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辛棄疾南下
- 當劉備重生南宋紹興三十一年
- 羔級攻城獅
- 3137字
- 2025-06-04 08:56:08
十一月二十八日正午,兗州城籠罩在一片陰沉的冬雨中,鉛灰色的云層低垂,好似要壓垮城墻。
劉備獨自站在府衙的屋檐下,雨水順著青瓦滴落,在石階上濺起細小的水花。
他手中緊握著一份剛剛收到的密報,信紙在潮濕的空氣中已經微微發(fā)皺,墨跡有些暈染。
“完顏亮死了。”劉備低聲自語,聲音幾乎被雨聲淹沒,他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連日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他早已知曉金軍士氣瀕臨崩潰,近幾日,濟州一帶每天都能抓到逃亡的金兵,數(shù)量之多前所未有。
那些趾高氣揚的女真士兵,如今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有的甚至為了活命主動向義軍投降,全然不見往日的驕橫。
劉備轉身快步穿過回廊,靴子踩在濕潤的石板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
府衙內,炭火盆中燃燒的木炭發(fā)出輕微的噼啪聲,驅散著冬日的寒意。
他徑直來到議事廳,推開門時帶進一陣冷風,吹得燭火搖曳。
廳內,辛棄疾和耿京正俯身研究一張鋪在案幾上的山東地圖。
燭光下,辛棄疾修長的手指在地圖上劃動,耿京則不時皺眉沉思,聽到開門聲,兩人同時抬頭。
“耿節(jié)使,棄疾,大喜事!”劉備的聲音中難掩興奮,他三步并作兩步走到案前,將密報遞給二人,“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已徹底崩潰!”
耿京接過密報,手指微微顫抖,他仔細閱讀后,猛的拍案而起:“好!天佑我軍!來人,速速召集眾將議事!”
隨著號令傳出,府衙內頓時忙碌起來,親衛(wèi)們匆忙奔走,腳步聲在回廊間此起彼伏,鎧甲碰撞聲不絕于耳。
然而,前來議事的將領卻寥寥無幾,偌大的議事廳顯得格外空曠。
劉備環(huán)顧四周,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記得初抵兗州時,是義軍鼎盛時期,這議事廳內人頭攢動,各路豪杰濟濟一堂。
廳內燭火通明,將領們慷慨陳詞,議論聲常常持續(xù)到深夜,如今卻只剩下不到十數(shù)人,空蕩的廳堂里,連說話都帶著回音,顯得格外冷清。
“李寶將軍大破蘇保衡后,已率部返回海州。”耿京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苦澀,目光略顯黯淡,“他在海州大擺宴席,邀請各路義軍首領南下助戰(zhàn),許諾朝廷必有重賞。”
劉備微微頷首,這個消息他早已聽說,宋廷在兩淮戰(zhàn)事吃緊,急需兵力支援。
李寶的邀請一出,原本歸附于耿京麾下的義軍紛紛如過江之鯽般趕往海州。
這本是人之常情,這些義軍規(guī)模不大,影響有限。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連坐鎮(zhèn)莒州的趙開山、來二郎這樣的大將都欣然歸附,甚至連遠在博州的王友直都率部南下。
為了維持山東局勢,他不得不分兵接管博州防務,這才親自來到兗州與耿京商議協(xié)防之事,想到這里,劉備不禁眉頭緊鎖。
窗外雨勢漸急,豆大的雨點密集地敲打在窗欞上,發(fā)出噼啪的脆響,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至。
劉備望著雨幕中模糊的城郭輪廓,雨水順著屋檐流下,在石階上匯成細流。
他轉向身旁的辛棄疾,聲音低沉:“棄疾,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何一個偏安江南的宋廷,竟能有如此大的號召力?能讓各路豪杰甘愿南下為其拋頭顱、灑熱血?”
辛棄疾靜立窗前,沉默不語,他今年不過二十二歲,清俊的面龐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格外沉靜,唯有微微蹙起的劍眉,泄露著內心的波瀾。
劉備暗自嘆息,目光投向廳內懸掛的“精忠報國”匾額,心中想,或許是這百余年來持續(xù)的對外戰(zhàn)爭,讓漢人百姓在苦難中淬煉出了共同的血性,形成了共御外侮的意識,這種民族大義,最終都化作了支撐宋廷的磅礴力量。
可宋廷是如何回報這些百姓的?
不多時,將領們陸續(xù)冒雨趕來,濕透的戰(zhàn)靴在地板上留下深深淺淺的水痕,耿京站在廳中央,環(huán)視眾人:“諸位,完顏亮已被部下反叛殺死!”
廳內頓時沸騰起來,李鐵槍猛的站起,這位滿臉絡腮胡的粗獷漢子大笑道:“死得好!這暴君終于遭了報應!”
其他將領也紛紛拍案而起,歡呼聲浪一波高過一波,幾乎要掀翻屋頂。
待聲浪稍歇,耿京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繼續(xù)道:“如今金軍潰敗,我義軍該如何進取?”
李鐵槍迫不及待的發(fā)言:“應當立即出兵追擊!金兵現(xiàn)在只顧逃命,毫無戰(zhàn)意,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時機!末將愿為先鋒,定要殺他個片甲不留!”
