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橫掃兩淮
- 當劉備重生南宋紹興三十一年
- 羔級攻城獅
- 3117字
- 2025-05-30 16:41:43
劉備負手立于校場高臺,秋風卷起他墨色大氅的衣角,獵獵作響。
遠處連綿起伏的軍營中,炊煙裊裊,戰旗招展,他深邃的目光掃過每一座營寨,眉宇間卻凝結著一抹化不開的憂色。
“主公,各營操練已畢。”彭靖上前稟報。
劉備微微頷首,望向南方的天際,那里云層低垂,壓在他心頭。
雖然山東戰場暫時壓制了金軍,但兩淮才是這場大戰的關鍵所在。
“傳令下去,”他突然沉聲開口,聲音雖輕卻如金鐵交鳴,“各營加強戒備,夜間巡邏人數加倍。凡有擅離職守者,軍法處置!”
彭靖肅然抱拳:“末將領命!”
暮色漸沉時,中軍大帳內燈火通明,十余位將領分列兩側,鐵甲映著跳動的燭火,帳外秋風嗚咽,帳內落針可聞。
忽然,帳簾掀起,劉備大步而入,行至案前,目光如炬掃過眾人:“諸位,金人狡詐,近日必會伺機偷襲,各營務必嚴加防范,不得有絲毫懈怠!”
待眾將散去,吳用見劉備眉宇間的憂色仍未散去,便輕搖羽扇勸道:“主公不必過慮,兩淮有劉锜老將軍坐鎮,雖染沉疴,猶有虎威!當年順昌大捷,劉將軍以少勝多,令金人聞風喪膽。此番金兵雖眾,必不能越雷池一步。”
劉備長嘆一聲,起身踱至帳外,望著校場中飄落的枯葉,沉聲道:“金兵軍心確實不穩,據探馬所報,完顏亮軍中逃亡者絡繹不絕,竟然有猛安剛領到鎧甲就率部眾逃往遼陽。”
吳用緊隨身后,繼續寬慰:“正是如此,金人看似勢大,實則外強中干,昨日太白金星白晝可見,此乃國主氣數將盡之兆。我軍只需穩守山東,待其師老兵疲……”
“可那是六十萬大軍啊!”劉備突然打斷。
他聲音中帶著少有的焦灼,當年曹孟德號稱八十萬南下,壓迫感現在想來亦是記憶猶新,可這次金兵卻是實打實的有六十萬!
“即便逃亡數萬,仍是泰山壓頂之勢。”
劉備手指不自覺的摩挲,做起編織草繩的動作,“劉老將軍雖威名赫赫,但已二十年不掌兵權!軍中積威不足,根基已薄,如何節制諸將?”
落葉被秋風吹得打著旋兒,劉備的目光隨之飄遠:“我擔心兩淮諸將名義上歸劉锜統領,實則各自為戰,一旦戰局不利……”
果如劉備所料,兩淮戰局急轉直下,當八月金兵大軍南下的消息傳來時,老將劉锜雖抱病在身,仍強撐病體在兩淮布下防線。
他派部下驍將王剛率精兵駐守寶應,又令部將吳超進駐淮河南岸的盱眙軍,牢牢封死了金人從淮東南下的通道。
然而負責淮西防務的建康都統制王權貪生怕死,接到劉锜軍令后,竟在府中與妻妾抱頭痛哭,好像即將赴死一般。
他帶著大軍如同龜爬,每日行進不足十里,到了長江邊便停滯不前。
劉锜再三下令,勒令王權盡快抵達壽春布防,一道比一道嚴厲,然而王權畏金如虎,每收到一道,就勉強派出一支偏師渡江,直到第五道軍令送達,他才磨磨蹭蹭地帶著主力渡過長江,進駐和州。
九月下旬,劉锜望眼欲穿,卻始終不見王權一兵一卒去壽春布防,若壽春丟失,兩淮防線便是一紙空談!
老將軍在病榻上強撐著寫下一封近乎懇求的書信:“都統于建康治軍多年,對兩淮錦繡山河,眷念之情,比我更甚,還務請都統于淮西竭力支持,固守壽春……”
字字泣血,句句錐心,可王權收到信后,竟將其擲于地上,領兵屯于廬州,再不前行。
而劉锜強撐病體,親自率軍進駐盱眙以及淮陰布防。
秋風蕭瑟中,這位白發蒼蒼的老將軍披著厚重的裘衣,仍堅持每日沿淮河巡視。
他敏銳的發現金兵此次南下格外謹慎,竟用毛氈層層包裹糧船,顯然是吸取了當年被火攻的教訓。
“取我水軍精銳來!”劉锜當即下令,從軍中挑選百余游泳好手。
這些江淮子弟如蛟龍入水,趁著夜色潛入淮河,用鐵錐鑿穿金人糧船。
次日清晨,河面上漂浮的糧食袋讓金兵陣腳大亂,攻勢為之一滯。
正當劉锜在營中與諸將慶賀時,一封加急軍報如晴天霹靂般傳來,壽春失守!
老將軍手中的茶盞啪的落地粉碎,一口鮮血噴在案幾的軍事輿圖上,將江南一帶染得猩紅。
左右將領慌忙上前攙扶,卻見他顫抖的手指死死攥住地圖,青筋暴起:“王權誤國!王權誤國啊!”
