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培貴《彩色人生》
一
一次,大約是在北京吧,一位貴州朋友對我說:“重慶年輕的詩人中間,除了傅天琳和李鋼,你應該注意一下培貴。”其實,這是一個遲到的建議,至少遲到了五六年吧,因為我跟蹤培貴詩的腳步已經好幾年了。
培貴和我是相識的,但見面機會不多,鴻雁往返卻是常事。他喜歡將剛發表的新作寄給我,讓我分享他的快樂,也聽到他的足音。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很不錯:沉靜,內向,執著。寫詩的人并不都是詩人,對那種將寫詩當作尋求個人某種利益的手段的人,我避之唯恐不遠,培貴卻不是這樣的人。他愛詩,靜靜地愛,將這種愛蘊藏于心內,執著地探求著,苦惱著,喜悅著,創造著……
我在搞詩歌評論時,總是比較看重詩人的人格,這也許是一種執拗和偏見。我總認為,和其他文學樣式不同,詩和作者之間的界限實在是很模糊的。詩是詩人人格的外化,或者,詩是世界的人格化。高層次的人格是高層次詩格的前提。
因此,我對培貴抱有希望。
二
貴州詩友特別關心培貴有其特殊原因。培貴的專業是法律。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以后,他被分配到貴州,而他的詩之路正是從那里起步的。
一九八一年對于培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他發表的《土地的報告》開始引起注意,這時的他已在重慶市歌舞團任創作員。他最大的欣喜是“感覺到在中西之間,在古典寫實、浪漫抒情和現代抽象、象征之間,找到了適合于自己的創作路子”。這個“路子”的中心一環是“把個人的感情與社會生活、時代潮流聯系在一起”。[1]
培貴在其后幾年作過各種各樣的創新嘗試,這些努力都是沿著同一“路子”的。他寫出了不少佳篇。《賣煤者及其后裔》《說書人說書》《英雄的詩和我的歌》《深巷的回想》《童年紀事》都證實了他的“路子”是康莊大道。我不知道培貴的詩屬于第幾次浪潮,我只覺得他的佳篇像海邊樸實的巖石,沉靜地看著那些很快卷起而又迅速消失的喧鬧的浪花。
三
詩人的桂冠不能單靠勤奮獲得。沒有詩人氣質,就是一天寫二十四小時恐怕也成不了氣候,這實在是毫無辦法的事。
翻開《彩色人生》,讀者想必不難發現,這本詩集的作者的確富有詩人氣質。他在用詩的耳朵傾聽,他在用詩的眼睛觀看,他在用一顆敏感的詩心感應。于是,在他的筆下,世界變得陌生,變得色彩繽紛:
來了收荒貨老漢的吆喝
把深巷喊得又細又長
——《深巷的回想》
被高樓和高樓擠瘦的小街
——《小街》
店堂的那廂,水
在壺中嚶嚶地哭了
歷史泡在今日的杯中
驚堂木下,現代從古代中驚醒
茶,苦澀且冷
——《說書人說書》
唯有相傳的手鐲不老
在腕上晃動著少女時的美麗
——《蠶婦》
這是詩的深巷,詩的小街,詩的茶水,詩的蠶婦。
整本詩集還顯示了詩人的文體自覺性。詩的語言的“意義”在這里已經向后退去,它的“意味”則向前走出。或者說,在培貴的不少作品中,語言的指稱作用已經淡化,它只具有很弱的語義性,而語言的表意作用大大強化,它具有強烈的體驗性。意指錯位,于是一些佳篇不離語言,不在語言,詩味濃郁。培貴尤其擅長運用虛實對應去獲取最大的美感效應。
文體自覺性既是詩集的明顯長處,又見出詩集的明顯短處——詩人有時用力過度了。用典太多,使詩人在有些作品中舉輕若重;人工雕琢,使詩人之情在有些作品中被淹沒了,才勝于情可不是令人舒心的事兒。
四
詩集第一輯《人的雕像》是篇幅最大的一輯。其實,《藍火焰黑火焰》《熱土》也都是人的雕像。可以說,詩集《彩色人生》的題材特色正在于此。
大體說來,抒情詩有兩類。一類是以詩人感受本身為題材的,一類是以外部世界為題材的。在后一類抒情詩中,詩人要對外部世界進行感情概括。審美態度是一種表現態度,純然地描繪或敘述外部世界是沒有詩的。
培貴正是以詩的方式去寫人物的。他比一般抒情詩人更多地運用了描繪與敘述,但所有這些描繪與敘述都聽從抒情的調遣。于是,這些對平凡人、普通人的禮贊就發出了詩的奇妙樂音。
小街的男女老幼
小街的石板、路燈和炊煙
都認識他,都說——
如果扁擔站起來
那就是他
如果扁擔倒下去
那他就是扁擔……
扁擔在這里詩化了,凝聚了對賣煤者外形的描繪與對賣煤者一生的敘說。這可不是調色板和顏料可以涂出的人物肖像了,詩的韻味留給人詩的美感與遐思。
題材選擇詩人。培貴的氣質是適合在人物詩領域再作開拓的。我相信新的成功在等待。要取得新進展,我以為詩人還可以擺脫一些拘謹。人物詩的典型化主要似乎不是入詩人物的典型化,而是詩人感情的典型化,以人物為題材的詩與同題材的非詩作品的區別也許正在于此。詩人感情、領悟、感應的典型化,以人物為題材的詩與同題材的非詩作品的區別也許正在于此。詩人感情、領悟、感應的新穎、起伏興許可以給人物詩帶來更多靈氣與活氣吧?另外,我以為詩人還可以從人的深層心理結構去尋找更加多樣的普通人形象。可以寫“扁形人物”(flat character),也可以寫“圓形人物”(round character)。人物的心理結構的繁復興許可以從本質意義上豐富培貴詩筆下的人物畫廊吧?
五
有如培貴的人生閃耀著詩的色彩一樣,培貴的詩閃耀著人生的色彩,我認為這是培貴的詩最寶貴的地方。大詩人正是出現在人生與詩的交叉點上。
現在,培貴的第一本詩集即將問世,我的欣喜是難以表述的。我只想說,我已經在遙想他的第二本、第三本詩集了。培貴是學法律的,我期望他的詩能準確地、新穎地、優美地不斷給時代以“詩意的裁判”。[2]
是為序。
1986年12月2日于西南師范大學新詩所
(培貴:《彩色人生》,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1] 培貴:《詩——我的追求》,《星星》1983年第7期。
[2] 恩格斯:《致勞爾·拉法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