他高舉著粗壯的手臂,眼中閃爍著復仇的火焰。
劉備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女真人能有多少?今日多殺一個,明日就少一分威脅。”
他想起那些被金兵蹂躪的村莊,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語氣更是堅定,“況且我軍休整已久,此時不戰(zhàn),更待何時?”
辛棄疾卻緩緩起身,面容格外凝重:“節(jié)使容稟,金國新主完顏雍并非庸碌之輩,他已下令大赦天下,許諾在山上為盜賊,下山為良民,這招懷柔之策已經動搖了不少義軍兄弟的軍心。”
廳內頓時安靜下來,只聽得見雨水敲打窗欞的聲音。
辛棄疾繼續(xù)道,“我們軍中不少人是被金人壓迫過甚才投軍的普通百姓,如今金廷改弦更張,愿意懷柔,他們的斗志已不比潰敗的金軍強多少,依我之見,與其貿然出擊,不如加固城防,準備持久之戰(zhàn)。”
這番話猶如一盆冷水澆在眾人頭上。
確實,完顏雍到達中都后,立即采取懷柔政策:減免賦稅、釋放囚徒、安撫流民。
許多不愿南下的義軍首領已接受金朝招安,昔日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轉眼就可能刀兵相見!
廳內陷入長久的沉默,唯有炭盆中偶爾迸出的火星發(fā)出輕微的“噼啪”聲。
賈瑞輕咳一聲,打破了凝重的氣氛:“金國在采石磯大敗,朝廷必定會趁機收復兩淮,而后與金人議和。”
“屆時完顏雍定會調集分布在江淮路的三十萬大軍來攻山東,我們雖屢敗金兵,但面對如此大軍,困守絕非良策。不如歸附朝廷,共謀大計。”
耿京聞言勃然大怒,一掌重重拍在案幾上:“賈都統(tǒng)!”
他怒目圓睜,額上青筋暴起,“你要歸附,為何不隨李寶南下?偏要在此動搖軍心!”
劉備理解耿京的憤怒,這位山東豪杰一心只想驅逐女真,保境安民,若宋廷北伐,他愿意歸附,但要他放棄山東百姓南下,那是萬萬不能的。
耿京握緊的拳頭微微顫抖,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
見氣氛凝重,劉備起身打圓場:“諸位,今日是完顏亮身死的好消息,又臨近新年,雙喜臨門,何必如此嚴肅。”
他露出溫和的笑容,聲音如春風化雨,“大家所言都有道理,我義軍規(guī)模龐大成分復雜,其中偶有蛀蟲不足為奇,但是我深信,絕大多數(shù)兄弟都是真心抗金的忠勇之士。”
隨著劉備的話語,廳內緊繃的氣氛漸漸緩和。
窗外的雨聲不知何時已停,一縷冬日暖陽穿透云層,透過窗欞灑落在廳中央,
劉備緩步走到廳中央,陽光透過窗欞在他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他聲音沉穩(wěn)有力,字字鏗鏘:“金主給我們的賞賜不可謂不豐厚,許我遼西猛安,給耿節(jié)使萬戶之職,其余將領各有封賞,要知道,自金國開國以來,漢人不允許封猛安謀克。”
他環(huán)視眾人,目光如炬,“可我軍逃兵卻寥寥無幾,這說明什么?說明義軍兄弟們都鐵了心要趕走女真人!至少不愿再活在金人治下!”
劉備停頓片刻,讓眾人消化這番話:“況且,金兵現(xiàn)在群龍無首,潰不成軍,要重新集結需要時日,我贊成出兵追擊,同時加固城防,雙管齊下。”
辛棄疾輕嘆一聲,再次開口勸諫:“兄長所言極是。”
他俊朗的面容上帶著幾分憂色,“但還應派人南下歸附朝廷,萬一戰(zhàn)事不利,也好有條退路,保存實力以圖再起。”
劉備與耿京聞言,眉頭都不自覺地皺起,他沒想到經過多次促膝長談,辛棄疾仍固執(zhí)己見。
此刻他終于明白,方才問及宋廷號召力時,辛棄疾為何只以沉默相對,他的心始終系在那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上。
廳內再次陷入沉寂,窗欞間透入的光線漸漸暗淡,浮云游動間,廳內眾人的面容在明暗交錯中顯得格外凝重。
過了許久,劉備終于打破沉默:“這樣吧,我率兵出征追擊金軍,賈都統(tǒng)南下聯(lián)絡宋廷,耿節(jié)使坐鎮(zhèn)兗州,諸位以為如何?”
耿京沉吟半晌,最終點頭同意:“就依此議。”
他轉向辛棄疾,“幼安文采最好,勞煩代寫奏章,上呈宋廷,務必將我義軍抗金之實、收復失地之績,一一詳述。”
賈瑞卻連連擺手,面露難色:“我讀書不多,若到朝廷,宰相問起軍務細節(jié),恐怕應對不來。”
他看向辛棄疾,“不如讓棄疾隨我同去,也好當面陳情。”
辛棄疾聞言抬起頭來,看向耿京,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
耿京微微頷首,辛棄疾見狀起身拱手道:“末將領命。”
就這樣,在冬雨綿綿的十一月末,從小生活在北方的辛棄疾第一次踏上了南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