金兵狡詐異常,一面在淮東與劉锜大軍對峙,牽制其主力,一面繼續從淮西突破。
劉锜強忍病痛想要披掛上陣,可剛站起身就眼前一黑,不得不倚在親兵身上喘息,只能含恨坐鎮中軍,運籌帷幄。
然而噩耗接踵而至,他派出的信使命王權死守廬州,信使快馬加鞭趕到,卻見城門大開,守軍寥寥。
一問才知,王權聽聞完顏亮親臨壽春,竟嚇得魂飛魄散,連夜帶著親信逃往和州。
信使回報時,劉锜正伏案研究戰局,聞言手中朱筆“咔嚓”折斷,墨汁濺了滿身。
金兵隨即攻陷廬州,宋軍各部群龍無首,紛紛潰逃。
唯獨王權帳下老將姚興誓死不退,率領兒子及三千精銳死守尉子橋。
老將軍須發皆白,橫刀立馬,在橋頭連敗三員金將,所部將士受其感召,個個奮勇爭先。
從辰時戰至申時,姚興親率鐵騎七次沖陣,斬殺金兵數百,橋下河水盡赤。
逃至和州的王權只顧整飭親軍自保,姚興派去的多次求援信使,竟無一人帶回回音,王權身邊的馬軍統領戴皋更是裝聾作啞,按兵不動。
金兵久攻不下之際,收買了一個叫李二的商販。
此人因曾對王權有恩,得以自由出入軍營,他暗中偷取王權的帥旗獻給金人。
金軍猛安大喜過望,立即命人高舉王權旗幟,在姚興軍前方搖旗吶喊。
姚興遙見主帥旗幟,以為王權繞至金兵背后,當即下令全軍出擊。
不料剛抵達旗幟處,便陷入金兵十面埋伏。
老將軍自知中計,仍大呼:“今日當以死報國!”
率五十親兵殺入敵陣,其子緊隨其后,連挑十二名金兵后力竭而亡。
姚興身中二十七箭,猶自揮刀血戰,最終與殘部全部壯烈殉國。
尉子橋一役,三千將士無一生還,尸骸堆積竟使河水斷流,而此時的王權,正在和州府中與親信飲酒壓驚。
姚興陣亡的消息傳到和州,王權聞訊后,竟在府中偽造圣旨,聲稱奉趙構密詔“棄城守江”。
當夜三更,他帶著百余親信偷偷渡江南逃,連城中數萬軍民都棄之不顧。
黎明時分,金兵發現宋軍主帥已逃,立即大舉攻城,失去指揮的守軍亂作一團,城門很快失守。
百姓驚恐逃竄,通往江邊的官道上擠滿了扶老攜幼的難民。
哭喊聲、哀嚎聲響徹云霄,逃難人群在狹窄的浮橋上自相踐踏,落水者不計其數,江面上漂浮的尸體,竟讓渡船難以通行!
金兵乘勝追擊,次日便兵臨真州城附近,真州守將為侍衛步軍司左軍統制邵宏淵。
邵宏淵大敵當前卻終日酗酒,此刻竟仍醉臥帳中,手下親兵匆忙將他喚醒。
聽聞金軍已到,邵宏淵醉眼朦朧,匆忙率軍出城,在城外橋邊列陣迎敵。
金軍箭如雨下,宋軍死傷慘重,邵宏淵被冷箭擦傷面頰,頓時酒醒大半,本性畢露,看到戰局不利,毫不猶豫帶著大軍逃亡。
只留下三名部將據橋斷后,這三名部將以血肉之軀筑成最后防線,為城中百姓爭取撤退時間,殺敵百余,最終力戰而亡。
就在劉锜調兵遣將,準備突襲壽春,迫使金兵回援之時,形勢卻陡然生變。
臨安城中,趙構接到和州、真州相繼陷落的急報,頓時面如土色,在殿中來回踱步,好似再次看到金兵鐵騎踏破長江天險的景象。
他顫抖著提起朱筆,連夜發出八百里加急,空降金牌至劉锜軍中,嚴令老將軍放棄淮東防線,火速退至揚州重新設防。
劉锜雙手微顫接過金牌,花白的胡須在風中抖動,帳中諸將面面相覷,他雖心有不甘,但君命難違。
當夜,宋軍含淚焚毀營寨,數萬將士在秋雨中黯然南撤,沿途百姓扶老攜幼,哭聲震天,固若金湯的兩淮防線,就這樣土崩瓦解。
完顏亮聞訊大喜,親率鐵騎長驅直入,自他南下短短月余,金兵便橫掃千里,直抵長江北岸!
這一日,完顏亮在眾將簇擁下登高望江。但見江面浩渺,波濤洶涌,對岸宋軍旗幟隱約可見。
忽然,一只通體雪白的野兔從蘆葦叢中竄出,沿江岸疾馳。
完顏亮興致勃發,取過寶雕弓奮力一射,箭矢卻擦著兔耳沒入沙中。
左右將士正要追趕,那白兔竟自投羅網,被后軍捕獲獻上。
完顏亮撫摸著白兔柔軟的皮毛,仰天大笑,認為此乃吉兆,于是厚賞軍士,并轉頭對身邊的右丞李通道:“昔武王伐紂,白魚躍舟。今得此瑞,天意也!”
此刻,完顏亮豪情滿懷,詩興大發,當即吟詩一首:“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