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道統論(下)
- 蔡曉
- 428字
- 2025-04-28 10:48:05
第二十一章 華嚴宗、禪宗
隋唐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并立的時期。李唐王朝為抬高自己在門閥士族中的身價,把自己的先祖追溯到李耳(老子),因此奉道教為國教。因佛教勢力興盛,李唐王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一些上層僧侶直接參與政治活動。但佛、道兩家畢竟是出世的宗教,因此國家政治活動又必須援引儒家經典,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三教之間雖相互攻訐,但大體和平共處。唐初,佛教中影響較大的大致有凈土宗、三論宗、律宗、密宗、天臺宗和法相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等,其中與中華學術思想傳承比較密切的是法相宗(唯識宗)、華嚴宗、天臺宗、禪宗。華嚴宗與程朱理學、禪宗與陸王心學關系較大,法相宗(唯識宗)由于名相關系極為煩瑣,唐初因玄奘之力而盛行,之后迅速衰落,直到清末因楊文會等人的大力倡導而復興,熊十力則從唯識開始,由佛入儒寫出《新唯識論》,為現代新儒家心性學獨辟一條路子。這里主要介紹華嚴宗、禪宗的佛學思想,尤其是蘊含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天臺宗更偏于宗教,這里略而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