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商鞅的身世

商鞅原名衛(wèi)鞅、公孫鞅,是衛(wèi)國國君的后代,姬姓[19]。“衛(wèi)鞅”之稱是以國名為氏。因其祖輩為衛(wèi)君,按照禮制的規(guī)定,“諸侯之子曰公子,諸侯之孫曰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之字為氏”,故稱“公孫鞅”[20]。其后,他在秦國的變法運動中建功立業(yè),帶兵大破魏國軍隊,獲封於、商之地,號為商君,所以,后人便稱呼他為“商鞅”。

商鞅生于戰(zhàn)國初年,具體年份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據(jù)錢穆推測,應(yīng)為公元前390年[21]。商鞅的故國——衛(wèi)國是周王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周公的弟弟康叔被分封在殷商故都朝歌建國立家之時,“衛(wèi)”原本也是一個泱泱大國。但是,經(jīng)歷一系列的內(nèi)憂外患之后,到了商鞅的時代,衛(wèi)國早已淪為一個弱小的附庸國。因此,盡管身為衛(wèi)君之后,《鹽鐵論·非鞅》篇依然說商鞅“起布衣”。

布衣商鞅年少之時就喜歡刑名之學(xué)。所謂“刑名之學(xué)”,也叫“刑名之言”[22],又叫“刑名法術(shù)”或“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23]。《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談的評論說,“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名家苛察繳繞……專決于名而失人情”。可見,“刑名”有《漢書·元帝紀(jì)》所言的“以名責(zé)實,尊君卑臣,崇上抑下”的意思[24]。概括起來講,刑名即法術(shù),刑名之學(xué)就是法制權(quán)謀之學(xué),核心在于刑法律令[25]。至于商鞅跟隨誰研習(xí)一干學(xué)問,據(jù)《漢書·藝文志》說,是一個叫尸子的魯國人[26]

尸子,名佼,其學(xué)說“非先王之法也,皆不循孔氏之術(shù)”[27],似有法家之風(fēng),又“兼儒、墨,合名、法”[28],總體而言,屬于先秦時代的雜家,著有《尸子》二十篇。尸子雜家偏法家的思想特征比較符合商鞅入秦后的行為,即熟悉諸子各家之言,能分別以帝道、王道、霸道游說秦孝公,而其行事則任法重刑。但他究竟是不是商鞅的老師,也還不能完全確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曾言:“楚有尸子長盧”,若依裴骃在《史記集解》中引劉向《別錄》之說,這個“尸子長盧”就是“尸佼”,乃“秦相衛(wèi)鞅客也”。那么,尸子便只是商鞅的一個門客而已了。

除此之外,商鞅少年時在衛(wèi)國的成長經(jīng)歷也因為史料的缺乏,早已不得而知。《史記·商君列傳》的記載,是起筆于商鞅入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县| 绍兴县| 平山县| 永安市| 九龙县| 玉环县| 阳西县| 汾西县| 定陶县| 黑水县| 富民县| 大洼县| 登封市| 义乌市| 明水县| 砀山县| 布拖县| 泰兴市| 景德镇市| 永修县| 信丰县| 滨海县| 化隆| 昌平区| 呼伦贝尔市| 淅川县| 武义县| 文水县| 吕梁市| 宜良县| 灵宝市| 三江| 梅河口市| 鸡东县| 民丰县| 平远县| 洪泽县| 满城县| 东阳市| 陆河县|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