同國家對橡樹所代表的那位神的稱呼有些區別。在希臘和意大利,人們把橡樹與他們最高的神宙斯或朱庇特(天神、雨神和雷神)聯系在一起,宙斯具有降雨的能力,給大地帶來雨水和肥沃的土壤,好讓人們富足地生活;而在立陶宛,橡樹是專門奉獻給雷電之神泊庫納爾的;每逢干旱求雨,人們總是到樹林深處向雷神獻祭犧牲。[7]

崇拜樹神不僅僅發生在歐洲國家,這樣的崇拜行為還發生在世界其他一些國家。澳大利亞中部的狄埃利部落把某些樹看得非常神圣,認為是他們的祖輩化生的,因此談到這些樹的時候,非常尊敬,并且不許砍伐和焚燒它們。菲律賓群島上的土著人相信他們祖先的鬼魂就住在某些樹里;風吹樹葉颯颯作響,他們以為是神靈在說話,每當經過樹旁,必恭敬行禮,請求原諒打擾了它的安寧。中國西南苗族人聚居地區每個村口都有一顆神樹,村民相信他們最早祖先的靈魂就住在其中并且左右著他們的命運。西里伯島上的陶布恩庫人在清理一塊林中土地栽種稻秧之前,先在林中搭起一座小屋,并在里面擺設衣服食物和金銀,邀請林中所有精靈,向他們獻上這一切,懇求他們離開當地,然后才能平安地砍伐樹木,不用擔心因此受到傷害。[8]

崇拜樹神的事例說明,盡管學者大多同意神話是人類早期文化活動的描述或一個民族原始崇拜的源泉這一觀點,但是對于神話后面到底隱藏著什么的問題,這種一致性就不復存在了。顯然,樹神崇拜的背后存在著頗為深層的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樸素思想:樹木被看作一種神圣的、有生命的精靈,因為它能夠行云降雨,能夠使陽光普照,六畜興旺,婦女多子。加納的黑人習慣在某些大樹腳下致祭,他們認為,只要砍伐了一株這樣的大樹,大地上的一切果實都將毀掉。瑞典農民在小麥地里的每一條犁溝中都插一根帶綠葉的樹枝,認為這樣可以保豐產。印度北方人把余甘子樹看作一種神樹,每年二月十一日都要向神樹祭祀,把酒或油灑在樹下,將一根紅色或黃色的細繩拴在樹干上,祈求樹神賜福保佑人畜兩旺,五谷豐登。[9]從這些樹神崇拜背后,我們看到了神話的意義,它表現了處于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的訴求,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然因素和基本成分。雖然神話聽起來有些神秘,但其隱秘的意義是可以理解的。這時,作為客體的自然往往被當作一種表達內心世界的象征,它滲透著鮮明的、非理性的想象力,是人豐富的內心世界的表征。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神話中同一個被崇拜的神圣對象也會有被“判處死刑”的時候,這使神話的象征意義變得復雜起來。還是以樹神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在北歐,有一個定期殺死林中之王——樹神——的風俗。林中之王由人裝扮而成,他從頭到腳都披著樹葉和鮮花,頭上戴一頂尖尖的高帽子,帽尖落在他肩上,帽子上只給他眼睛留兩個洞,帽上鋪滿水藻,頂上覆蓋著芍藥花。裝扮的“樹神”兩邊各有一手執出鞘寶劍的男童牽著他的胳膊,帶他走過往他們身上澆水的人群,來到水深齊腰的河里。這時,一個男童站在橋上,假裝要砍掉他的頭。[10]這種殺死樹神的習俗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于是,問題來了:既然他們代表草木精靈,為什么要“殺死”他們?

神話具有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它的深刻性不僅在于它所要表現的思想,而且在于它所隱匿的思想。神話就像一把可以打開人類精神世界大門的鑰匙,為我們對人類精神世界進行無窮無盡的解讀提供便利和條件。神的生命寄住在樹木中,而樹木由于各種原因會變得衰弱,神靈的生命也因此受到玷污或損毀;所以,挽救神靈生命的最好做法是,在樹木變得日益衰弱的時候,把樹木殺死,好讓神靈早日離開它,寄住到更加強壯的樹木身上。在這里,殺死樹神只不過是殺死神靈的載體,并不意味著神靈的消滅,而是暗示著神靈將在更好的形體中蘇醒或復活,使神靈以更純潔、更強壯的體魄出現。這種殺死樹神的方式隱匿著古老文化中特有的關于生命與死亡的復雜心理,它反映了人對神秘力量的敬畏以及在社會實踐中努力把握自己命運的企圖。原始人在極其艱苦的自然條件下,與惡劣的自然環境英勇抗爭,一步步地走向文明,正是“靠著一種新的力量能夠抵制和破除對死亡的畏懼。他用以與死亡相對抗的東西就是對生命的堅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不可毀滅的統一性的堅定信念”[11]。這就是神話所透射出來的意義和力量。

“人的生命在空間和時間中根本沒有確定的界限,它擴展于自然的全部領域和人的全部歷史。”[12]所以,神話展現給我們的各種社會活動、英雄人物、力量沖突等都是沒有確定的界限的,它們是人類社會早期狀況的真實反映。人類早期的思維方式是非常簡樸而缺乏理性的,這在神話里頗為顯著地展示了出來。在《圣經·創世紀》第一章第五節的一開始就這么寫道:“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這樣的描述是非常簡潔、質樸的,卻缺乏理性。對于基督教徒來說,這段描述非但不缺乏理性,而且是真理;因為在《圣經·箴言》第一章第三節里,早就明確地說過了:“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無論對理性主義者還是對非理性主義者而言,神話都是人類文明的一種特殊情結,這種情結不是受到強迫后人為制造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因為人類從誕生那天起就帶著神話的心理“胎記”。它隨著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倫理道德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1884—1942)在論及神話在原始文化中的社會功能時,對神話在社會文化和倫理道德方面的建構作用做了一個很好的概述,他說:“神話在原始文化中有必不可少的功用,那就是將信仰表現出來,提高了而加以制定;給道德以保障而加以執行:證明儀式的功效而有實用的規律以指導人群,所以神話乃是人類文明中一項重要的成分;不是閑話,而是吃苦的積極力量;不是理智的解說或藝術的想象,而是原始信仰與道德智慧上實用的特許證書。”[13]神話的這些功能無疑受到歷代意識形態的高度重視,傳遞這些思想意識的神話也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學者那里生發出不同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松滋市| 武乡县| 日照市| 龙川县| 大厂| 吉木乃县| 固阳县| 阿图什市| 许昌县| 红河县| 蒙阴县| 军事| 湟源县| 南城县| 海原县| 盐津县| 泰和县| 望城县| 余干县| 邢台市| 喀什市| 始兴县| 阜宁县| 长汀县| 大足县| 梅河口市| 镇雄县| 博野县| 达拉特旗| 崇仁县| 仙桃市| 故城县| 绥德县| 宝丰县| 阿瓦提县| 应城市| 紫阳县| 宜兰县| 湘潭县|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