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戰云密布
- 當劉備重生南宋紹興三十一年
- 羔級攻城獅
- 2060字
- 2025-05-13 09:00:00
直到金使踏出殿門,趙構才發現自己的龍袍下擺已濕透,竟是被冷汗浸透了三層錦緞!
殿中一片死寂,唯聞燭火搖曳之聲。
趙構面色慘白,手指仍死死扣著龍椅扶手,指節泛青,好似稍一松勁,整個人便會癱軟下去。
“諸……諸位愛卿,有……有何良策?”他的聲音細若蚊蠅,在空蕩的大殿中幾乎難以聽聞。
數月前,同安郡王、太傅楊存中曾進呈《備敵十策》,條陳戰守之要。
然而步軍司統帥趙密暗中覬覦其兵權,上書彈劾楊存中“喜功生事,妄啟邊釁”。
楊存中聞訊,未待朝廷降罪,便主動上奏請辭,自此閉門謝客,不問軍政,如今朝堂之上,主戰派寥寥無幾。
內侍省都知張去為躬身走出,低聲道:“官家,金人兵鋒正盛,若貿然開戰,恐非上策,不如退守長江,暫避其銳……”
話音未落,侍御史陳俊卿已勃然變色,厲聲喝道:“荒謬!金人撕毀盟約,侵我疆土,若再退避,國將不國!臣請起用張浚,統兵御敵,并治張去為惑亂軍心之罪,以振士氣!”
尚書右丞朱倬立于一側,眼觀鼻,鼻觀心,不發一語。
陳康伯踏前一步,朗聲道:“官家,金人背盟,天地共憤!今日之勢,唯有一戰,不可議和!若官家圣意堅決,則三軍將士必同仇敵愾,士氣倍增!”
趙構眼神飄忽,手指無意識的摩挲著龍袍上的繡紋,良久才囁嚅道:“若戰事不利,如何是好?不如先議和?”
戶部尚書劉岑顫巍巍出列,須發皆白,卻仍挺直脊背,高聲道:“老臣愿出使金營,以緩其兵鋒!”
趙構望著這位年近七旬的老臣,眼中閃過一絲愧色:“劉愛卿年事已高,此去兇險……”
“臣年老矣,唯不惜一死!”劉岑聲音陡然提高,蒼老的面容因激憤而泛紅,“若議和不成,當以臣之頸血濺完顏亮之衣!”
殿中文武聞言,無不肅然,然而趙構卻愈發驚惶,他生怕劉岑的剛烈反會激怒金人,使得局勢更加不可收拾。
最終,他緩緩搖頭,目光游移,落在了更為圓滑的工部侍郎汪綸身上。
“汪愛卿……”趙構朗聲道,“此事,還是交由你去辦吧。”汪綸躬身領命。
汪綸一行剛至淮北邊境,便被金兵鐵騎團團圍住。
為首的千夫長橫刀立馬,冷笑道:“大金皇帝有令,宋人不得入境!”
汪綸強作鎮定,遞上國書:“此乃我朝議和誠意,還請將軍轉呈貴國陛下……”
那千夫長看也不看,長刀一揮,國書頓時被劈作兩半,飄落塵土之中。
消息傳回臨安,趙構如遭雷擊,手中茶盞摔碎在地。
他面色慘白,喃喃道:“那完顏亮……竟連議和的機會都不給?”
他急召群臣,連續更換使者,甚至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內侍,可結果依舊,金國拒絕一切和談!
完顏亮的意圖已昭然若揭,他要的不是宋朝妥協,而是要趙構拱手送上整個南方!
趙構徹底慌了,他連夜召集心腹重臣,顫聲道:“金兵勢大,不如……暫避海上?”
大學士宋苞聞言,當即跪伏于地,高聲道:“官家!若國土盡失,難道陛下要終生漂泊海上,做那無根之萍嗎?”
趙構被這一喝震住,頹然跌坐。
左相陳康伯見時機已至,連日奔走,終于說服了宋苞等重臣支持抗金,他心中深知,若再不備戰,宋室危矣!
趙構雖仍畏懼金兵,但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為了能在南方的小朝廷繼續稱孤道寡,不得不咬牙道:“既然金國妄開邊釁,那便應戰!”
陳康伯當即進言:“西南有老將吳璘坐鎮,可保川蜀無虞,京湖制置使成閔鎮守荊襄,可穩長江中游,唯獨江淮戰場,尚缺一位能統籌全局的統帥!”
趙構沉吟良久,終于下旨:命劉锜為江淮浙西制置使,荊南軍節度使,率精銳馳援淮西;
令兩淮諸將組建民間團社,各保鄉土,堅壁清野;
調淮東諸軍增援,加固城防,死守要沖;
令沿江諸郡修城積糧,穩固后方,以防金兵突破江淮。
最后,為了鼓舞士氣,趙構故作慷慨,下詔御駕親征!
當然,他并非真想上前線,不過是做做樣子。
然而,趙構始終未曾起復被排擠出朝的張浚和楊存中。
怯懦之君,終究難掩其懼!
八月初一,汴梁城外,烈日炙烤著黃沙漫卷的校場。
十萬金軍鐵甲森然列陣,旌旗遮天蔽日,在燥熱的秋風中獵獵作響。
戰馬刨動著鐵蹄,揚起陣陣塵土,將整個校場籠罩在一片肅殺的黃霧之中。
完顏亮身披鎏金鎧甲,在三百名鐵浮屠親衛的簇擁下登上三丈高的點將臺。
正午的陽光照射在金甲上,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刺目光芒,臺下的將士們仰望著這位大金皇帝,恍惚間竟如見天神臨凡。
“將士們!”完顏亮的聲音如同雷霆炸響,在曠野中回蕩,“江南有數不盡的金山銀海,藏著肌膚勝雪的佳人!待攻破臨安,朕許你們任掠三日!”
“萬歲!萬歲!”臺下頓時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吶喊。
女真精銳們瘋狂的揮舞著手中的狼牙棒和彎刀,眼中燃燒著貪婪的欲火。
這些由完顏亮挑選的虎狼之師,平日里享受著最優厚的糧餉,此刻更是被許諾的財富刺激得血脈賁張。
完顏亮滿意地環視著沸騰的軍陣,繼續煽動道:“多則百日,少則一月,必讓趙構小兒跪地求饒!一統天下,在此一舉!”
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震得校場周圍的柳樹都在簌簌發抖,待聲浪稍歇,完顏亮命親衛呈上三支鑌鐵箭矢。
他高舉第一支,聲若洪鐘:“朕此行若不能飲馬長江,誓與卿等永不北返!”說罷,雙臂發力,箭桿應聲而斷。
又舉起第二支:“破城之日,金玉子女盡歸將士,違令者斬立決!”箭矢再次折斷。
最后舉起第三支:“南征大計已定,敢有諫阻者死!”話音未落,箭矢已成兩段。
三箭俱斷,全場肅然,唯有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